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易斯安那的购买是美国西部领土扩张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高中《世界历史》课本谈到:“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面积达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使美国的领土扩大到墨西哥湾。”(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下册第16页)但国内出版的一些有关专著或教材中,对于路易斯安那地区的范围,归属的演变以及美国向法国购买该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记载,或不详,或有误。为搞清这一问题,笔者将有关史料整理成文,供参考。按1493年罗马教皇的训谕,北美洲属西班牙。16、17世纪,英、法、尼德兰相继向该地殖民。其中法国势力最大,占有加拿大东部,向南进入五大湖区。1682年,法国探险家拉萨尔率一支小探险队  相似文献   

2.
张晓莉 《史学集刊》2006,1(6):87-93
美墨战争发生在19世纪美国大陆扩张进入高潮时期,是美国以武力进行领土扩张的开始,在美国国会内部引发了一场有关美国国家目标的外交大辩论。辩论从得:克萨斯兼并开始,涉及宣战、拨款、领土兼并以及奴隶制的扩展等诸多问题,但其核心主题在于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自由事业是否相容,美国的国家目标是追求领土的扩大,还是自由的延续,从而体现了当时美国人对权力与自由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要战略是以“门户开放”为手段,尽量分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权益。尽管美国没有实际参与列强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对中国领土的瓜分,但美国政府借口传教士和商人的“条约权益”,派遣炮舰巡弋于中国水域,调拨军队驻扎于中国领土。直到华盛顿会议  相似文献   

4.
从1907年起,日本为了其侵略利益挑起"间岛问题",严重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东北地区的安全。经过激烈交涉,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以将"间岛"领土主权、杂居区域朝鲜人管辖权归于中方而暂告结束。但此后日本以设在延边5个商埠地的领事馆作为据点,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不断破坏《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并派领事馆警察不断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进行渗透、扩张,擅自扩大对朝鲜人管辖权,致使中日交涉仍然持续不断且更趋复杂激烈,直至九一八事变。中日"间岛问题"交涉的实质是双方在延边地区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侵略与反侵略的外交斗争。中方各级官员经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延缓了日本的渗透、扩张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美国是分处在北太平洋东西岸的大国,中美交往的实现必须依靠海路。18世纪末美国开辟中美太平洋航线。到19世纪初叶,大西洋沿岸的美国与中国的交往主要是贸易往来,太平洋商业航线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美国对外领土扩张到达太平洋东岸,太平洋航线得到快速发展。19世纪末,美国在太平洋开拓新殖民地,为中美交往提供更多便利,形成了稳定的太平洋航线。控制在美国人手上的太平洋航线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海威 《文史天地》2008,(10):40-42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大片土地,其中以俄国为最多。仅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就掠夺了我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贪欲是不会自我满足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极熊又把侵略的眼光投向了我呼伦贝尔.投向了我满洲里……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19世纪,英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外交强制手段,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续增条约》(北京条约,1860年)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  相似文献   

8.
张涛 《安徽史学》2009,(4):95-101
通过选择性的报道和评论,美国早期刊物积极鼓动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占领印第安土地,同化或者驱赶印第安人,利用一切机会蚕食和占据欧洲国家在北美的殖民地;某些媒体甚至还要求美国向太平洋扩张,谋求北美大陆之外的海洋霸权。虽说早期媒体的扩张话语并不等同于美国政府的实际政策,但却反映了众多政治家和民众的扩张意识,勾勒出了美国以扩张为手段建立世界帝国的主要线索。从该角度而言,建国初期的报刊杂志浓缩了美国的扩张史,为我们了解美国早期扩张思想创造了又一契机。  相似文献   

9.
许二斌 《史学集刊》2021,(6):120-128
瑞士在14世纪和15世纪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发展出一种极具战斗力的步兵,在获得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胜利后,瑞士军人开始被视为欧洲最优秀的士兵。在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后,瑞士没有通过扩张领土成为一个欧洲大国,而是走上输出雇佣兵的道路,其原因在于瑞士联邦内部的政治结构妨碍了它的领土扩张,瑞士的军事体制又导致它没有产生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扩张领土的难度。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人口过剩也是促使瑞士走上输出雇佣兵之路的重要理由。作战方式的变化、国民义务兵的出现、瑞士工商业的发展及舆论氛围的变化等多重原因导致瑞士雇佣兵在19世纪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0.
殷超 《沧桑》2012,(3):74-79,104
1965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高等教育立法,它通过扩展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财政领域的角色,使联邦政府介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奠定了基础。该法在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联邦授助教育观念的突破,自由派将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高等教育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历经多次修改。该法凸显出的法制实用特征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及其后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扩张起了很大的作用,约翰逊也因此获得"教育总统"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各国海上东来,撞开中国国门,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对中国国家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各国的领土主权观,极大地冲击和销蚀了传统中国普世王国形态下的主权观念,促进了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衍生。同时,近代中国也利用了西欧各国对主权和国际法的界定,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界限,强化了中国海洋领土观念,但是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海洋制约性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年鉴发展史中,美国的《世界年鉴》以其145年的历史、8200万册的总发行量独树一帜,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鉴工作者与《世界年鉴》编辑部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撰写《美国〈世界年鉴〉与中国年鉴的比较》等论文。200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国内年鉴界对《世界年鉴》的研究逐渐减少。本文从《世界年鉴(2013)》入手,在简要介绍《世界年鉴》的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2013卷年鉴的框架设计和编纂特点,以期对国内年鉴编纂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年鉴事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祺 《沧桑》2014,(1):22-23
在近代年鉴发展史中,美国的《世界年鉴》以其145年的历史、8200万册的总发行量独树一帜,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鉴工作者与《世界年鉴》编辑部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撰写《美国〈世界年鉴〉与中国年鉴的比较》等论文。200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国内年鉴界对《世界年鉴》的研究逐渐减少。本文从《世界年鉴(2013)》入手,在简要介绍《世界年鉴》的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2013卷年鉴的框架设计和编纂特点,以期对国内年鉴编纂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年鉴事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清王朝的军事力量抵挡不住西方入侵者坚船利炮的轰击,中国门户洞开,社会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沉沦。有着“一块一块地割去”邻国土地秉性的沙皇俄国,乘机把手伸过了中俄东段边界。在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出现的同时,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惊人地大了起来。就这样,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总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强行割占去。但是沙俄的扩张野心并没有满足,它的新的阴谋,就是吞并中国的东三省。  相似文献   

