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正阳门车站军警林立,岗哨密布。慈禧太后钦派的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带着大量的仆从与侍卫登上了火车包厢。五大臣将转沪出洋考察西方国家的宪政。  相似文献   

2.
19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正阳门车站军警林立,岗哨密布。慈禧太后钦派的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带着大量的仆从与侍卫登上了火车包厢。五大臣将转沪出洋考察西方国家的宪政。  相似文献   

3.
清末有个重大外交事件,是五大臣出洋考察。晚清惟危,外味于世界大势,内失却天下民心,叫他如何不急死人?万般无奈,大清挂起“预备立宪”招牌,组织五大臣赴东洋西洋考察政改。考察自然是话题重大,大臣在“关于请求批准出洋考察的请示报告”文书上,云里雾里,将这次活动重要性说得硬是无以复加,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深切的现实意义,云云。  相似文献   

4.
1905年7月16日,清廷特简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出洋考察政治。旋加派绍英。后因吴樾谋炸事件,徐世昌、绍英留京,改以李盛铎、尚其亨代之,出洋考察政治之举遂成行。 关于此事的动议时间,一般论著皆认为始于1905年7月2日直督袁世凯、江督周馥和鄂督张之洞的联衔奏请立宪,以及后来袁  相似文献   

5.
暗杀时代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恐慌。1905年,革命党人吴樾轰炸出洋考察五大臣后,满洲贵族十分害怕,皇宫内整天如临大敌,慈禧太后除了硬着头皮上朝外,就是领  相似文献   

6.
据1906年7月的《大公报》报道,被清廷派出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的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等五大臣归国,从德国买回了一批动物,包括1头大象、2头狮子、3只老虎、4只熊等,总共装了59个笼子。  相似文献   

7.
暗杀时代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恐慌。1905年,革命党人吴樾轰炸出洋考察五大臣后,满洲贵族十分害怕,皇宫内整天如临大敌,慈禧太后除了硬着头皮上朝外,就是领着光绪皇帝及其妃嫔们战战兢兢地躲在密室里。太监们端着枪守在密室门口,  相似文献   

8.
丁锐 《文史月刊》2011,(11):10-11
吴樾(1878年一1905年),原名吴越,字梦霞,又作孟侠,清朝末年安徽桐城人,革命家。1902年入直隶高等学堂,在校期间加入北方暗杀团,秘密进行反对清政府的活动,后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1904年,北上北京刺杀清政府满族少壮派领袖铁良,恰逢当时清政府派载泽、徐世昌、端方、戴鸿慈、绍英等五大臣出国考察,为实行君主立宪制做准备,吴遂改变计划,决定刺杀五大臣。  相似文献   

9.
同盟困境与美日同盟--日本的同盟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也是一个战争扩散的通道,同盟困境所显现的是同盟国间基于国家理性,围绕着利益、权力、地位等问题进行讨价还价的政策选择行为上的合作与冲突。本文以日美同盟的战后发展过程为主线,以美日政策互动为核心,考察了各个时期日本维系同盟政策行为的根源,并在同盟框架内对不同政策的相关性进行了部分梳理。  相似文献   

10.
载泽奏闻清廷立宪“三利”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曾长期将清末预备立宪定性为“政治骗局”,重要根据之一是,载泽出洋考政回国后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提到立宪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批判者说,这立宪“三利”和盘托出了载泽等人主张立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端中,日本屡屡挑战中国国家利益的底线,成为中日关系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与核心问题。日本政府通过不断促使钓鱼岛列岛主权争端的升级,掀动“中国威胁”论,调整和扩充日本的军事力量,并通过日美同盟把美国紧紧捆绑在日本的战略布局当中,实现一石三乌的战略效应。日本安保战略和政策的调整明确而具体地反映了日本对...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跻身世界五大国之列。但是,随着巴黎和会人种议案被否决、美国颁布排日法案等事件的发生,日本长期以来在人种问题上受到的歧视及由此带来的危机感也越发强烈。对于西方国家在人种问题上的排斥态度,日本政府为保全实际利益,一直采取妥协和让步的政策。受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和日美移民矛盾的刺激,日本国民在人种问题上的不满情绪,逐渐演变为此后对美仇视的重要心理因素。与此同时,部分日本人又在东亚大肆鼓吹各式"人种论",将其作为对抗西方、掩饰侵略的理论工具。对待人种问题时的种种表现,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有一幢法国宫殿式建筑,这里先后是清朝江苏谘议局、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四伏。清朝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1906年8月,慈禧太后根据考察宪政回国的清宗室载泽等五大臣的意见,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谘议局。宣统元年(1909年),江宁谘议局和苏州谘议局相继成立,9月1日,合并为江苏谘议局…  相似文献   

