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菲 《文史月刊》2012,(12):18-29
1958年3月,在党中央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并经过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从此,"多快好省"便成了这条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中国国情和总结发展历史与现实、借鉴别国经验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理论上经历了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初步形成到逐步明确,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工作安排上,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一直不同程度地体现在总体布局之中,越来越为党和国家所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具体内容的边缘性和模糊性,客观上要求突破总体布局原有的框架。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新特征的理论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逐渐凸现出种种职业道德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本文从“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读解经济与道德关系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上的本质与表征,进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实道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1958年反“反冒进”的前前后后》一文记载了40年前共和国老一辈领导人在探索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由于对经济规律等问题的看法认识不同,而产生的种种分歧……从深层次记述毛泽东以“监战状态来考虑和处理经济建设问题”,发起反“反冒进”以及“大跃进”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刘少奇同志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1957年上半年,刘少奇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下简称“三性”)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反映了刘少奇在当时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认识,并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改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始终存在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这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提倡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到最终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社会彻底消灭“资本主义”,体现着不同时期毛泽东“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国磊  夏鑫 《神州》2013,(17):287-2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高等教育承担着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任。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树程 《环球人物》2013,(29):35-37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到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召开的55次全会中,有13次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与往届研究"三农"问题的中央全会不同,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三农"问题的第一次全会。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回顾这次世纪之交的农业改革,有一个铁腕的改革者不得不提,他就是朱镕基。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高等教育承担着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任。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许嘉璐 《神州》2011,(30):6-11
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  相似文献   

11.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沙门空海所撰的汉语中古字书,其一字多反切的现象有不同于一般韵书“又音”的特点,本文将其称之为“又切”。本文针对《名义》“又切”的特点,从《名义》的语音系统出发,提出了整理“又切”的可操作的方法,该整理方法可以也应该贯穿《名义》音系整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重大举措。文章就如何构建“十一五”规划所提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从其必要性、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党政主导作用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意在从文化的视角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努力推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问题,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苏联20年代,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在俄国这样一个以小农为主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场涉及并深刻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的大辩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领导人,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显然,这是由当时苏联社会发展进程的急速变化和迅猛更迭的情况所决定的。这一切我们可以通过十月革命后到20年代末期所出现的“封闭”、“开放”和“再封闭”的三个连续的历史进程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薛红焰 《攀登》2013,(3):4-8
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一大理论贡献,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等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南方谈话"有力地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进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对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①“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对于~国两制”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95年5月发表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陈然 《南京史志》2009,(7):14-14
黑暗渐渐吞噬着天空,直到这一片亮色尽数退了去。 在一阵宁静过后,城市又恢复了白天的喧嚣。马路上,点点路灯有条不紊地亮了起来。远看,就像一条抑不住光辉的龙静静地在等待着飞翔。我也静静地站在路灯下,看着自己投下的那一片影子,忽而想起已有许久未看过自己的影子了,竞觉得她也变得有些陌生了。  相似文献   

19.
张岩 《沧桑》2008,(6):163-164
"和"的思想贯穿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梁漱溟所要建设的理想社会,也是他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的乡村建设就是"社会主义"。①那么,梁漱溟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本文试图结合具体史实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一、梁氏的"社会主义"蓝图1937年,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中,向世人揭示了他理想中的新社会--即他的"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他指出,这个理想中的新社会,从总体上说,"就是经济上的生产与分配都社会化。"②具体说,应具有下列几大特征:(互)新社会的经济建设必须是"先农而后工,农业工业结合为均宜的发展"。③梁漱澳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