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97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向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主要是美国)展开了提高石油标价和争取石油标价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初期,美国政府通过为跨国石油公司解禁《反托拉斯法》、支持跨国石油公司的谈判方案等方式介入斗争。但是,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对中东石油的深度依赖,以及中东反美情绪和阿拉伯国家迫切希望将石油武器运用于阿以斗争等中东政治气候的影响,美国政府转而推动跨国石油公司接受产油国的谈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产油国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在大幅提高石油标价的同时掌握了石油标价权,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这场斗争由此成为美国战后石油霸权衰落的转折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英国于二战后正式建立福利国家,它的发展与政党政治密切相关。虽然福利制度的健全也产生了一些弊病,乃至70年代末出现了所谓的英国病,但英国仍不失为一个发达的福利国家,而它背后所蕴藏的民族精神更让我们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印度的外交政策深受印中对抗的影响。1962年败给中国后,印度自认在南亚的统治地位受到震动,因此积极调整国防政策,希望夺回南亚霸主的地位。其后,印度干涉东巴危机,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吞并锡金。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印度一方面谨慎地避免直接危及印中关系的行为,另一方面不吝展示其重新获得军事和政治实力的地区强国形象,增强其与中国对话的国际地位。印中对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甚至还间接地塑造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不丹各异的政治生态和对华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1865—1970年华文报刊在新西兰由外来报刊主导到本土报刊主导的传播扩散过程、新西兰华人身份认同及想象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新西兰早期本土华文报刊并不仅仅只有《民声报》,其华文报刊实践活动要丰富得多。因受到华人移民潮、新西兰移民政策及中国国内政治时局的影响,新西兰早期华文报刊传播存在明显的阶段转向特征。在1910年以前尤其是淘金热时期,基本以消费外来华文报刊为主;而1920—1970年随着华人政治社团的兴起,依附这些社团的本土报刊不断出现并在本地华人阅读市场中占据了主体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视新西兰为家园以及以英文为母语的第二代华人的出现,华文报刊又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5.
胡荣荣 《安徽史学》2022,(3):123-131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香港设立官方代表,是否同意、如何回复成为英国政府“公认的困难问题”。英国外交部、殖民部、英国驻华代办处、港英政府等均参与了讨论。驻华代办、港督存在不同认知,而他们所属的外交部和殖民部考量不同但意见高度一致。外交部注重将其放在冷战格局下的英美关系、英中关系考量,特别是考虑台湾因素的影响。而殖民部主要着眼于香港的内部稳定以及对英国远东殖民利益的影响。从拖延到拒绝,英国的反应是在英美中三边关系下对英中关系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反映了香港在西方阵营中战略价值的提升,折射出英国遏制共产主义又试图维系与中国关系的心态,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争夺人心以维护在香港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西欧社会进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欧共体六国对扩大经济金融合作的要求增加。1969年12月海牙会议召开,各方明确了完成、深化及扩大欧洲一体化趋势的意愿,并决定会后组建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部长维尔纳为领导的小组,规划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路径。但是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之路并不平坦,以法国为代表的"货币派"坚持货币联盟为先,缩小各国间汇率波动幅度。以德国为代表的"经济派"主张在协调各国经济政策基础上整合货币政策。法德分歧源于双方经济利益的不同,在对待浮动汇率及黄金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且对美国主张的反应差异明显。这些因素导致欧共体国家的货币政策难以达成统一。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维尔纳计划"也随之搁浅。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志(1983—2005)》千人成稿,众手成志。十年心血之良志,堪存堪鉴之信史,尽显策划组织者科学的设计理念和编纂思路,展示总纂团队所进行的诸多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为了加强美国政府对战时舆论的控制,于1942年6月成立战时情报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反法西斯宣传、对敌心理战和情报搜集工作。到1945年8月杜鲁门总统解散该机构,战时情报局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对中国抗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为弘扬中国人民抗战精神、提振抗日军民战斗意志、巩固同盟国家战时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战时情报局对中国抗战的宣传方针,尤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揭示了美国远东外交战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苏贸易(1950——1981)~~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于群程舒伟近年来,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期日益临近,学术界对香港问题的研究也进入高潮。诸多学者从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涉及英国对香港政策的研究成果很多,而美国...  相似文献   

