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当然,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用以招待各国记者,国际舆论对虹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事实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原名《梁祝哀史》,是越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2.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3-64
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教授在对明代戏剧《同窗记》仅存的两出《梁山伯千里期约》《河梁分袂》重新解读后,认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和“包办婚姻”都不是梁祝悲剧的主要因素。朱苏力说,从这一戏剧的原本来看,祝家与马家同为员外之家,并无高攀之嫌,当梁山伯来求亲时,祝员外也没有势利得阻碍两人相见。而且,仅就迎娶途中允许祝英台祭奠梁山伯这一点,马家也是相当仁义的。原来的剧本中并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出马家仗势欺人。另外,从全剧来看,无论祝英台或梁山伯都不反对包办婚姻的程序或制度。事实上,他们俩都力求用这种程序来…  相似文献   

3.
朱波 《神州》2013,(8):228-228,230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该曲作于1958年的冬天,于1959年5月在上海首演并获得一致好评。首演由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所用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采用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结合的表现手法、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4.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流传得最广泛的一个民间故事。在地方戏中,几乎每一个剧团中都有这一出看家戏;往往演别的戏卖座衰落的时候,就搬出“梁祝”,顿时吸引观众纷至沓来。“梁祝”的本事,考之浙江鄞县志,与地方戏所演出的颇有出入。志载:县西十六里的接待寺西,有义忠王庙,一名梁圣君庙,祭祀东晋鄮令梁山伯(勤县在东晋时名鄮县)。安帝时,刘裕奏封梁山伯为义忠王,令地方官立庙。宋代郡守李茂诚撰“庙记”,称之为神。其所以称神,却有一段神话,说是海寇孙思犯会稽时,大尉刘裕往讨,山伯托梦刘裕相助,夜间烽隧荧煌,兵甲隐…  相似文献   

5.
王恺 《文史博览》2005,(3):36-37
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当然,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用以招待各国记者,国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梁祝故里”寻迹纪实△主持人周涛在梁祝当年求学的红罗山书院听当地民间艺人演唱《英台闹五更》△汝南县北马乡村北头梁祝墓地,左为梁山伯之墓,右远处为祝英台之墓△梁祝故里情思编者按:"千古绝唱出中原"一文在本刊第4期发表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  相似文献   

7.
《山伯访友》是黄梅采茶戏小生行当的重场戏,也是闺门旦的重场戏。在这一折子戏中,梁山伯的思想感情极为复杂,是比较难演的角色。项雅颂从1934年18岁学戏起,至1962年,在38年的舞台生涯中,每个台脚都要演出这戏。这是他俩人的代表剧目。现在他已近古稀之年,梁山伯一角虽然让了台,但应观众的要求,还经常到农村、城镇茶馆、街巷清唱此戏。与项雅颂长期合作扮祝英台的老搭档是乐河记。他们都是余海先的门徒,《山伯访友》就是余海先亲自传授的。他门之间患难与共,亲如手足,演起戏来,相互切磋,得心应手。《山伯访友》是《上天台》中…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越剧院到人民大学去慰问正在大炼钢铁的人大师生。演出的剧目是傅全香和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那天晚上学校有关人员特地请来了老校长吴玉章同志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9.
胡蓉 《风景名胜》2008,(2):48-51
【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角】梁山伯祝英台【舞台地点】万松书院、宁波鄞县【爱情格调】悲壮、纯朴,命运与自由、封建与抗争【经典台词】我和你生前不能夫妻配,死也要与你同坟台【剧情解读】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结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载相伴,情谊深厚。学成分别之际.英台托言为妹做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到祝家庄求婚,方知英台之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由此悲愤成疾而身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梁山伯墓,英台到墓前哭祭;墓茔为之裂开,英台随即跃入穴中,双双化为彩蝶飞出。全剧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并运用浪漫、抒情的戏曲手段讴歌了梁祝爱情。  相似文献   

10.
那晴  管思琦  贾颜冰 《神州》2013,(18):13-13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因为爱情而殉情的情节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其相似。可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文化封建守旧的背景下所表现的是深沉,内敛和"地下"的爱情,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大胆,勇敢,渴望得到自由,勇敢的追求爱情,不顾一切的举行婚礼,最后为追随双方死去。这些都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本文将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设置,和思想内容的表达、文化和价值的差异几方面来多方面探讨两部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肖雪灵 《黑龙江史志》2013,(10):50-51,73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少年阔孜与少女巴颜》分别是汉民族和哈萨克族家喻户晓的爱情绝唱。二者同为民间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共同主题,并且都塑造了反对强权、反对包办婚姻,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主人公形象。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比较的方法,简要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少年阔孜与少女巴颜》中祝英台和巴颜的形象之异同。  相似文献   

12.
地方史志是一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记载,合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对促进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宜兴作为文化之乡,自古以来,史志书籍颇多。青山秀水又孕育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即是其中的一个。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建设,挖掘梁祝遗存,打造梁祝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市建设。在这过程中,地方史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最富神秘色彩、浪漫情调和历史意义的民间故事之一。梁祝独特的魅力就在于,这个故事既艺术化地记录了深刻的历史悲剧,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幻想因素。而笔以为,在一种如梦如幻的氤氲之气下,  相似文献   

14.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我国民间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其实,关于梁祝二人,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却无其事,里边另有一段美妙的故事。明朝时候,浙江宁波府鄞县有个县官叫梁山伯,他为官清正,秉公办案,深受百姓爱戴,大伙称他为赛包公、梁青天。当时梁山伯的妻子早已亡故,膝下又无子女,人们劝他再娶妻子,好后继有人。梁山伯  相似文献   

15.
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文/马紫晨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称“天中”。元、明、清均为汝宁府治所。城南30公里的马乡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墓,千百年来这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16.
民间传说《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一样,是中国流传颇广且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千古绝唱出中原──河南省汝南县梁祝故里考察纪实文/刘怀廉,张庆灵,刘康健栏目主持人/易东升发生在西晋中晚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首响彻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她影响巨大,绵绵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祟...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03,(3):13-13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将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中国只有昆曲艺术一项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9.
碧鲜庵考     
王宁邦 《东南文化》2012,(3):105-109
碧鲜庵最早是指宜兴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碧藓岩;碧鲜庵不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读书的地方;新发现的失踪数百年的与梁祝传说有关的"祝英台读书处"石刻,是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的最重要文物。现存的碧鲜庵碑刻为明代遗存。  相似文献   

20.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9-12
正《高文举珍珠记》,是由明代无名作家创作的一部"包文拯公案"戏。据明代作家徐渭的说法,在明初的南戏剧目里就有一部《高文举》,在民间广为流行。现存最早的该剧目剧本是明万历年间的"弋阳腔"剧本,后来在明清时广为流行,由各地方剧种改编演出,剧名多变,有的叫《珍珠米糷记》《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米糷敲窗》《合珠记》等等,盛演不衰,直至当代。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曾将其搬上银幕,拍摄了经改编的赣剧《高文举珍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