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節金屬一、銅和銅的合金金屬中,銅是屬於人類所掌握得最早的金屬,在这點上,大約只有金才能够与之相抗衡。所以如此决定於下面兩种情况;第一,在自然生成的情况下能够找到銅,虽然这样的銅較少;第二,銅鑛有極鮮明的外貌特徵,極易辨別出來,  相似文献   

2.
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主要的原因是由於金屬工具的發明和使用,發展了生產力。所謂金屬工具,有的地方是由冶鐵開始的,有的地方是由冶銅開始的。  相似文献   

3.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傳奇"一詞先後被賦於三種文體意義:唐人小說、元人雜劇、明清的文人南戲。而它們在當時皆有各自被普遍接受的通用名稱,分別是傳記(或"雜傳記")、雜劇、南戲,所以,以"傳奇"賦名之,相對於那時的通用稱名來說即屬於"改稱"。對於同一種文體來說,"傳奇"稱名與當時的通用稱名所基於的立場和觀念是不同的。而對於這三種文體來說,它們被賦名"傳奇",所基於的觀念和立場,所着眼的文體屬性和價值是前後相承、密切關聯的。在此過程中,"傳奇"一詞在文體歸類意義上被注入了兩個重要的內涵:一是强調這三種文體的文學屬性,二是彰顯與通用稱名所蘊含的觀念的對立。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的郊外,有一處風景很好的地方,名叫‘奥斯坦金’,這里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是屬於帝俄最大的地主舍利蔑介夫的,他  相似文献   

5.
程念祺 《中华文史论丛》2012,(3):383-393,401,402
《資治通鑑》據《魏書·食貨志》,將北魏采納實施李沖三長制的時間繫於太和十年(486),又强調去年,即485年北魏實行的均田制"恒計見口",並不是一種重複記錄。北魏立國之後,均田制實施之前,已在中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逐漸實行了類似三長制的戶口和賦稅制度。均田制是北魏國家在遍佈塢壁的中原地區實行的類似三長制的戶口和賦稅制度,以取代宗主督護制。均田制實施後,北魏大部分地區的戶口和賦稅制度形式上已趨於一致。李沖三長制乃是在此基礎上,"混天下一法",將這些業已在北魏大部分地區實行的制度"明令頒佈,使它一般化"。  相似文献   

6.
"永樂大典"是一部編纂於五百四十多年(明成祖永樂間)前的大類書。全書有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三億七千萬多字。其編纂的經過是這樣的:明永樂元年(公元一四○三年)閏七月,朱棣(明成祖)告訴翰林學士解縉們說:"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繁,不易檢閱。欲采各書所載事物,類聚而統之以韻,以便考索。……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  相似文献   

7.
爲了把圖書館的編目工作進行的好,統一編目是完全必要的。現在已由有關機關在推動這一工作,圖書分類法的編訂,也正積極進行。程長源同志提出的建立統一編目制度的建議,是可供參考的。除第十項下屬於編目外,其餘九項都與統一分類編目有關。我們希望各地图書館的工作同志能加以討論研究,並提出意見,以便更好的開展這一工作。  相似文献   

8.
賴瑞和 《中华文史论丛》2011,(4):165-213,394,395
本文認爲:在唐代,舉凡沒有官品的實職官位,都是使職,如史館史官、知制誥等。由於沒有官品,使職常以"他官充某職"的方式來委任。使職的特徵,主要有三:(一)使職與掌權者之間有一種信任,有一定的"私"關係;(二)使職的權力和享有的好處,遠多於類似職位的職事官,以致職事官以爲使職"侵奪"了職事官原本的權益;(三)使職常不載於正規的政典和職官志,乃正常現象。本文還認爲:使職遠遠早於正規的職事官制,在人類最簡單的"遊羣"(band)組織階段就已形成,乃人類最本能的發明之一。到了帝制時代,當掌權者發覺正規職事官無效率時,重新委派使職來替代職事官,以致在唐後半期,使職取代了超過一半以上的職事官。這是一種"革新",是推動唐代官制演化的一大動力。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概念,其思想素材來源於上古時代的生命發生觀。這種觀念認爲:人類的個體生命始於婦孕三月之時,亦即胚胎初分陰陽之時。在此之前的受精卵是作爲元氣存在的;到嬰兒自母腹降生,生命便進入"有名"的形態。老子據此建立了"道"、"始"、"母"等概念,進而提出了他的宇宙生成圖式、倫理學圖式和宇宙演化圖式。這些圖式是上古時代公共知識和儀式行爲的産物,須在人類學視野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正>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建武十三年(37)四月,吴漢等征蜀軍凱旋後,"益州傳送公孫述瞽師、郊廟樂器、葆車、輿2,於是法物始備"。章懷太子李賢注云:"瞽,無目之人也。爲樂師,取其無所見,於音聲審也。郊廟之器,樽彝之屬也。樂器,鍾磬之屬。……"按:《後漢書》原文此處似有脫文。"郊廟樂器",疑當作"郊廟之器、樂器"。以李賢注與原文對照,益州傳送的當分别是瞽師、郊廟之器、樂器、葆車  相似文献   