11.
1966年中国爆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受中国极"左"外交路线的影响,中朝关系出现紧张、陷入低谷。由于中朝双方有默契地克制,两国间的对立与紧张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尽管政治关系因"文革"而一度中断,但经贸关系仍得以维系,使得中朝关系未出现全面破裂。60年代末,中朝双方均面临不断增大的安全压力,在现实主义的驱动下,双方抛开此前的敌对情绪和分歧重修于好。由此可见,地缘安全始终是主导中朝关系发展中的第一要素,当安全利益诉求大于一切时,中朝可以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2.
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位于哈尔滨市西南郊区,距市区约25公里,交通方便。该地点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26°18′30″,北纬45°36′30″,处于松花江支流运粮河北岸。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70米。行政上隶属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乡砖厂和阎家岗农场的木材厂(图一)。1982年6月,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在文物普查中,于新农乡砖厂发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人工打击的石片和人类头  相似文献   

13.
总论略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4··············,··…张习孔(6:i)马克思主义论宗教信仰自由……王幼麟曹玉蓉(‘: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光辉历程 ..........·....··.··,··.·····……靳德行秦英军(丸1)马克思对以往经济学家评价的历史态度 ..…,..……,二、..…,..........·.……周守正(2:3)“东方专制主义”概念的演变······……孔令平(2:69)郭沫若所走的道路及其杰出的学术贡献 ..........……,.................··.……尹达(2:1)要重视研究我国近现代科技史·····……姚全兴(4:拓)试论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美国的态度曾发生过极大的变化.对1905年革命,美国先是表示欢迎与支持,后又希望俄政府给予强力镇压;1917年,美国先是支持二月革命并立即承认了临时政府,后却对十月革命表现出了极度的反感与敌视.本文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的俄国观、使命观及其革命观是导致它在此问题上立场变化的重要原因.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便将俄国看做是一个与文明世界相对立的野蛮的、残暴的国家,一直期望着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一个新的"自由的俄国",然而俄国的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塑造一个美国式的俄国,仅仅是美国人关于俄国的一厢情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一 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战略地位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积极向非洲渗透、扩张,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可是,由于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非洲绝大部分地方仍处于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这就不能不限制了美国的进一步渗透、扩张。到了5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60年代,形势发生了变化,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仅1960年一年中,宣告独立的非洲国家就有17个。到1964年,除南部非洲外,大部分非洲国家已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这种形势发展既向美国提出了挑战,也为它提供了机会,它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调整政策,摆出反对殖民主义和同情民族解放运动的姿态,进一步向非洲进行新殖民地主义扩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要战略是以“门户开放”为手段,尽量分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权益。尽管美国没有实际参与列强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对中国领土的瓜分,但美国政府借口传教士和商人的“条约权益”,派遣炮舰巡弋于中国水域,调拨军队驻扎于中国领土。直到华盛顿会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6年 7月 ,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 ,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政策 ,但该政策提出后并没有得到有始有终的实施。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阻碍了美国的外交努力 ,使中美之间失去了一次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然而 ,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外交政策档案显示 ,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美国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反应有自己的政策考虑 :它为中国这场内乱设定了目标 ,即希望这场运动导致中国政局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1 96 7年中后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渐趋稳定 ,美国的期望落空 ,美国政府内强硬派人士拒绝进一步尝试新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8.
黑人普选权与美国内战宪法修正案的制定(1860—187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5月,长达4年的美国内战以南方联邦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粉碎了南部的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但也将一个严峻的现实推到了由共和党人主持的政府与国会面前:如何确定随内战而成为自由人的400万南方黑奴在战后美国社会的法律与政治地位?黑人的解放是南北政治家在战前未意料到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不仅对当时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2011年第2期《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刊登的贺辉《有关中国大遗址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关于"大遗址"概念提出的时间等与大遗址保护的实践和历史不符。  相似文献   

20.
谭其骧日记选之六(1970年10月11日至1970年12月31日)葛剑雄整理6、15天天读后到新教室楼,听专案组关于魏嵩山、黄世晔、张汉川、范明如四人情况及处理意见,胡绳武传达星期六文科教改会情况。回室已十时半,工作仅半小时许。下午二时许《文汇报》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