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国家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态的问题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课题,也是社会科学领域中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圆满解决的老大难课题。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一些处在已经形成的国家之中的有心人,面对不同的国家形态,就试图对这类问题加以解答,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里比乌斯,古罗马的西塞罗,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希伯来的先知等等。启蒙时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此更是进行过无以数计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假设,形成了不同的解释体系,然而却没有一种假设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究其原因,无非是有关的一手史料匮乏,极端缺乏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在场记录。  相似文献   

2.
刘正伟 《攀登》2008,27(2):87-90
独立性与协同性是国家起源的根据。国家的质是多方面的,从意志上说,国家是意志坚定性与妥协性的产物;意志的绝对坚定性或绝对妥协性导致专制;坚定性与妥协性的统一形成民主。  相似文献   

3.
古代关于国家的起源,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天降命说,禅让说和封建说。 (1)降命说。如《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以为降命说的典型。商人相信它们原来只是一个玄鸟,即燕子为其图腾,由图腾而产生氏族、部落。以后它们建立了国家,也就以商为其国号。“受命”称王,就是接受天的命令而称王的意思。就天、上帝来说,谓之“降命”或者“授命”,对于或天子来说就是“受命”。这命不但是个人的命,也是一姓一氏的命,一个国家的命。失掉了天命就是“坠命”,上帝就应许别一氏族或部落取代了它,这就是“革命”,意思是天命改变了。“天命”或“命”实际相当于政权或国家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1月4—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古代国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国际学术探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rly State Formation)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的五十多位中外学者围绕古代国家起源与早期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有一个世纪性的重大共同课题,就是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研究。在这一个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地读到新近出版的由李学勤先生主编,由王宇信、王震中、罗琨、杨升南、宋镇豪执笔撰写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这一部专著不仅...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研究洪门起源的“档案派”学者,提出了“万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创立天地会”的新说。当时,对促进天地会起源研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其所依据的史料本身殊为可疑。为正本清源,不可不对史料本身来一个“刨根问底”,以正视听。故本文以《天地会起源“乾隆说”研究》为题。 清乾嘉之际对“乾隆说”的肯定与否定 天地会起源之争,并非白“档派”出现之日始。早在乾嘉之际,闽、粤、川、浙等省督抚大吏与其主子之间,使曾以天地会起于何地、何人为研究课题,提出了众多见解。由于现存“清档”不全,历史尘封,往事如梦如烟,亦真亦幻,因而真相难白,结论难做。对此,理应持慎重态  相似文献   

7.
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建平 《历史研究》2012,(3):4-17,189
"古代国家"与"早期国家"在内涵上形成某些交集,其实体在"古代"可以并存,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以混淆起来使用。"古代国家"之"古代",主要是社会史分期上的一个概念。"早期国家"之"早期",则是"国家"本身的一个发展阶段,它讨论的是人们之间一种特殊政治关系存续的时期。"古代国家"包括"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它们只存在于"古代"。"早期国家"却不仅存在于社会史分期上的"古代",而且也出现在这种分期上的"中世纪"与"近代"或"现代"。"酋邦"与"分层社会"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都是等级制社会这点上,它们有相似之处。但是,酋邦的等级是以血缘、辈分、年齿等为基础来划分的,它与经济关系并无必然联系;分层社会的等级或者说分层则是一种基于经济关系的划分,它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就本性而言,历史哲学是一种深层的历史阐释。它所深究的目的大致有二:(1)阐明整个人类历史的特征、过程以及意义等等;(2)阐明历史研究本身特有的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等等。概观整个现代西方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股新的历史阐释思潮,历史哲学业已成为一大学术争议点暨理论生长点。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文物》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 2 0 0 0年 7月 2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 4 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围绕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文明独立起源的少数国家与地区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何兹全一、流行的中国国家起源说解放后几十年来,有权威的中国史学家们都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定在夏,女范文澜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是如此说的。(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第一编第103一104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七次印刷。郭...  相似文献   

11.
锡伯民族的早期历史,史籍上并没有完整的记载。在清代史家著作中,虽有一些零星记述,但其范围仅限于明末清初之历史,而对于锡伯民族历史起源问题则鲜有详述,以致迄今仍为史家所争论不止,各种观点众说不一,主要有鲜卑遗民说,室韦后裔说,与满族同源于女真说。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史料与分析研究的结果,认为锡伯族主要是以金  相似文献   

12.
法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是依靠原始的氏族习惯来维持氏族秩序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出现,氏族习惯也逐渐演变成为习惯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渐变为成文法,夏朝的建立及夏朝法律的颁行则使得中国的"法"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3.
略说“孔”和孔姓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孔子祖籍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孔子家族的成员上溯到殷商王朝晚期倒数第二代王的帝乙这一支上,属子姓。据史书记载,帝乙的庶子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在周初成王时被册封建都于宋,以治殷之遗民。微子卒,其弟微仲接任宋公位①。微仲的四世孙鲍祀弑其叔父宋炀公以后,太子弗父何(鲍祀之兄)辞让公位,于是鲍把自立为厉公。自弗父何传五世至孔父嘉,因其五世亲尽,故被列为公族,并以字为氏,任宋大司马职,此即由子姓变为孔姓之始②。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孔父嘉和宋殇公并被太宰华父督所杀。此后,孔父嘉的儿子金父又由…  相似文献   

14.
齐嘉  曹维安 《历史研究》2012,(3):111-125,191,192
俄国史学界对"罗斯"名称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问题长期存在争论。考古资料证明,沃尔霍夫—第聂伯河水道和伏尔加河水道所有关键商站的物质文化遗存本身都带有斯堪的纳维亚的遗迹;东欧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四邻关系决定了东斯拉夫人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国家形成模式;东斯拉夫人在古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作用,他们只有等待机遇和外部动力才能建立古罗斯国家,这种机遇就是与拜占庭帝国广泛的国际商贸活动,外部动力则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  相似文献   

15.
吴中杰 《世界》2006,(2):54-55
假大空的文学当然难以为巴金所认同。虽然在“文革”之初,巴金曾一度被批斗得稀里糊涂,自认有罪,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否定,但他毕竟是受过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影响,而且在五四新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作家,所以一旦镇定下来之后,就很容易看穿假大空文学的虚伪性和它给中国文学所带来的弊害。  相似文献   

16.
“移风易俗”是中国民俗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 这一重要理论起源于何时,有些不同看法,需要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17.
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天下万邦”的“邦”,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提到的“族邦”。这样一种氏族结构不仅存在于中国前国家时期,也存在于国家刚产生后的一个阶段。一些中外学者称中国这样一类结构特征的文明古国为“早期国家”,以别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国家,这种说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朝鲜的学者主张古朝鲜的建国年代应该在公元前30世纪。一部分韩国学者也极力主张公元前2千年以前,古朝鲜就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目前学界对古朝鲜国家建立的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不等,其差异竟有800年之多,处于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有多种类型,因此,在各国的体现也不同,但它们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也对帝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经历了彻底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帝国民族主义的产生进行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发展。本文拟从三方面来阐述其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为什么是"历史阐释"英语"Hermeneutics"(德语为Hermeneutik)的译名,在中国学术界至少有"解释学"、"诠释学"、"阐释学"和"释义学"等四种译法。有论者在说明为什么要用"诠释学"时,作如下说明:"其一,‘诠’字,自古就有‘真理’义,~(①)其二,‘诠’与‘道’相关,据段玉裁(1735—1815)的《说文解字注》:‘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综而言之,‘诠释’所指向的乃是真理之整体,因而以‘诠释学’对译Hermeneutics,显然更为契合Hermeneutics之旨归"。~(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