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族研究》2006,(4):F0004-F0004
  相似文献   

2.
3.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第二宫殿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上京宫城内有五座大殿,自南向北排列在一中轴线上,第二宫殿为中轴线南起第二座殿址,是宫城内规模最大的宫殿。经发倔,出土了一批文物,包括三彩殿阶螭首、兽头、琉璃瓦等。  相似文献   

4.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1997年考古发掘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正>海林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属肃慎,西汉、魏晋属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拂涅部,隋代属粟末拂涅部,唐代属渤海国。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强国。其首都上京龙泉府位于宁安市渤海镇,而当时的海林境内,为上京龙泉府统辖范围。  相似文献   

6.
7.
(一) 渤海是我国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受唐朝管辖的地方民族政权。在长达二百二十八年的历史中,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对东北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组成渤海国主体的靺鞨部族是古代居于东北的四大族系之一(汉、肃慎、东胡、(氵岁)貊),靺鞨的先人,周秦至西汉时称肃慎、东汉称挹娄,魏晋时肃慎和挹娄并称,南北朝时又称勿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语言问题是渤海史研究中最为敏感同时又最为棘手的课题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现存有关文献史料,论证了渤海国语言方面的若干基本问题,从而得出渤海国国语为靺鞨语、渤海国官方语和通用语为汉语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渤海存在的二百二十年历史中,从高王大祚荣至末王大諲譔,共经历了十五世。古籍中对这十五王的历史,记载的很简单,因此后人所知不多,要想进行深入的探讨颇有困难。现在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渤海王陵的发掘上,以便使渤海的世系较完整地奉献于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渤海建立者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勇于创新的少数民族。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其聪明才智,刻苦学习和传播着盛唐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筑就了特色鲜明而又灿烂的渤海文化。但是,渤海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基础也很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渤海文化随着渤海国的覆灭而迅速消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上京龙泉府,史称“忽汗城”,位于宁安县城西南今渤海镇,是我国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古城建筑在东京城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南近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镜泊湖区,西与北有波浪滔滔的牡丹江水偎依流过,东为汇入牡丹江的马莲河。这里山川佳丽,物产丰富,又是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一渤海国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满族先世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靺鞨,周代称肃慎,西汉、三国、两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位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是一个被唐朝、新罗、黑水靺鞨、突厥及诸多部族包围在中间的地方政权,从建国至覆灭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军事威胁,也曾数次卷入周边的军事冲突及防御战争之中。因此,从建国起,强大的军事装备便是保证其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保障。在历史文献中,基本没有给我们留下较为完整的关于渤海国军事装备的文字材料,但是,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有关渤海国军事战争等材料,配合考察研究渤海国遗迹出土文物,对渤海国军事装备的基本情况作大致的了解和分析。藉此来证明当时渤海国高超的军备技术水平,侧面反映了其与先进地区手工技术的频繁交流,由技术流动看出的人才流动及人口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渤海国(698年~926年),是唐朝时期勿吉后裔—以粟末靺鞨为主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初称"震国",首领大祚荣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国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隶属于唐王朝。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渤海文化中的汉文化因素浓厚,其典章制度效仿唐中央,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作为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和属国,在立国200多年间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唐代东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渤海国与当时的邻国新罗和日本也有着十分密切的接触和交往,为将盛唐文化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选取渤海国早期历史中比较重要的王族渊源、营州反叛与震国建立的关系、渤海王国诸称谓之寓意源流3个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考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崛起于东北亚大陆,成为唐代我国边疆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也同当时渤海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政权部门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搞清其政治制度的来龙去脉,对揭示海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他们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海运的高度发展,为国家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其始发港和目的港、航线等内容分别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自建立以来,其统治者出于扩张疆土、保卫领地、巩固统治、发展经济贸易等各方面考虑,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在几代统治者大力引导、鼓励人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历史条件下,渤海国的畜牧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其加强军事实力,繁荣经济贸易,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且在其灭亡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拟从畜种入手,在宏观上追溯渤海国畜牧业生产历程,分析其对渤海国建立、发展、巩固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积极的保护行为,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在黑龙江省开展的较晚且案例也较少,尤其是渤海上京龙泉府这样大遗址的较大面积的保护,还缺乏足够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许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认识仍待提高,问题仍需讨论.由于笔者近年参与多项遗址保护规划与保护方案的编制设计工作,并曾主持多项较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践,使我们对文物遗址保护中的一些问题逐步有所认识和提高.诸如在明确保护目的性的前提下,需充分重视文物保护的复杂性、研究性与探索性,对文物遗址保护的形式选择需充分考虑遗迹的保存现状等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近年的一些保护工作,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随着渤海上京城遗址大规模系列的调查、发掘,考古测绘成为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总结渤海上京城遗址测绘的技术要求、仪器选用,论述了遗址测绘地形图、平面图、剖面图的方法和流程,讨论了考古测绘与常规测绘工作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粟末靺鞨与渤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粟朱靺鞨被高句丽打败以后,主体部分降隋进入中原,后随安史乱军南下居于华北地区。多融入汉族之中。一部分粟朱靺鞨入投降了高句丽,在唐灭高句丽后迁居辽西,并在后来渤海建国过程中起领导作用,但其人数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