11.
嚴壽澂 《中华文史论丛》2012,(3):201-232,398,399
儒家本以學做人爲教;學做人,必當治心。身心相連,心氣相使,惟心氣兼治,始能變化氣質,堂堂做人。宋、明儒有取於内丹家調息之術者,以此。内丹家旨在性命雙修,煉神還虛,即悟元子劉一明所謂"修天賦之性,以化氣質之性;修道氣之命,以轉天數之命"。若所欲化所欲轉之性與命,不限於一己之小我,而推擴及於人間世,乃至全宇宙,即王船山所謂相天,閔一得所謂醫世也。船山爲儒宗,一得乃道士,時間相距百餘年,而皆主以内丹術爲功於天地,其所祈嚮所經驗者,頗有類於基督教傳統中之冥契主義(mysticism)。然二人雖同有冥契經驗,其内容終究殊異。船山之終極關懷,不在一己之得救,而在人類全體之福祉,此其所以爲儒宗也。  相似文献   

12.
關於唐蘭先生的‘銅器’一文,茲就讀者提出的意見,稍稍加以討論。他說‘由於金屬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這話是不錯的。他又說‘所謂金屬工具,在中國就是青銅的工具’,就有問題了。殷代既已有了很高的鑄銅技術,當然用的工具可以不一定是非金屬的。但是鑄作銅器所用的工具,如作範的熔銅的整治銅器表面的,只要竹木陶質石質骨質的工具就可以了。等到青銅工藝發達以  相似文献   

13.
出土西夏文獻中,發現三種《孝經》類文獻材料,分屬於吕惠卿《孝經傳》與唐玄宗《孝經注》兩種不同文獻。兩種材料中《孝經》經文差别很大,本文從多角度進行比較,明確其出自不同譯者之手,爲不同的兩種西夏譯本。本文並對此前未解讀的俄藏十二章經文與英藏本同存世、漢文本作對勘解讀。《孝經》多種書題的翻譯以及兩種不同譯本的存在,表明儒家經典《孝經》在西夏時期流傳甚廣。  相似文献   

14.
博物館的保管工作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必須有嚴密的組織、科學的分工與愛護文物的高度熱忱,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保管工作一般可分為保管、編目、资料三項。保管是出納文物,分類放置,保證安全;編目是科學的編排,以便於查考;資料是輔助以上兩項工作的有力工具;三者缺一不可。現將這些工作分節述之於下:  相似文献   

15.
六月初故宮博物院举行了反对美國侵略集团陰謀刼奪在台灣文物的展覽。从这個展覽可以看到我國古物被美蔣匪帮刼運到台灣去的數量之多与歷史藝術價值之珍貴,也可以看到美國侵略集团一貫的处心積慮强取豪奪盗竊破壞我國文物之可惡的獰憎面目,以及他們卑鄙惡劣的方法手段。我从前旅美期間,曾經調查过在那里公私所藏的銅器。当時看到成千成万的我國古代銅器流失於外國,感到痛心与耻辱,但只歸咎於政治之不良而已。一九五○年抗美援朝運動中,我曾在本刊十一期寫了‘中國古代銅器怎樣到美国去的’,說到銅器的出去是反動政府的腐敗政治和恶官奸商的勾結所致,也是極不正確的。一九五二年在思想改造運動中,才認識到盗墓匪、奸商和反動官吏固然对古物破坏要負責任,而更重要的是美國侵略集团的主使。没有他們的主使,許多古遺址和古墓葬是不会遭到如此嚴重而猖狂的盗掘的。在这次展覽中,我們看到美国福格博物館的華爾納如何親自去敦煌千佛洞粘走了壁畫,紐約市博物館的普愛倫如何坐莊在北京指使奸商岳彬去盜竊龍門石刻。这兩個博物館都是有許多中國銅器的。这兩個例,說明了無論明搶暗偷,他們对於中國古代文物的刼奪陰謀是始終一貫的。最近美國費城博物館的傑尼居然揚言要‘長期出借’我國在台灣的文物,他們的居心已是昭然若揭了。現在美國的中國古代銅器,只三代礼器一項約在二千器左右,若再統計上兵器、車器、鏡鑑、造象、帶鈎等較小之器,其數量是十分驚人的。在三代礼器之中,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藝術價值極高的精品,如佛利亞博物館收藏的一对西周銅虎(大約是器物之座),乃美國侵略集团以專用飛机偷運出境的;一類是有歷史價值的,如易州出土的春秋時的‘齊侯四器’,是由当時在北京的美國人福开森經手刼運到紐約市博物館的;一類是有重要銘文的銅器,而形制精美者,如在美國佛利亞博物館的‘令方彝’和在芝加哥美術館的‘克盨’。屬於第一類的,多半是近代盜掘出土的,大半是安陽、輝縣、洛陽、西安、長沙一帶出土的居多,殷代和战國時代器較多。我們知道出土一百件精品銅器,至少要開掘上  相似文献   