14.
杨飞  乔海东 《文史精华》2012,(Z1):21-28
孙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曾考中清朝秀才,稍后因怒杀地痞被迫入五台山剃度为僧,继而披着袈裟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了震惊中外的刺杀清廷出洋五大臣行动。从武备学堂毕业后,孙岳进入行伍,先是与王金铭等人谋划滦州起义,继而参加"二次革命",出任讨袁军第一路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还与冯玉祥联手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有力地遏制了绵延不绝的军阀混战。此后,孙岳历任国民军副总司令、河南省省长、直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驻日使团参与拘捕金玉均的交涉是在甲申事变金玉均成为朝鲜"乱首"后.金玉均逃日之初,中国驻日使臣黎庶昌、徐承祖奉命协助引渡金玉均,并建议由朝鲜政府出面引渡.日本虽以国际法为辞拒绝,但并没有迹象显示其有信任金玉均之意.大井宪太郎扰韩事件后,徐承祖与井上馨先后共同设计了诱捕、暗杀等方案,最终将金玉均流放到小笠原岛.甲午年金玉均赴沪被刺,鉴于李鸿章、李经方父子此前与金玉均交往的目的颇为复杂,随同金赴沪的中国驻日使馆翻译吴葆仁预先也不知情,以李氏父子及中国驻日使团为代表的清政府是否预先参与暗杀尚无确据.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金玉均赴沪被刺前后,始终与朝中两国积极沟通,步调一致.日本出兵朝鲜及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与金玉均被刺没有事实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英国对日经济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初期,英国主张对日本应该采取宽容的政策,既要翦除日本对外侵略的威胁,又要复兴日本经济。后期,由于亚洲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全面扶植日本;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帮助下在东南亚寻找经济出路,这与英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日经济政策,强调限制日本的经济扩张以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7.
清朝接待中亚各部朝觐使团的礼仪,对于清朝中亚政策和边疆治理兼具象征性与实效性作用。文章结合中央与地方双重视阈,呈现清乾隆朝对中亚各部朝觐使团接待礼仪的具体运作实态并延展了对礼仪的讨论维度。清朝在接待朝觐使团之筵宴、行围以及观阅等礼仪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仪式和符号,强化中亚各部对清朝权威的认知,这是礼仪的象征效用。就清朝边疆治理的实践层面而言,赏赐礼突破了“宣示恩赏”的象征性意义,转化为管控边境的有效途径,为清朝稳固边疆的统治乃至在中亚扩大自身政治影响力,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图将日本经济外交的缘起置于战后初期东亚的整体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认为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同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这一转型影响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模式,并推动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9.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二十日,清政府的户部改为度支部。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度支部尚书载泽奏请改户部银行为大清银行:“臣部所设银行原名户部银行,即为中央银行。现臣部已改为度支部,拟改银行之名日大清银行,计则例二十四条”。同年七月一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观光立国政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赴日旅游游客人数越来越多,在日消费总金额逐年提高。日本旅游业的经营理念、成功经验中有诸多值得中国旅游业学习与借鉴之处,同时学习日本的旅游文化也能加深对日本的了解,提高旅游体验感并增进跨文化理解。本文从实用性知识、日式接待能力、日式旅游经营管理和玩味日本四大模块入手,运用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出"日本旅游文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