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结合汉籍文献记载,考辨了9—10世纪自地中海到中国的陆路交通路线。中亚到中国的道路起于呼罗珊的木鹿,中亚地区的布哈拉、撒马尔罕、扎敏、怛逻斯和碎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花剌子模是中亚与东南欧及北欧贸易的中心及货物集散地。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布哈拉和希瓦三个汗国在16~17世纪期间加强了与俄国的联系,除了继续以往的经济交往外,中亚与俄国开始了正式的使者互访.双方交涉的问题有释放在中亚的俄国奴隶、中亚居民假道俄国去麦加朝圣、双方侨民居住自由,以及俄国假道中亚通往印度等问题.除了最后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外,在16~17世纪,其余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3.
1500年布哈拉汗国的建立拉开了中亚近代史的序幕。乌兹别克人的南下加快了河中地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促使汗国经济发展步入转折期。在继承和变革帖木儿王朝经济制度的前提下,16世纪汗国的农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重新活跃,从而对中亚近代文明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兹别克人在与河中地区各民族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其经济生活逐渐转向农业,并接受中亚传统的伊斯兰教,从而实现了中亚农耕文明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中亚,丝绸之路的中枢 自公元前二世纪至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丝绸之路是联结中西关系的陆上纽带。它从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过天山山麓、抵中亚草原,再由中亚西行至地中海沿岸与欧洲相接。它不仅增加了欧亚民族的了解,而且通过商贾往来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两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丝绸贸易,经过两汉、隋唐、蒙元三个时代的高潮,到19世纪前,基本上形成了草原路、丝路北道、南道,分别与以撒马儿罕为中心的哈萨克草原上的民族,以浩罕、布哈拉为中心的费尔干纳地区的浩罕人建立了边境互市、自由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交往关系。在清代与哈萨克汗国主要进行绢马互贸。据载,乾隆34年(1768年)与哈萨克绢马贸易用绸缎数量为12057匹。除此,长城沿线的互市和与浩罕、布哈拉的边境贸易也很发达。当时是官定价格,公平买卖。贸易丝绸强调质量“务期颜色鲜明,质地厚用,毋得草率从事”。由于丝绸贸易的长期影响。中国的棉、毛、麻、丝的纺织业  相似文献   

6.
远东希腊化文明指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印度之后在这一地区所形成的区域文明。它是希腊化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一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是先后在这一地区活动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人。他们虽然孤悬远东,难免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但仍然坚持希腊文化传统,保持他们的民族特征,从而和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同时融合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因素的多元文明。该文明对当地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在中亚和印度西北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以阿姆河为中心的"希腊—巴克特里亚文明圈"或"远东希腊化文明圈"。这一地区正好也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该地区的文明遗产借助于丝绸之路的辐射作用迅速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化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接触与交融。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6,(2)
正"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其《中国——个人旅行的结果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研究》(China:Ergebnisse Eige 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1]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其横亘于欧亚内陆腹心地带,宛如一条丝带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作为文明对话、民族交流、贸易往来的通道,在世界古代史上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除了和平的贸易、朝贡往来,丝绸之路上不乏金革之声,"所谓通西域的丝  相似文献   

8.
一中亚在十月革命前,是沙皇俄国最落后的边区。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了中亚后,在中亚建立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属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风暴波及中亚地区。同年10月28日,在土耳其斯坦的中心——塔什干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士兵的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机构——土耳斯坦委员会,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在中亚广大地区(包括希瓦和布哈拉)陆续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研究》2021,(4):86-103
1872—1919年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埠际贸易为主,转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1904年之前汉口的中药材贸易以麝香为主,后以五倍子为主。近代中药材贸易增长趋势明显,汉口的中药材贸易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上海。以中药材名目为基础,从市场腹地、贸易路线以及与各口岸间的进出口贸易出发,对近代汉口中药材的贸易体系分类考察发现,1872—1919年虽然有变动,但自清以来汉口形成的中药材传统商业网络以及市场机制基本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依然保持原有活力。这主要得益于近代汉口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中药材商品的特性以及中国近代发达的国内市场贸易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亚欧内陆的东西方陶瓷贸易始于12世纪末,景德镇窑、定窑和耀州窑的瓷器通过宋、金和西夏边境榷场及回鹘商人转运,到达中亚西辽和西喀喇汗王朝境内。蒙古对亚欧大陆的征服一度刺激了东西方陆路交通,但直到1323年察合台汗国归降之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之间的陆路交通始告畅达无阻。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1351年元朝南方战乱,中国陶瓷的陆路贸易渠道再度中断。中亚和东欧地区所发现数量众多的14世纪早中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及少量磁州窑类型陶瓷,就是这一时期亚欧内陆贸易短暂繁荣的结果。尽管持续时间较短,但中国陶瓷通过陆路贸易可远达俄罗斯西部,为探索当时陶瓷贸易体系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影响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区域中心城市对于贸易圈范围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是中低端陶瓷器产销竞争对贸易圈内涵的塑造作用。对亚欧内陆陶瓷贸易形成控制作用的三座区域中心城市是元大都、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和金帐汗国都城萨莱。阿力麻里是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的中间节点,中国北方窑场陶瓷与中亚、东欧釉陶以此为界各向东西分布。这就形成了分别以元朝和金帐汗国辖地为中心的东西两个贸易圈,高档瓷器为跨贸易圈商品,而中低档陶瓷则更多地局限于圈内流通。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的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及印度蒙兀儿帝国,经由中亚互通有无。与传统丝路不同的是,18世纪的中亚商队贸易不只是商品种类增加,路线也增加了。中国内地出产的大批丝茶都是靠马、驼运出,而马、玉与棉花则是中亚自身出口的重要商品。双向的贸易造就了伊犁、安集延、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各国商人云集、商务繁荣的盛况。其中安集延商队纵横于中亚各地。乾隆皇帝积极参与中亚贸易,他一方面灵活运用以价制量的贸易手段,持续传统的经济管制政策,以满足外交目的 ;另一方面动员内务府及三织造来充实财库。在低税率和公平交易的原则下,清王朝于18至19世纪中期在这一地区打造出一个相对自由贸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50年代群众性、政治性的宪章运动退出历史舞台算起,至19世纪末,英国政治性的工人运动迅速衰落,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作解答。一首先,这是由于英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造成的。19世纪末期是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从70年代起,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虽然受到猛烈冲击,但在80年代末期以前,英国的世界工业霸权地位依然保持着。到了90年代,英国的工业霸权再也保不住了,但它还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占有世界广大的市场,保持着世界贸易、银行资本和海军、商船的优势。英国仍然是一个强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富汗曾被誉为"中亚的瑞士",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今的阿富汗却千疮百孔。难道一个安定繁荣的阿富汗只能存在于历史或梦中?阿富汗,这个耸立于群山之间的国家,被称为"亚洲的十字路口",它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进行贸易的必经之路。川流不息的客商、昂贵的香料贸易,使首都喀布尔在中世纪就以繁华而闻名。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到帖木儿,再到俄国沙皇,怀抱征服世界雄心  相似文献   

