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健 《神州》2013,(20):277-277
2004年5月,美国人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该内容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争议。但是不难看出,“北京共识”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软权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的。笔者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权力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共识”对于提升我国的对外软权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认为中国要充分利用“北京共识”的效应,提升我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美国人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该内容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争议。但是不难看出,“北京共识”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软权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的。笔者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权力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共识”对于提升我国的对外软权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认为中国要充分利用“北京共识”的效应,提升我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刘国柱 《史学月刊》2005,2(8):71-74
肯尼迪政府组建和平队,以志愿者的形式,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所谓“中等人力资源”,进行技术援助,实际上是对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工作反思的结果,同时也为美国对外援助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所涉及的更为深层的考虑,则是广大不发达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问题,即这些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还是以苏联或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肯尼迪政府希望,通过和平队的工作,向第三世界国家展示美国的现代化经验和技术,诱导第三世界国家走美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1.“9·11”事件后美国对华战略达成以下共识: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中国在反恐和反扩散方面是美国的重要伙伴;良好稳定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有利;中国的崛起是无法遏制的,只能因势利导; 美国对华战略要采取“两手”,一手是“接触、合作”,一手是“防范、威慑”。总之是要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2—23日,在平壤举行了“要求日本清算过去的国际连带协议会第三次会议”。与会为朝鲜、韩国、中国、中国台湾、日本、荷兰、美国和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人,其中有受害代表、律师、学和支援团体代表等。中国代表有苏智良、刘宝辰和一位战争受害代表。本次集会主要交流了各国对日本过去的罪行调查研究的成果,为今后各国协同活动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6.
9月18日-19日,由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市民代表、学生等250人与会。  相似文献   

7.
"汪辜会谈"的成因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 4月 2 7— 2 9日 ,海峡两岸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 ,这是两岸隔绝 4 0多年首次公开高层商谈。 1 989— 1 993年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和台湾问题的凸显 ,是“汪辜会谈”实现的重要背景 ,此外 ,通过政治谈判实现统一逐渐成为共识、台湾当局的现实政治需要及两岸经贸的长足发展都使“汪辜会谈”的实现呈现出不可扭转的趋势。在“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中 ,“一个中国”原则如何表述成为双方商谈的焦点。对于海峡两岸的新变化———“汪辜会谈” ,美国的态度是谨慎而模糊的 ,这反映了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实质上是既承认口头上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又不愿意接受两岸事实上的“统一” ,以保持两岸军事政治平衡为手段 ,维持海峡两岸“分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公然发动了对越南的“特种战争”。面对美国在“南大门”的战争挑衅,中国政府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维护越南独立和统一的立场出发,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积极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爱国斗争,并应越南党和政府的请求,开始了“援越抗美”的初步酝酿,最终确立了“美国走一步,中国走一步;美国出兵,中国也出兵”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9.
王兆远 《攀登》2005,24(2):29-31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邓小平生前最后20多年考虑最多、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曾多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他精心规划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争取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自从英吉利的大炮轰开大清国门,中国便别无选择地被卷入了现代化的“旋涡”。但由于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负载着厚重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成了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一直到今天,在“中华文化向何处去,如何使中华文化现代化”等问题上我们仍然未能准确把握并达成共识。不同年代、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执一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波澜迭起,未曾有一刻或息。本文拟就“文化体系的结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明体系与类型的分野”和“中华文化体系的前景”等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金卫星 《史学月刊》1999,(4):102-1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学术界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历经了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至十年“文革”前,是揭露、批判“门户开放”政策的侵华性质阶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O年代中后期,围绕“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问题展开学术争论阶段;(3)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在争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具体研究阶段。目前史学界虽然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性质、作用基本形成共识,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视角和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离开中国已经30多年了,我算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中国给了我生命,美国给了我很好的成长环境。中国是我的根,美国是我的家。特别是我有幸和“飞虎队”结缘,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先生、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彼特·莱特,在2007年去世前曾一再叮嘱我说:“你是个中国人,懂两国文化,以后要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多做点儿事。”  相似文献   

13.
武汉叶开泰药店(下简称“叶开泰”)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我对“叶开泰”这块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一直非常敬仰,在晨练和休闲之余,恰好结识了叶开泰药店陈吉庵、何瑞祥、郭远候、戴诗猛等几位退休老职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通过托管琉球与“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纳入其托管之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又将钓鱼岛的“施政权”作为冲绳的一部分“归还”给日本,为中日钓鱼岛争端打下“楔子”。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由“模糊中立”到当今小布什政府的“小心介入”,反映了美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立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焦点     
《神州》2006,(1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11月1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48个国家派出高级别的代表团出席了此次峰会。友谊、和平、合作、发展是北京峰会的主题,也是推动中非和谐关系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此次峰会,中非领导人充分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作为峰会两项具体成果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则是“凝聚了双方的共识”的“纲领性文件”。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次峰会是中非之间一次和谐的盛会,也是“和谐世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百年潮》2012,(9):57-63
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两次赴华与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进行秘密会谈。基辛格北京之行的目的,在于就一系列国际和双边问题与中国形成谅解和共识,打下中美两国信任关系的基础,筹备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  相似文献   

17.
近代侗族名将王天培撰书“公本识字耕田人”联,反映了民国前期川、黔的若干史事,也显示出一位少数民族将领对民主革命的追求。其与白族先贤赵藩的“攻心”联等物,反映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先贤尊崇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基辛格走后,发生了一个所谓“批周”会议的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奉毛泽东指示,多次开会批评周恩来。当时的传言是:周恩来在与基辛格的会谈中,对美国向中国提供“核保护伞”问题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也有人认为是关于台湾问题。3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真相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19.
所谓"北京共识"曾任《时代》周刊外国报道编辑、目前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乔舒亚·库珀·拉莫(亦译雷默)2004年月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一文,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其核心价值正在全世界产生涟漪效应,并将给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文章认为,从策略上来说,"北京共识"要求,私有化  相似文献   

20.
仇华飞 《民国档案》2002,31(1):54-63
美国对华关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1927—1928)经历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当时美国认为中国没有代表全民的“中央政府”,但美国公使馆依然驻在北京,施肇基作为北京政府驻美公使继续驻在华盛顿。由于美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美国又承认南京政府是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