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俄国农民生活在村社制度下。自然—气候因素从根本上影响到村社的兴起与延续 ;土地重分制度保证了农民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 ;帮助和互助传统化解了单个农民面临的难题 ;村社社会结构和职能的二重性使其善于灵活地应对社会、经济的变化 ;村社的民主原则和集体主义精神对农民的感召力很强 ;社会舆论的力量使农民时时遵守传统道德与传统行为规范。村社制度构成了俄国社会制度的基础 ,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爱林 《史学月刊》2007,19(11):69-75,81
18世纪初,俄国确立等级义务兵役制,农民的兵役义务由此产生。兵役虽属国家义务,但国家并不直接从事征兵活动,而是由农村公社来实施。村社在选派新兵时力求遵循平均主义原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村社内部的富裕农民开始从实体人充实军队的义务中解脱出来,这是农村社会分化的标志。兵役义务不仅是地主进行农奴制统治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农奴主和村社惩罚"不顺从"农民、"纯洁"农村社会成分、"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姚海 《史学月刊》2007,2(4):55-62
19世纪中期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斗争并非是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式道路之争,因为当时俄国并不存在走美国式道路的选项。人数极少的激进革命派鼓动农民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具有空想性质的村社社会主义。农民运动在本质上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力量,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新兴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不能左右发展道路的选择,因而力促政权进行改革。沙皇政权在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它采取了相对独立的政策,既没有听命于保守贵族,也没有容忍革命运动和农民运动,而是坚持进行由政权主导的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1917-1922年苏俄村社的复兴及其原因初探李兴农村公社(简称村社)是俄国农民上千年传统的土地占有和使用形式, ̄①在俄国农村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影响很大。十月革命后,农村公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加强,出现了“复兴”现象,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18至21世纪初俄国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问题。作者认为,财产不平等问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评价标准均需要重新思考。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不平等系数优点在于,人们可以据以测量不平等程度。然而,其缺点是只能测定相对的不平等,不能测定绝对的不平等。对俄国三百年间主要是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不平等程度差异。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俄国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程度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并不严重,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力量强大、村社传统绵延不断,俄国农民对财产不平等问题十分敏感。这正是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18—19世纪,俄国村社是俄国农村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有独立的行政机构和管理村社内部事宜的各种职能。但是,在俄国封建农奴化的过程中,公社的土地被封建领主所占有,因而公社变成依附于封建主的纳税性组织,执行封建主的意旨,完全封建化了。所以,村社内部机制的基本方面都具了封建社会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它的封闭性以及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农民分化对它的冲  相似文献   

7.
斯托雷平农业改革是1905—1907年专制制度整个政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一反保护村社的传统政策,奉行强行解散村社,培植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的新方针,对20世纪初的俄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仅就俄国农业资产阶级进化的两条道路斗争,改革期间农村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具体变化,改革的效果及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黄定天  南慧英 《世界历史》2012,(2):15-23,156
1864年俄国远东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朝鲜移民,此后,朝鲜人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纷纷从海路、陆路向俄国移民。俄国对朝鲜移民的政策不仅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更受近代国际关系的制约。俄国对早期朝鲜移民的安置虽然遭到了朝鲜政府的谴责,俄国也担心边区被"朝鲜化",但为了开发广袤的远东,仍然对朝鲜移民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此后,在东北亚各国力量此消彼长,以及世界大战爆发等国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下,俄国对朝鲜移民的政策几经调整。其政策的变化体现了俄国以国家利益为中轴,相机而动的现实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9.
