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代早期,英国是一个农本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由土地流转引发的土地所有权变更对英国乡村社会关系造成冲击。在宗教改革中,遍布英国的修道院遭到解散,修道院地产被投入市场重新分配,这是近代早期英国最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各个社会阶层都积极参与到土地交易中去,但这些修道院土地主要流向以乡绅和富裕农民约曼为代表的乡村中间阶层。他们在土地流转中积累了财富,在经营土地的过程中巩固了土地产权,增强了综合实力,成为不同于贵族和一般农民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3.
4.
5.
《历史研究》2021,(3):152-169
英国古物研究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英国的传播。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古物学家的研究逐渐深入与聚焦。在脱离中世纪民族起源神话之后,古物学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英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古物学家界定了英国文明的日耳曼特征,释读了古英语,重新评估了基督教因素。古物研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考证与复原,古物学家也不是脱离时代的老学究,近代早期古物研究运动与英国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近代早期的英国曾与西欧各国一同经历了"价格革命".当时英国的物价大幅上涨,从而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的生活.是时执政的都铎政府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国家管制,并颁布了各种调节物价的专门法规,其中诸多王室敕令的施行颇为引人注目,体现出政府不断强化干预力度的政策导向.通过王室敕令等相关.法规的实施,都铎国家的物价管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若干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都铎时期物价国家管制的实际效果又是较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柴彬 《世界历史》2007,1(6):34-46
自中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时期起,英国政府针对劳工工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国家管制,其主要标志是1349年的《劳工条例》和1351年的《劳工法令》等法规的颁行。近代早期的都铎政府继承了前代做法并进一步强化了干预力度,通过著名的《学徒法令》及诸多王室敕令的施行,都铎国家的工资管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若干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都铎时期工资国家管制的实际效果又是较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宗教慈善机构到现代的社会医疗机构,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的医院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型阶段,即为现实社会而不是为上帝服务成为当时医院最本质的特征,这个转变可以称之为医院的世俗化转型。至此,医院的事务逐渐成为世俗世界的事务,医院也开始向着现代医院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的巫术诉讼是近代早期欧洲史上最荒诞的一页。有学者认为,巫术诉讼的泛滥与近代主权国家的兴起及有意推动密切相关。但就笔者考察的英国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英国中央政府并没有刻意推动或造成巫术诉讼的泛滥,它更多是从社会秩序考虑出发,力图将巫术纳入国家的管理和控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止了巫术诉讼的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0.
啤酒馆问题与近代早期英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荣 《世界历史》2005,9(5):23-32
啤酒馆问题是16、17世纪英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史学家认为啤酒馆问题与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的担心有关。本文从宗教改革以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入手,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指出啤酒馆问题反映了基督禁欲主义同传统习俗的冲突、新教个人主义同睦邻文化的冲突,以及新兴“中等收入者”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同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冲突。啤酒馆问题折射出英国从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民众酗酒风气日兴,贫困与犯罪问题愈益严重,这引起国家对啤酒馆引发社会失序与道德败坏的恐慌。为加强对啤酒馆的管制,国家出台一系列法令,授权治安法官决断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与惩罚违法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治安法官作为中央与地方的连接枢纽,攸关国家管制啤酒馆法令的执行与成效。治安法官管制啤酒馆的地方实践表明,治安法官在综合考虑当地民众对啤酒馆的需求、啤酒馆经营者的财力与品行的基础上颁发啤酒馆许可证,同时严厉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基本上遵循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这也表明,在啤酒馆管制问题上,以治安法官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达成共识,由此形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与合作的国家治理模式,为英国社会稳定转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事例史,是指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传统历史学,它强调历史的实用作用和历史事例的教育效果。"事例史"(exemplar history)这一术语是乔治·H·纳德尔提出来的。本文拟通过概述西方史学传统中"事例史"的兴衰过程,去探究近代早期西方史学转变的一个面相,即从把"历史"(historia)等同于事件(events),在历史事例中寻求教益,到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去追寻历史知识(historical knowledge)的过程。我们认为,追溯从古希腊、罗马事例史的兴起,到中世纪神学背景下事例史的延续,再到近代早期事例史盛极而衰的转变,是我们把握西方史学和历史思想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我们把史学本身的变化与社会事实的变迁结合起来考察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tate” relations in the intellectual world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citizenship in political discourse have opened up a political and discourse sphere for modern women to strive for new identities, wherein some intellectually advanced women have managed to establish their individual identity as “female citizen” by carrying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the state with regard to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role and citizenship. Though the idea of “female citizen” was not provided with a political theory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ubject identity of women, however, was repeatedly spoken about and strengthened in brand-new literary practices, resulting in a dynamic discourse of “female citizen”; in the meantime, disagreements concerning the concepts of “female rights,” “civil rights,” and “natural rights” have all helped create significant tension inside the related discourse sphere. Translated by Feng Mei from Nankai Xuebao 南开学报 (Journal of Nankai University), 2008, (4): 40–47  相似文献   

14.