14.
孙洁 《黑龙江史志》2014,(5):265+267
塞人无论是在古代中亚历史舞台上,还是在古代西域史中都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古代欧亚草原杀不过最活跃的游牧部落联盟之一,是欧亚及世界其他文明在中亚相互交换的不可缺失的桥梁。近年来,对塞人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塞种史研究》余太山先生著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旨在探讨贵霜王朝兴起以前的中亚史,重点在塞人的活动,本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塞种史的专著。笔者只是想利用中外历史文献对照,对塞种人进行另一种诠释,如有与前辈得出结论相同,纯属偶然,绝无抄袭,剽窃。  相似文献   

15.
清代生员作为功名持有者和特权群体,在面对"凌辱斯文"的责罚时,往往以罢考作为回应手段,共同进退,而在地方社会中,官员也尽量避免招惹这一同质性群体,但"凌辱斯文"之事却依然时有发生。朝廷对生员群体罢考行为的惩处,经历了"严宽之变",这是伴随着18、19世纪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强弱变化而发生的转变。在朝廷语境变化背景下,19世纪士人对于士子群体罢考行为,不再噤若寒蝉,而是敢于发声,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支持。因此,可以说在朝廷的主导下,19世纪统治阶层完成了对生员群体的主动"让步"。  相似文献   

16.
正16世纪晚期开始,西班牙航海家以美洲殖民地"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及美国西南部等地)为基地,沿着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开辟的跨太平洋航海基础,踏上了菲律宾群岛,1571年征服了菲律宾土著并建立起他们在远东贸易、航运的新基地,于1572  相似文献   

17.
刘昕悦 《文物天地》2021,(4):108-115
展开“中式凉亭”扇面图像的分析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中国风”的欧洲风格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其准确的定义是什么?考察欧洲和远东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史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1世纪初,中国已经开始通过扬子江,穿越亚洲大陆抵达地中海沿岸参与世界贸易,向西方运出丝绸和少量瓷器。13世纪,忽必烈统一中亚领土建立元朝,进一步打开了东西陆上通道,借助商贸来巩固和扩大统治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许亭 《神州》2014,(18):199-199
丝绸之路从何而来?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只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秘密。虽然早在公元前6-5世纪的时候,古代游牧民族的驼队已闯过亚欧内陆的沙漠、戈壁和荒原,将中国的丝绸售到西方,但对西方人而言,产丝之国"赛里斯"仍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关于中原的桑丝技术如何传播到西域,《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传丝公主"的美丽传说。从出土实物看,中原的丝绸技术首先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到新疆及中亚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已出现养蚕和丝织生产,并在不断地文化交流中产生了大量融汇中西艺术风格的丝绸制品。  相似文献   

19.
塔吉克族来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使用伊朗语的东部一些部落。17世纪以后,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塔吉克族人陆续迁入到我国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人聚居在"高原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南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塔吉克族向来被称为"鹰的民族",鹰在塔吉克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的信仰、娱乐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民间文学方面探究鹰及其形象象征,以此来挖掘鹰的形象所代表的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期,香港起到了中国争取外援和进行对外贸易主渠道的特殊作用。虽自广州沦陷后,香港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广泛地拓展了与珠江口东西两翼的扇状贸易运输网络,开辟了通过越南与中国内地的曲线贸易,并继续保持着与上海“孤岛”及华北重要通商口岸的联系。作为远东最大的自由转口港,香港成为中国、英美等国对日本进行经贸较量的重要场所,它在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最艰难的时期内,有助于打破日本的经济封锁,支持了抗战阵营。同时,日本也利用香港自由港大肆走私,产生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