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蓉 《史学月刊》2002,(8):5-12
英语中“国家”一词内涵含混、概念不周密,造成史学界长期以来对“英国民族国家”的概念争论不休。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英格兰国家主权的建立,暴力与合法性原则奠定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基础。尽管英国人拥有各自不同的血统身份,但是他们享有共同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2.
"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智良 《百年潮》2007,(10):60-65
2007年3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为了回应美国国会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议案,多次矢口否认日本政府与“慰安妇”的关联,宣称“慰安妇”并非强迫。安倍的言论使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出尔反尔的举动,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也给正在回暖之中的中日关系,吹入一股寒流。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3月下旬,安倍晋三不得不承认“慰安妇”问题,并在4月访问美国时,再次在美国国会确认其道歉立场。安倍晋三的否认风波至今余波不断。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的"普通化"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的演变明确定义为“普通化”即成为“普通国家”的进程,探讨这种变化与中日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普通国家间关系”应该成为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对形成未来双边关系机制的必要性做了相应阐述,认为这一分析框架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胡小平 《丝绸之路》2011,(21):52-58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古”、“小”、“精”而享有“湘西明珠”之美誉,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相似文献   

5.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3,1(11):60-65
基督教在由“出世”倾向朝“入世”倾向转变的过程中,提出了神权统治的思想体系。利用中世纪初期西欧政治秩序的混乱,基督教会凭借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势能,实现了其政治理念,把中世纪的欧洲锻造成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即所谓的“基督教国家”。这个进程充分反映了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3,(16):12-12
安倍晋三的第一个首相任期是以无能著称的。但如今,在进入第二个任期还不到5个月的时候,安倍似乎已经摆脱了这种形象。他正在用“安倍经济学”来管理日本,其目的在于将日本经济从二十多年的假死状态中拯救出来。安倍还让日本的官僚体系再次焕发了活力。同时,在他本人的健康已经得到恢复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旅日华人吴汝俊牵线搭桥,安倍夫人密访中国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2006年10月8日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但鲜为人知的是,安倍首相能顺利访华,与其夫人安倍昭惠的一次“密使之旅”有着直接关系。而为安倍夫人访华搭桥牵线的,就是旅日华人京剧艺术家吴汝俊先生。不久前,记者在东京专访了吴汝俊,听他讲述了这段神秘的“密使之旅”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8.
闵凡祥 《史学月刊》2006,1(8):87-93
在英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18、19世纪是“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对“友谊会”运动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国内外学界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通过对18、19世纪英国“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兴盛与衰落过程的历史考察表明,“友谊会”运动的出现,是此时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和救助需求与英国国家职能尚未完全扩及到社会保障领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社会福利需求的结果,“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对18、19世纪英国国家职能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缺位的重要填充。  相似文献   