自16世纪始,教区成为英国道路治理体系的基层组织。17世纪英国商品经济日趋活跃,陆路运输愈益专业化,引发了交通困局。17世纪下半叶,议会立法力图强化教区制,但无法解决道路通行的外部性问题和资金瓶颈问题,困局并未缓解。从17世纪末开始,经议会授权的收费信托成为道路治理体系的另一主体。收费信托解决了旧治理体系下用路者与维护者分离的矛盾,在确保公共道路通行自由权和公共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道路的有效维护和监管,同时扩大了维护资金的融资渠道,实现利益的均衡增长,为交通繁忙路段的维护、建设和改进提供了有效途径。近代英国的道路治理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并始终受议会监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批评遗产研究的兴起,国际学界对遗产、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劳拉简·史密斯教授认为,考古学家和其他学科的专家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遗产实践中的角色及其学术话语带来的政治影响,倾听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博物馆工作也应寻求与相关利益群体更深层的互动,认识到参观者往往有着复杂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诉求,避免将之视为简单的被教育对象,要为他们提供激发情感共鸣和自我反思的资源;描述和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遗产话语是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亚洲的遗产活动和思维对于遗产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批评遗产研究的"批评"概念需要多元文化思考,遗产理论发展和遗产学专业教育也需要对遗产的多元化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史复兴四十多年来,成绩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新老问题,比如近代社会史的贯通性问题、思想理论缺失问题、宏观研究不足问题、区域的代表性问题、脱离时代中心话题的问题,以及过度恋慕地方文献的问题等,正在成为困囿社会史继续前进的桎梏,应当引起学界重视。当前社会史处在与时代同步伐的关键节点上,从事近代社会史的学人十分有必要秉持“长时段”“总体史”和“整体史”的史观,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思考探索近代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的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8.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版,61.1万字,168元晚清中国沿海贸易的实际状况如何,贸易秩序是怎样构建的?华南沿海地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英国在中国近代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本书将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华南沿海的鸦片贸易、通商口岸贸易、海盗、船难、秘密会社与叛乱、征税、移民等问题放在"海洋史"的框架下展开讨论,通过描述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8万字,60元无论是历史的中国还是现实的中国,乡村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领域,因为它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走向。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已出版《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等著作。这部专著,是作者近些年来围绕"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所进行的探讨。首先,以华北为中心,阐述了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并检讨  相似文献   

20.
(一) 本文所研究的英国小土地持有者(Small-holder)包括维兰身份的茅屋农(Cottarii)、保达(Bor-darii)、四分之一农(Fardels)(即持有七点五英亩土地的维兰)及自由持有者中的下层,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仅凭土地的收益无法维持生存。小土地持有者,作为英国庄园经济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因素,曾对英国社会经济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缺乏土地,单凭农耕无以维生,迫使他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