孙成木 《世界历史》2008,(5):147-149
农村公社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一个阶段。它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早已消失,或者只有某些残余。然而,俄国农村公社一直保存下来,直到20世纪初,到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成为独特的历史现象。那么,俄国村社的神秘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农民的政策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论述过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见《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本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苏维埃俄国初期的农民政策。作者认为,由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在如何对待小资产阶级的动摇,如何吸引中农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上缺乏经验,所以农民政策走了一个“之”字形道路,从团结全体劳动农民到中立中农,又到同中农实行巩固联盟。作者通过对这小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中农必须十分慎重,中农政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铁路货运和客运运输、居民银行储蓄、斯托雷平农业改革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大量统计资料,充分证明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维特和斯托雷平改革取得了成功,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俄国史学界的一些传统观点,如"饿着肚子出口粮食"、农民纳税负担沉重等,需要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对俄国主要粮食作物收成和出口趋势的比较分析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外市场的作用随之逐渐降低,大部分粮食作物的出口量占收成量的份额都有所下降。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农民的纳税负担大大减轻,农民欠缴税款增多并不是他们因赋税沉重丧失支付能力,他们欠缴税款的数量与其承担的税款数额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1861年大改革后俄国人民的福利状况不断改善,不能从人民的"贫困"生活中探究20世纪初俄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关于地理因素对国家历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争论从未停止,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诸多西方学者都是地理决定论捍卫者,俄国历史学家Л.米洛夫就是其忠实追随者。他认为,俄国恶劣自然条件直接导致俄国农业生产落后、农奴制和村社出现,阻碍私人土地所有制发展,最终造成俄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局面。米洛夫的观点具有较大片面性。虽然地理环境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地缘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殖民地时期,在墨西哥中央地区的农村,庄园与村社之间形成了一种虽不平等、但相互依存的关系。殖民地后期,由于人口数量回升、商品关系的发展,大庄园利润上升,村社农民地位下降。独立后,由于大庄园主因经济困难而被削弱,墨西哥的农业从主要满足大城市市场的大庄园商品性生产为主,转向主要以满足自身消费和部分满足地方市场的村社、租佃农、小农场生产为主,出现了一种向"小农制"转变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变化不仅仅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更加平等的分配创造了条件。但19世纪末,在迪亚斯的独裁统治下,墨西哥的农业重新回到了大庄园商品生产的模式,下层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导致了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  相似文献   

14.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苏联国家新立,财政经济极其困难.掠夺华侨财产成为苏联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手段包括以莫须有的罪名诈取华侨财产、发行毫无价值之公债、征收苛捐杂税以及使用各种行政手段直接没收财产.旅俄华侨受虐待的主要原因包括俄国社会传统的“黄祸”思维的影响、苏联政府处理涉侨事务的新思维以及旅苏侨界根深蒂固的矛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旅苏侨界被苏联政府“以华制华”的策略所压制,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益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1861年改革使2000万地主农民摆脱了人身依附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条件。俄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俄国为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发展本国经济,需要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发展新式军事工业,但苦于资金缺乏,只能借助于外国资本。而这一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特别是俄罗斯农民。苏联最初十年,在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下,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表明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得到了青年农民的承认。研究这一问题对如何引导青年接受先进的宗教文化意识,根除他们思想中的封建迷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祖熙 《世界历史》2003,(5):115-116
我以为 ,农奴制度、专制制度、村社制度和东正教是制约俄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弄懂这四种制度的形成和嬗变的因果关系 ,一部千年俄国史也就会贯通了。曹维安的《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 )把研究这四种制度作为研究俄国史的锲入点 ,并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犹太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苏联建立后,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更是给了犹太人以极大的鼓舞。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反犹传统的影响,苏联犹太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平等,歧视与迫害时有发生。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府的对犹政策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论是对境内犹太人还是苏联社会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起因及其实施的突然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俄国一直是以农民为主要居民的国家。作为延续,苏维埃俄国也是如此。据统计,1917年俄国人口为16,30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3,390万,即农业人口占全国居民总数的32%,甚至到1927年仍占80%。列宁把握住了国内社会经济状况的全局后,指出:“农民是我国的决定因素,这是谁也不怀疑的。”“目前整个形势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我们共和国国内外政策的首要问题,就是发展全部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