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齐国铸行的大型刀币有齐四字刀、即墨五字刀、安阳五字刀、莒邦刀、即墨小四字刀、齐三字刀、齐六字刀等数种。历年来齐刀币的出土与齐刀币铸钱遗址的发掘,为齐国货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物资料。但由于文献的失载,加之齐国刀币的出土形式皆为窖藏而非墓葬,故对其铸行时间的考证仍处在一个大概时间范围的判断上,尚未见到较为确切的论述。笔者通过多年实物收藏和实地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尝试对齐刀铸造遗址与城址的时代关系、出土齐刀范实物与刀币形制对比、窖藏齐刀币的规律及特殊现象以及各类齐刀币的铸行时间与分期等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记新见数枚削刀和原始刀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在山西、山东和河北一带陆续见到一些实用削刀和原始刀币。这些刀对于探讨实用刀削和原始刀币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的起源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现选择数枚简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一、削刀下面介绍的6枚削刀,根据其形状特点,我们暂且将其分为背直首翘式、背弧首翘式、背弧式三种。背直首翘式此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背部相对较直,刀首上翘(后仰)。山东德州发现一件(图一:1)。背直,首翘。色黑,绿锈。体大,重110克。柄部厚实。刀脊背下部与柄交接处宽厚,往刀首方向逐渐变窄。柄部正背中间各有一条线。柄与刀身衔接处呈一直线形。环厚,环孔小。通…  相似文献   

3.
王辉 《中国钱币》2003,(2):18-20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东北师范大学苗威教授著《乐浪研究》一书,2016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7万字,共分七章,对以大同江流域为中心的朝鲜半岛北部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统一新罗之前,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北系是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文明体系,经历了从良夷、箕子朝鲜、卫氏朝鲜、乐浪诸郡至高句丽的嬗变;南系是以韩文化为核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我到锦州参加该市举办的古玩文化节。在一位辽西泉友处购得一枚极象尖首刀币,又具青铜刀削特征的实物,我称其为“原始尖首刀”,据出售者讲,该刀近年出于辽宁西部与河北交界的山区,但具体情况不详。细观此刀为北方生坑品,通体锈色精美,背面泛银白色沁光。从刀柄上一小砍口处,可见铜质极精,通体无文字,总长193mm,重46.9g。  相似文献   

6.
一 朝鲜地理上为一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无论是地理、人种还是历史、文化上,朝鲜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朝鲜开国的历史,《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真名为胥余,原是殷商贵族,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箕子侯,其属地就是今日的朝鲜半岛.朝鲜衣服喜用白色,相传这与"殷人,其俗尚白"的风尚有密切的关系①.朝鲜半岛的历史,自商周时期的箕子开始,便和中国历史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南出土齐国刀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旭 《中国钱币》2007,(2):33-35
2005年5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总厂西侧1公里处,回填土大坑内出土战国时期齐国三字刀1000余把。笔者经走访调查对这批刀币的出土背景、出土数量及流向、刀币特点及相关历史作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尖首刀     
周祥 《中国钱币》2003,(2):21-26,38
尖首刀是先秦货币中出现较早的一种货币样式,很长时间以来,先贤们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尖首刀的研究更趋深入,主要代表作有:石永士、王素芳的《尖首刀的初步研究》、《燕国货币的发现与研究》①,陈寿祺的《中山国灵寿城址出土货币研究》②,张弛的《尖首刀若干问题初探》、《中国刀币汇考》③,黄锡全的《从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上半年,山西原平市西约五公里处发现一批尖首刀币.经了解,是当地人盖房挖地基时发现.刀币罐装,连同残破者总数约两千多枚.笔者收集到75枚这批刀币的资料,现将这批材料做简要报道,以便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卢岩 《中原文物》2012,(1):50-55
在先秦古泉货文字的研究中,被称作"明刀"的燕国刀币,其面文是不是明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赞同朱活先生把燕国泉货面文释为妟的观点,认为郾字可以写作,妟与匽是可以相互通用,燕泉货面文是妟字的异体,它的字义为安。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8.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19.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0.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