15.
史书动态     
正《黄金时代:英国与现代世界的诞生》内容简介19世纪50年代是现代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世界因为技术、贸易、大规模移民和战争而改变。全球经济扩张了五倍;成千上万的家庭移民到地球的另一端,创造他们的新生活;技术革新了通信,轮船和铁路横贯辽阔的海洋和大陆,在缩小世界的同时也开创了第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英国占据了这个时代的中心位置。它处于国力的巅峰,试图决定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本·威尔逊在书中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与战败国,按照盟国《开罗宣言》的规定,"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都应被剥夺,但战后已被盟国从日本领土剥离出来的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又被美国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其根源在于,日本对殖民扩张和侵略战争没有进行彻底清算,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仍在影响着日本政界,导致日本在战后实施的领土政策不是心甘情愿地放弃侵占的邻国领土,而是抵制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甚至向盟国索要领土。尤其是冷战爆发后,日本巧妙地利用盟国分裂之机,向美国争取到了对琉球群岛拥有"剩余主权"的承诺,实现了与美国等国的片面媾和,为日后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中日、苏(俄)日、韩日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18、19世纪之交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斗争使拿破仑决定将法国的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19世纪中期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之手的窘境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向美国兜售俄国的殖民地阿拉斯加。美国在上述英法争霸、克里米亚战争和波兰起义等时期,通过推行对欧洲列强的中立政策和实施灵活的外交策略,抓紧国际机遇,坐收渔翁之利,先后将这两块殖民地收入囊中,实现了将领土扩张到太平洋之滨的愿望。"路易斯安那购买"和"阿拉斯加购买"都是欧洲列强纷争和美国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的结果。推行适合本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中立的外交政策和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的策略,是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岛屿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太平洋劳工贸易的产生。该贸易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扩张的衍生物,由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所主导。80年代,受到太平洋"白色化"和"白人至上"观念盛行的影响,该贸易逐渐走向衰落,直至20世纪初彻底消亡。以南太平洋岛民为对象的强制劳工贸易具有强烈的奴隶贸易特征和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强制劳工贸易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南太岛屿社会,促成了南太平洋殖民经济的繁荣,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种族主义和社会等级,初步奠定了19世纪后期美国在太平洋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推动了太平洋地区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马德拉酒是非洲西海岸外马德拉岛出产的加烈葡萄酒。18世纪以前,此酒质量平平,不足称道。随着1703年英葡《梅休恩条约》的签订,马德拉酒取得了进入大西洋世界的通行证。其生产者和经销商根据欧洲饮酒文化、社会心理和市场需求调整了马德拉酒的生产方式和品质,并且根据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线的气候状况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最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打造出一个以马德拉岛为枢纽、沟通大西洋世界的巨大贸易网络。然而,随着北美葡萄病虫害席卷全球,在19世纪后半期,作为大西洋贸易网内互动枢纽的马德拉岛最终难逃衰落的命运。跨越大西洋的大范围、多层面的互动成为马德拉酒兴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何瑜  田颖 《清史研究》2006,(2):117-122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亚洲地区成为其扩张宰割的重要目标。时美、日侵略朝鲜、琉球和中国的台湾;英、法侵略缅甸、越南和中国的西南;沙俄则侵吞中亚的布哈拉和浩罕,进而侵入中国的西北,中国边疆危机四伏。就在晚清王朝四面楚歌之际,日本借机加快了侵略中国、朝鲜和琉球的步伐。1874年5月,日本借琉球难民事件,派军进犯台湾。1875年9月,日本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迫使朝鲜与之签订《朝日修好条约》。1879年3月,日本公然入侵琉球国都,废琉球为日本冲绳县。正当东北亚政局急剧变化,中日冲突日趋尖锐之时,1882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