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剑桥印度史》和《牛津印度史》为代表的正统印度史学的历史地理学把印度的地理环境表述为一个单一而封闭的自然区域。这种历史地理学和东方专制主义观念一起,塑造了作为正统印度史学基石的印度文明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以《新剑桥印度史》为代表的新印度史学不仅重构了印度的历史地理学,把印度的地理环境描述为一个多元而开放的地理空间,还解构了正统印度史学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从而完全解构了正统印度史学的印度文明观。其结果是,新印度史学创立了一个新的历史空间,实现了从文明到空间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大众民主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热潮,一批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辟了社会生活史、劳工史、黑人史等下层人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在工人阶级史、奴隶制史和黑人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倡导总体史观、坚持“自下向上看”的研究视角、重视文化研究以及地区和地方社区的研究,他们充分利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史学研究实践发展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3.
导读     
正本期刊发专题论文和学术评论13篇,讨论范围涉及史学史和历史理论,以及政治史、法律史、学术史和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史学史和历史理论方面的论文4篇。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进化论传入中国,中国近现代的"新史学"由此诞生。以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进化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的诞生》考察了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的密切关联,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模式在兴起过程中,不仅有着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在对中外各种社会形态理论学习和比较的过程中,逐步走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运用于"观察国家命运"、动员社会主义革命。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李大钊在开展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时,集中介绍和评判西方史学思想中的社会形态理论,借此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李大钊的社会形态观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清李大钊社会形态观和唯物史观形成及运用的交错并进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林漫和邓家力于2015年7月22日对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着"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与历史书写"的项目内容展开,包括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跨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当前史学有两大平行发展的潮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突破近代西方为我们建立的知识架构;后现代主义并非被超越了,而是很多观念已经被内化于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关联,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方法;跨文化研究对当前的历史写作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选题;全球史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需以具体的历史写作展开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现将访谈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先生很快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中,他在强调历史研究中的爱国主义、重视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史研究以及对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等方面,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白寿彝先生积极探索历史教学中的中国通史教学方法,既充实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教学内容,也为他日后的中国通史撰述创造了条件。他对史学史学科理论的阐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语境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寿彝先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术成就,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近代史学由资产阶级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折的 重要标志,是本世纪20年代最著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之一。李大钊的史学理 论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史上,乃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都有卓著 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如此,也是当代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值得珍视的重 要历史遗产。 笔者曾就近代中西方历史哲学的沟通与回应的角度,考察过李大钊由研究近代资产 阶级历史哲学转而接受、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心路历程,肯定了李大钊的 史学理论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本文则拟就李大钊的史学理论 研究内涵略作考察和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正第2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拟于2020年9月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新时代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探索;2.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型;3.外国史学的理论与流派;4.中外史学交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协办。有意参会的学者可与第2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筹备组联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奴隶制史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美国研究这一问题的历史著作历来很多,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空前高涨。种族关系出现巨大变化,史学界关于黑人和奴隶制问题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认为,菲立普斯,斯坦普、埃尔金斯和吉诺维斯的著作标志着二十世纪美国奴隶制史学史的不同阶段,代表了不同时期内美国奴隶制史学最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以历史解释、史学致用、社会整体、科际整合以及历史编纂等为基本要素所粗略建构的"新史学"范式,在"五四"以后并未被新历史考证学终结,而是得到继承、拓展和深化。这一时期,梁启超本人的变化体现在思想资源获取途径以及中西文化态度方面,而非治史范式的转移。与此同时,许多学者沿着相似路径继续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广泛摄取西方学术养分,实现了新史学理论的二次提升。故此,新史学与新历史考证学、马克思主义史学一齐构成中国现代史学的三大干流,且三者之间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绍侯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主治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是实证史学研究中实践唯物史观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典范。其史学研究的理论色彩,主要表现在坚守实证研究中的整体性思维,重视历史研究的溯源性、过程性考察,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基本立场,遵循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四个方面。朱绍侯史学,对当代实证史学研究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会议通告     
<正>第十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拟于2014年"五一"前后在杭州召开。会议主题为"面向新世纪的史学理论研究"。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成就与问题;2.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成就与问题;3.新世纪以来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上的新探索。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与浙江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所联合主办,《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史  相似文献   

13.
<正>第20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拟于2017年11月4—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2.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3.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理论重点学科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姜芃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一书,已在2007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的“西方史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最新资料修订而成。除一位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外,其他六名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全书共分14章,即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法国年鉴学派、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新政治史、西方心理史学、西方城市史学、西方妇女史学、西方家庭史学、西方儿童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全书不仅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历史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从历史学与社会以及社会学术思想的关系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人们了解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濮灵 《史学理论研究》2013,(1):27-35,158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首先,它在对诸多史学思潮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着唯物史观的指导,同时也发展了苏联史学的党性原则;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工具,史学工作者皆致力于阐释历史发生的社会根源与阶级根源,并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倾注了史家个人的情怀;再次,它秉承了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和治史传统,在"论从史出"和"设馆修史"等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撰写的《史苑学步:史学与理论探研》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根据刘先生个人求学治史历程分为四辑,即"中国古代史学与经学"、"比较研究与史学"、"史学的体与用"、"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是其从哲学角度对史学理论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2019年5月1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在京师学堂举办了《史苑学步》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7.
叶建 《史学集刊》2007,3(6):56-60
陆懋德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他强调治史应以"无所谓中西,取其长而求其是"为宗旨,以考古史料与文献材料并重的史料观审查、检验史料的真实性,用物质和心理的解释"二者当参用而不可偏用"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变化、发展的过程。他的这种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成果与反思当时中国史学发展状况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历史研究院拟于2021年8月下旬在吉林长春主办第三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现面向全国学界征文。主题: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历史理论构建议题:1.树立正确党史观与"四史"研究;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3.新时代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构建;4.新时代历史思潮辨析;5.新时代历史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探讨;6.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发展;7.国际史学理论发展新趋向。请结合主题议题和自身研究领域自拟题目。论文要求未公开发表,保证原创,遵守学术规范。参照《历史研究》注释规范;文末附作者信息(姓名、单位、职称职务、手机号、研究领域)。请于2021年7月31日前将论文word文档发送至SXLL2021@163.com,文件名和邮件主题标为"姓名+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的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同时,学者们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中国当前的历史现实中来,取得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其二,人类历史进程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是外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这些重大问题既有利于中国学者参与世界,也有利于我们反思自身,积极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其三,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使当前的历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关注全球化境况下历史研究的新特点及全球史研究的新动向,对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其四,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日趋全面,跨学科的特点也更加明显,某些分支学科甚至构成当前史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五,在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同时,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也更为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批判吸收。下面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人类历史进程重大理论问题、全球化与全球史研究、历史学分支学科及热点问题研究、史学理论与方法五个方面做出综述。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史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整体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属性与史学观念的价值取向是霍布斯鲍姆新社会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构筑了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就融合其社会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一体的史学理论与实践来说,他关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邃见解,体现了其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史学观念价值。通过细致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厘定其整体社会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史学价值目标和学科特性。这种整体社会史的理论架构就是借助结构模式与综合分析,构筑整体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