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全面阐释了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目的、意义,建构生态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三种模式和期望.即,文化内容“主题村”建设模式、图们江区域文化内容“数字化产业”模式和前两模式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最后指出,建构文化产业达到公益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王荣成,李秀敏广大的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突出部分,北起北冰洋沿岸,东濒太平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包括7个一级行政单元,总面积621.59平方公里。由于贝加尔——阿穆尔铁...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开发既是一个当地原有产业的成长过程,又是中俄朝三国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过程。为此本文讨论了地区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而提出了地区产业开发的原则、主导产业和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是建设新兴的蒙东资源基地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通过在蒙东地区及东北三省的深入调查,发现这两大区域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分别从上级政府强势干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中央、地方、企业联动、企业自发参与这四种模式来认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区域合作特征、效应与问题。为深入推进蒙东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政府干预应着重协调区域合作的地区格局,促进企业的多元参与,建设跨地区运输通道与生态工程,推进地方政府间的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吴殿廷 《人文地理》1993,8(2):102-107
本文讨论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组建原则,设计构建了较为实用的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专家知识库系统,研制和开发了模型库人机对话三级管理系统。经初步运行验证,该系统是实用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及其图形演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演示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揭示了该地区在未来开发过程中作为国际物流中心及交通枢纽的作用,以及地区产业开发的空间过程,进而提出了未来地区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建设大陆桥的走行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条新亚欧大陆桥与图们江地区开发是互为因果的两项工程。对国际物流的分析是建设大陆桥的根据之一。本文从物流分析入手探讨建设大陆桥的必要性,随后又对照已有大陆桥情况提出对新大陆桥走行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全华 《人文地理》1993,8(2):41-46
本文讨论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前景及其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吉林省东西向条形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吉林省应利用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和新亚欧大陆桥建设的契机组建东西向开发开放走廊带,使该走廊带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轴线,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地理上的接近性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区际、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动力。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地域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论述了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优劣势和内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开发的三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权赫秀 《人文地理》1993,8(2):114-117
图们江下游开发作为一项跨国境、跨世纪的庞大工程,势必会给包括中国朝鲜族在内的3亿东北亚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深刻而又全面的影响,而中国朝鲜族则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亲缘优势、文化优势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将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荣成  任晶 《人文地理》2004,19(1):37-4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介绍了大海参崴自由经济区规划和图们江地区规划的设想,分析了前者与远东开放的密切联系和两个规划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详细阐述两个规划衔接的具体领域,并预测了两个规划实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目前图们江下游三角地区多国合作开发规划的意义和特点入手。着重以世界格局与地缘经济角度剖析有关国家的战略对策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指出我国应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以推进该规划的实现,并取得于我有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继生  刘力 《人文地理》1993,8(2):20-26
本文论述了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了亚太地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并阐明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试析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王朝领地。朝鲜李朝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拓展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之后,日本的东北亚研究走向繁荣,成立了很多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等各个领域,每年出版大量的有关刊物与学术专著,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等。随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这一研究还会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图们江地区国际性城市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构建设想及管理原则,并初步估算了城市体系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患成 《人文地理》1993,8(2):108-113
本文以地域文化观点,历史地论证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若干相近之点;根据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论述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与可能;随着地区经济的大规模合作,必然加强其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从而将产生巨大的文化地理效应,并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更具地域性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