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艺术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等审美艺术和审美意识。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艺术,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装裱美学则是通过研究美学内涵,结合书画装裱特有的理论,通过对艺术学、绘画学、装裱理论的研究,将近几年装裱实践操作总结出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并归纳出有关装裱审美方面的一整套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重要论述。本文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一些经典论述,从理论上、历史上、现实上、实践上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发展,也是做好工作的迫切需要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涛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1):102-116,159
芙蓉出水,错采镂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这两种美感或有着境界高低的不同,这样"芙蓉出水"的宋瓷比之于"错采镂金"的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只是这两种美感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并行不悖且互为周济与参融;"错采镂金"也同样可以透出高雅的境界,但问题在于,当它一旦异化为政治、文化统治的工具,其面目就变得暧昧可疑了。  相似文献   

4.
设计中的视觉识别和商业的思考方式从本质上就是非常不同的.在做视觉识别设计的时候需要有创新的部分.美除了是一门学问,更直接和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突出审美关系中主体的能动创造作用,进而对美学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新实践美学则突出强调其超越性的特征,使得实践论美学在不断丰富、发展和进步中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通过合理应用视觉美感的力量,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有论认为:“方志美学是研究方志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语言字、书形版式、装帧设计美的意识和美的标准的科学”。“方志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体例、结构、语言字及其社会功能。”笔认为:“方志美学是研究方志实践过程中审美主体对方志实践活动的审美关系和方志美创造的一般规律。方志美学是融方志学与美学为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6.
从自由问题的提出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绝不能离开以一个"人"字。马克思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全面而自由的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浅谈审美学     
王榕兰 《神州》2013,(12):224-224
审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审美学是以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发展的,在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件引起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对象都必须具有节律形式,但并非任何节律形式都是美,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起主体美感的就一定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正面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相反,反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丑。  相似文献   

8.
王睿倩 《沧桑》2011,(2):77-78
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升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真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引领时代、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方法,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政治定力和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0.
陈杏年 《沧桑》2014,(1):105-1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重要论述。本文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一些经典论述,从理论上、历史上、现实上、实践上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发展,也是做好工作的迫切需要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秋菊  陈方平 《沧桑》2013,(4):91-93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怀是立足于现实的、能动的生活过程。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能够科学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的科学体系。"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主体和价值主体;唯物史观不仅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其目标也是真正个性的人的实现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敏 《安徽史学》2021,(4):162-164
"礼乐之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学者陈昭瑛认为"礼乐之治"是孔子的理想政治,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徐复观认为"礼乐之治"是"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乡愁".①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概括而言,孔子以"中和"为原则,以"德义"为灵魂,以"尽善尽美""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形成了他的一系列礼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方法的审美化也可称为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具体说来,是施教者按照一定的时代审美意识,充分发挥施教媒介的审美因素,向受教者施以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的一种最优化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审美化要经过美学加工,使之更加艺术化、情感化、科学化。审美化的教学方法,注重认知规律与美学规律的创造性运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和美感的多渠道诱发,  相似文献   

15.
审美关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与现实形成的诸种关系之一,它是人们从审美角度来认识事物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属于美学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入手,探讨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本质、审美特征,把握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施教方式,这是全面地进行法门寺文化研究,搞好历史文物的审美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本质法门寺地宫文物,是法门寺于一九八七年在唐塔地宫发掘中出土的一批珍贵的唐代集群性历史文物。这批稀世瑰宝中,有“眼睹  相似文献   

16.
陈奕虹 《神州》2011,(29):170
邓丽君恬静缠绵的音乐是在传统乐风背景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流行乐风的导向。她独特的演唱风格,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演唱风格,开启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本文力着从演唱艺术和表演风格两方面对邓丽君音乐进行美学研究,试图启迪人的心灵美感、塑造人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17.
陈奕虹 《神州》2011,(12):170-170
邓丽君恬静缠绵的音乐是在传统乐风背景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流行乐风的导向。她独特的演唱风格,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演唱风格,开启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本文力着从演唱艺术和表演风格两方面对邓丽君音乐进行美学研究,试图启迪人的心灵美感、塑造人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18.
苏青青 《神州》2012,(11):107-108
随着我国现代高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很多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摄影是一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艺术情操的艺术学科,是一种美学教育,通过对摄影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生活的美感,可以接触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融合科学和艺术的形式,通过画面构思和设计,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是对其审美价值的一种提升。因此,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摄影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思想品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开设的摄影专业课程发展形势,研究探讨其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与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风险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深层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风险思想是习近平风险思想立论的理论渊源。党的四代领导人的风险思想是习近平风险思想立论的直接理论依据。我国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全球风险社会是习近平风险思想立论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