16.
張榮强 《中华文史论丛》2021,(2):71-93+397-398
學界對《西涼建初籍》的性質向有兵籍、吏兵籍、民籍諸説,對照新近公布的《前秦建元二十年籍》,可以明確其絶非民籍;隸屬於民政系統的吏户户籍與隸屬於軍事系統的兵户户籍也不可能混編在一起。《西涼建初籍》中的"大府吏"實際上是涼州都督府的軍事人員,"散"户當是因不符合徵發條件而被免除現役的兵户。魏晉時期除了集中居住的在營兵户外,還有一部分兵户與民户雜居,隸屬郡縣管理。《西涼建初籍》作爲專門的職役户籍,應該是敦煌行政機構編造的郡縣兵户户籍。  相似文献   

17.
<正>眾所周知,現在我們看到的《舊五代史》並非完璧,而是清朝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在編修《四庫全書》時利用《永樂大典》、《册府元龜》、《資治通鑑》、新舊《唐書》、《新五代史》等書輯佚而成的,爲保存史料做出了突出貢獻,使我們今天能大致看清《舊五代史》的面目。然限於當時的條件,輯本《舊五代史》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錄文錯誤、引用《永樂大典》卷數錯誤、對"夷狄"一類的清代避諱逕改原文、將不屬於《舊五代史》的内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在成立後的兩年內曾調查了不少古建築,如殿堂、宝塔、陵墓、園林之類,現在將其中三座無梁殿的勘查情况介紹於後,以供参考。 (一) 苏州開元寺無梁殿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1,(1)
我中南地區的土地改革,今冬明春卽將在五千萬人口的地區實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及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佈之"古蹟、珍貴文物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之規定,凡屬於地主、惡霸、戰犯所有之一切具有歷史、學術、與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如古代石器、金屬器、陶器、瓷器、玉器、漆器、竹木器、齒牙骨角器、絲麻棉等編織物及刺繡、各種化石、各種珍貴版本、孤本、絕本、抄本與不常見之書籍、碑版甲骨、金石文字及其他拓本、簡牘、檔案、文書、字畫、佛經、儀器、報章、雜誌等,以及在實行土改地區之有關革命價值之文物圖書與歷史藝術價值之名勝古蹟,如古寺古廟及其附屬建築,古佛像、碑碣、壁畫、古塚墓、名人故居等,均屬我民族文化之遺產,必須區別於應沒收分配之生産資料或生活資料,不應隨意分掉或聽任損毁與散佚。爲保護我民族文化遺產,防止有關革命、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珍貴文物及圖書,在土改期間隨意分掉、損壞或散佚,特決定: 一、戰犯、惡霸、或地主藏有上項文化遺產,應予没收。但不應損壞散佚或分掉,須一律慎重保護,送交當地人民政府負責保管,並層報上級人民政府處理。二、在反霸鬥爭中,所已沒收上述歷史文物圖書,並須重加整理登記;對已分掉或散佚者,應予  相似文献   

20.
<正>《漢書·郊祀志》載王莽於平帝元始五年(5)定立"元始儀",確立南郊郊祀制度。"元始儀"祭天、地於長安南北郊,並據《周禮》"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之語,於長安四郊分立五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郊祀志下》載王莽上疏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地祇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兆天墬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於長安城之未墬兆。……"(《漢書》卷二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