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欧洲人、非洲人源源不断地来到北美大陆,"旧世界"的各种传染病接踵而至,通过跨大西洋航行、贸易、战争和定居等殖民活动,被传播到美国历史早期的印第安人中间,并呈现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两大特点。这些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人口的急剧减少,成为引发美国早期土著人口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外来传染病之所以造成印第安人人口的长期持续减少,主要还在于殖民主义的作用与影响。白人殖民者的各种殖民活动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社会的生态环境系统,便利了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暴发,也削弱了土著民族应对外来疾病的能力,创造了外来传染病在印第安人中肆虐并大量致死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甄蕊 《黑龙江史志》2013,(11):83-83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传染病预防控制、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检验防护等部门的主要业务档案,是人们在为防止疾病传播流行、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劳动能力、延长人类寿命的科学和技术活动中形成并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一组记录材料。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工作,探讨其科学管理的办法,对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东北四平会战,双方精英尽出,蒋介石派父亲往东北督战,林彪军队大败。在此关键时刻,父亲向蒋介石极谏,自愿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彻底肃清林彪部队。蒋介石没有采信,竟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复活整军,最后反攻整个东北。事后多年,国民党检讨内战失败原因,蒋介石本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将领咸认为那次片面停战,不仅影响东北战争,而且关系全盘内战  相似文献   

4.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08,(27):10-10
治愈癌症新方案对一个富裕社会而言,传染病的流行已经是遥远的往事。现在,人们对疾病的恐慌已经集中在癌症上。37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动了对癌症的战争,此  相似文献   

5.
邵声 《史学集刊》2013,(5):120-126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死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该书从"死亡"的物理表现、人性心理、文化内涵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经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思考"战争与人性"、"宗教和世俗"等问题,提升内战研究的人文情怀。在新文化史风靡学界的时代,史家通过新题材写出新文章并不罕见,但从"死亡"这个冷僻的角度,研究内战这个饱和的领域,且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不多见,反映了美国内战史学的新水准和趋向。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实实施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帮助各级政权训练卫生防疫人员、协助地方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等各种卫生防疫办法,不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种疾疫的流行,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而且转变了根据地民众的卫生观念,破除了根据地民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增进了广大民众对边区政府和军队普遍的政治认同,为其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尤其是新中国的疾疫救治和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美国和英国之间爆发过两次战争,即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1815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其实,在美国内战期间,两国差点爆发第三次战争。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北方联邦和南方联盟打得不可开交。11月8日,两名南方联盟特使詹姆士·梅森和约翰·史莱德乘坐一艘英国蒸汽游轮"特伦特"号,前往伦敦进行游说,企图说服英国政府承认南方联盟,中途被美国海军"圣哈辛托"号扣留。  相似文献   

8.
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间,美国蓄奴制的南部和工业发达的北部发生的一次内战,史称南北战争。这是美国人民在一七七六年从英属北美殖民地获得独立后的一次重要战争。列宁认为美国内战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列宁全集》第28卷,第50页)内战的结果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长,担任该职务长达16年之久。在职期间,李德全非常关心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无论是急性传染病还是慢性传染病,在其重视与领导下,防疫工作均成就斐然。疾病流行全国解放前,一些传染病非常严重,鼠疫曾在  相似文献   

10.
胜利的灾难     
雷颐 《江淮文史》2007,(4):173-176
194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一年。这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双方彼此的胜负,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内战爆发时,国民党根本没想到,仅3年后自己几百万武装精良的军队竟全面溃败,不得不仓皇出逃;而共产党当时也没有料到,在人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瘟疫流行,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卫生的"脏乱差".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大城市卫生条件极差,如北京的龙须沟、武汉的熊家台、天津的万德庄、南京的五老村等,秋夏之间蚊蝇成群,各种传染病因而流行.新生的人民政府为了防止瘟疫流行和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动群众开展了广泛...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内战史的研究中,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内战的性质属于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根据在于:(1)南北冲突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发展的产物,战争的结果是消灭了奴隶制度;(2)人民群众在内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南方种植园经济及南方政治制度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关键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对这场战争的性质作出更全面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内战时期,联邦政府对南方同盟采用连续航行、监控中立港口,捕获来往被封锁港口的中立国船只和扩大禁运品清单等封锁政策,这对北方取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联邦的海上封锁政策却违背了其传统的海洋自由主张,文章对其原因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出国作战7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7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一改“东亚病夫”形象,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傲然登上世界历史舞台。1950年6月,正当中国人民忙于恢复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之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命令其军队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向中国东北边境.  相似文献   

15.
张刃 《炎黄春秋》2011,(6):72-76
1946年夏季爆发的国共内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交战双方在东北地区的较量,决定了国共最终胜负的走向。对于这场战争,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  相似文献   

16.
“一二·一”运动是1945年在昆明爆发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内战争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政府却动员大量军队进攻解放区,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内战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的行动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抗战期间,北方各大学南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共同组成了西  相似文献   

17.
<正>瘟疫、战争、灾荒被称为制造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1)他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和阻碍。特别是近代社会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密切,客观上也为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虽然从20世纪开始,多种疫苗和特效药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在表面上使传染病的威胁降低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而出,譬如"非典"、甲流、禽流感等大型传染病陆续出现。诚如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指出:"传染病在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控制工作者在防治疾病传播流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科学技术活动中长期积累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资料,对于开展疫情预测预报、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规律研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发现或分析疫  相似文献   

19.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局部的立体化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处于日本加紧用兵中国华北、华中并向华南逐步推进时期,处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28日,为了争取和平民主,避开全国性的内战爆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亲自率中共代表团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又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与声明》,约定1月13日午夜停战令生效后,双方军队在各自所在的位置上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国共双方和美国政府各派一名代表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调处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