9.
速写     
安倍原是陈美龄歌迷声称自己喜欢中国人当选日本首相之前,安倍晋三因对中国态度强硬而被称为“鹰派”,但他曾表示:“我并非完全如外界所言,我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人。”安倍与华人的接触,可追溯至他的青少年时代。上世纪70年代,歌手陈美龄红透中国香港和日本。当时只有二十来岁的安倍晋三,已是陈美龄的歌迷。2003年,陈美龄举办庆祝自己出道30周年的活动,身为日本内阁副官房长官的安倍就是在座嘉宾。另据报道,安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时,所租住公寓的房东是一位华裔老太太。其间,性格倔强的安倍因受房东的影响,逐渐变得较为随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895年6月-1919年3月日本占领台湾初期为背景,通过分析首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和台湾总督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对以往研究中把日据初期定义为同化教育时期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总督府并非一开始就实行了“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政策。首先,当时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着以万世一系天皇为中心的单一民族的国家观念,以“同化”手段对异民族(台湾人,朝鲜人)进行“国民统合”,与日本以同一血缘关系形成国家的单一民族观念相矛盾。其次,同化教育政策在现实中又与总督府注重经济利益的殖民经济政策相矛盾,因而遭到否定。另外“芝山事件”表明,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同化教育政策也进行了强烈抵抗。因此日据初期,实际上采取了日本人、台湾人和原住民三个系统的“差别教育”和“隔离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后,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提出了再挑战援助计划,以提升再发展能力为核心,通过扶助弱势群体、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为失败者提供一个走向成功的外部保障体系。其部分措施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历史和相关学科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大学与研究生教育,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社区和继续教育;同时,从应用专业来说,它已经超越历史而成为包括英文、新闻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和戏剧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教育手段。总之,它是一种值得尝试和努力探索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As Commonwealth Minister for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John Dawkins has overturned prevailing methods of funding,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By making funds dependent upon agreements to pursue national priorities, the Labor minister has also appeared to threaten the dominant objectives and philosophies of higher education. Recent policies (1987–88) have also been regarded as a betrayal of traditional ALP valu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uch an interpretation misrepresents the history of federal Labor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Dawkins' place within it Tertiary education has usually assumed prominence in the face of either actual or perceived national crises. When in office Labor has usually promoted instru‐mentalism of both an egalitarian and economic kind, and brought about an increasing centralization of Commonwealth control. Federal ALP MPs have also been ambivalent on the values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freedom. On these grounds, the Dawkins policies represent more of a continuity with, than a departure from, ALP tradition. Any explanation of the Minister's political success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is federal Labor heritage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刘兵 《神州》2011,(3X):139-140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环节做有益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徐志远  雷五明  李玉姣 《攀登》2007,26(6):140-142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之一。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它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某些规律,能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心理咨询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日本行政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大学法人化改革,日本官味十足的国立大学,改制成为大学法人,获得了办学自主权,也承担起了经营大学的重要责任。改革正使日本的国立大学焕发着生命力。虽然在改制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将推动日本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华文教育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华文教育的定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华文教育涉及诸多的学科、政府与民间部门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社会状况、教育文化政策等,我们应对以上诸多因素给以全面、充分的重视。本文据此提出,华文教育应分属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政府的侨务工作、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华侨华人研究等几个领域。同时,华文教育自身的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低龄学生人数增加、华文学校功能进一步扩大、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更加统一以及华文教育社会化并逐步进入所在国主流教育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capacity of formal education to undermine established processes of caste and class reproduction in an area of north Indi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views and strategies of educated Dalit young men. It draws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in a village in Bijnor district, western Uttar Pradesh (UP). We discuss how educated Dalit young men perceive education, how they seek to use educational credentials to obtain ‘respectable’ jobs, and how they react when this strategy fails. Increased formal education has given Dalit young men a sense of dignity and confidence at the village level. However, these men are increasingly unable to convert this ‘cultural capital’ into secure employment. This has created a reproductive crisis which is manifest in an emerging culture of masculine Dalit resentment. In response to this culture, Dalit parents are beginning to withdraw from investing money in young mens’ higher secondary and tertiary‐level education. Without a substantial redistribution in material assets within society,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focused on formal education are likely to be only partially successful in raising the social standing and economic position of subordinate groups.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in Britain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90s, bookmarked by the Robbinsand Deanng reports respectively. We argue that throughout thisperiod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has been employed, by allpolitical parties, as an instrument of economic growth thoughthis justification has been dressed up to satisfy transientideological preferences. We first present a detailed account,based on archival and primary sources, of the three major reformsto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e 1950s—Robbins, Thatcherism,and Dearing; and second, develop an argument about how the dominantideas about the rationale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stitute aform of path dependency for policy choices once these institutionsare publicly funded and explicitly linked to economic needs.  相似文献   

20.
明代,贵州民族教育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下,极为重视土司子弟教育,使之成为“安边”的重要举措。由官府在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创办若干“司学”。清代则用“义学”实施民族教育。其对象由土司子弟扩展到一般“苗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养”教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义学在民族杂居区推广的成效较大,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新辟苗疆”的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