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历史疆域归属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朝鲜、韩国学者提出的某些历史疆域归属理论进行探讨。认为“以原始先民活动范围判定疆域归属”论、“以统治阶级族属判定国家归属”论、“以现代居民的祖先族属判定国家历史疆域归属”论等历史疆域归属理论,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劳动、生息在祖国境内共有五十多个民族,它们之间相互交往已有悠久的历史了。但在古代,边境地区少数族是在“中国”之内还是在“中国”之外?秦汉以后,少数族统治者所建立的“国”是“中国”之内与汉族王朝并存的政权还是“外国”?这些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着眼点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论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就空间范围来说,应以今天的中国疆域版图为准。这种看法,似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它无异是将历史上“中国”疆域和今天的中国疆域划了等号,也无异认为中国的疆域自古至今都是一成不变。另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如何形成和确定,在史学界争论较大。中国疆域形成的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形成疆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疆域延续二千多年的基础。第二,历史上活跃在中原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对中国疆域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疆域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疆域发展史中,沿海疆域的开发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海疆发展的进程不仅具备与陆上疆域发展相同的特点,同时它还有许多独特的发展规律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对我们加快沿海疆域的开发和建设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1,(1):127-128
林岗:《从古地图看中国的疆域及其观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历史上存在两个关于中国疆域的观念系统:一个是"禹迹图"系统,另一个是"一统图"系统,古地图有"本部中国"和"周边中国"观念系统的分别。这种历史上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关于中国疆域的观念,反映的正是农耕世界和游牧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认为 ,凡是生活在今天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以及历史上生活在今天疆域内而今天已经消失了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历史 (外来民族迁入之前的历史另作别论 )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 ,他们在历史上活动的地区及其建立政权的疆域也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的组成部分。按照这一原则 ,结合历史上中原政权与边疆民族及其政权的隶属关系 ,以及边疆民族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心理认同等条件综合考查 ,不难对中国历史上的疆域问题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王欣 《丝绸之路》2011,(6):30-31
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是中国边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多民族融合的特点。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横跨欧亚的大片土地,建立皇族领地分封制,形成了西北四个汗国。实际上,元朝的疆域只是指皇帝直接统辖的领土。由于元代统治者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又使得元代疆域的形成和统治产生了不同于中原王朝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8.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西北疆域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西北疆域的研究也是边疆史地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北疆域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以动态的标准确定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是研究西北疆域的基本前提;西北疆域地位不断演变,是西北疆域变迁史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西北疆域形成过程的基本形式。同时,文章还就民族、地理环境、国防安全等方面说明了西北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刚刚经历从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型,中国人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观念也在萌生和形成过程中。晚清的疆域变成中国公众所熟悉的国家领土主权知识,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比如,在当时的教科书中有关晚清以降中国领土主权的历史知识是如何呈现出来的?从事这些教科书编纂工作的民族精英们,又是如何处理晚清的疆域知识与民国所继承的现有领土边界的历史关系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一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中,日本对于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及在此后民族记忆的塑  相似文献   

10.
60年来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残缺不保的局面,怀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学者开始对中国疆域史进行研究,使国人面对国土沦亡的局面不至于"数典忘祖,随声附和".①这一时期先后出版了几部疆域史著作,如顾颉刚、史念海合撰<中国疆域沿革史>,②夏威著<中国疆域拓展史>,③童书业著<中国疆域沿革略>,④等等.这些重要著作可谓开拓了近代中国历史疆域研究的先河,但缺少从多民族国家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的视角,基本上往往以历代王朝疆域为限来论述历史上的中国疆域.  相似文献   

11.
<正>战国疆域不仅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还属于战国史的研究范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疆域变迁剧烈,研究战国疆域变化有助于明晰各国在空间上的活动范围与动态过程,直观地了解各国盛衰、势力消长,甚至统一王朝形成的地理进程。因此,战国疆域研究对探讨历史疆域变迁、战国史有着重要意义。战国疆域的研究肇始于清代考据学兴盛之际,首先表现在对《战国策》地名的考证上,再到战国编年史的刊刻、战国疆域图的绘制,战国疆域的研究在地名、纪年、地图等方面开始扩展。民国时期,战国疆域研究继续在沿革地理基础上深入。20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辽阔疆域内生活着众多民族,边疆地区尤其是陆域边疆地区既是中国疆域的外围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就北部边疆而言,这里是以游牧见长的诸草原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历史上,这些草原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流互动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一、历史渊源。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历史是由中国疆域内的所有民族共同缔造的,此处所说的所有民族是包括历史时期出现在中国疆域之内,但后来消亡或远徙他地的民族在内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和疆域是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问题。中国通史编纂是白寿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他对民族、疆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其主编中国通史的理论基础。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民族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类范型,一个趋势"。四类范型指中国历史上的四类统一范式———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民族统一。一个趋势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民族关系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为统一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发展。在疆域问题上,他明确地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作为编写中国通史的地理范围,而对皇朝史观在疆域问题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白氏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家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中国通史话语体系的标志性著述,反映了中国史学家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爱护和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归附后,在原属地设立了永昌郡,这件震动朝野之大事,在云南地方史上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其地广袤,基本界定了今祖国云南西部的疆界。哀牢、永昌在这同一块土地上,是两个丰富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化。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其疆域伸缩变化很大。笔认为有必要写篇“哀牢、永昌疆域变迁考”的专题章,以供进一步研究哀牢、永昌历史化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5.
综论“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杨建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历史语境中的王朝中国疆域概念辨析毕奥南——以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于逢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中国大一统疆域的历史演变胡兴军《地图》第6期  相似文献   

16.
如何确定中华历史疆域的标准是中华史学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能人为的规定一种标准,把复杂的历史疆域问题简单化。应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政治──文化中心有层次之分,一个政权(包括民族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转移,应对其转移的疆域归属作出正确判断。所谓“一支两用”史观正是因错误判断民族归属与历史疆域而产生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7.
西周时代楚国疆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时代楚国疆域的几个问题段渝无论在先秦史还是历史地理研究中,楚国疆域问题都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也时常引起学术界较大争论,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远未解决。本文拟就管见所及试作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西周初年楚国的疆域殷代末叶,正当周文王“率殷之叛国...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疆域观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过程。明代是中国疆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故而其疆域认知问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明代留存至今的文献资料浩繁,其中章潢所辑《图书编》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重要历史地理学著作,保存了大量明代士人对当时疆域认知与理解的资料。作者首先较为系统地归纳并评价了明代士人疆域观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而深入分析明代士人疆域观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认为明代疆域观的形成,与中国历代王朝建设之经验、明代君主之主导、知识群体的政治思想,以及对边疆地区的地理认知等因素直接相关,并强调历代疆域观的研究理应成为当代领土(疆域)研究、边疆研究以及国防教育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9.
理清十六国诸政权的疆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基础。以往学者的研究,对当时匈奴汉国的疆域范围分歧最大,存在的问题也最多。本文逐年考证十六国时期汉国的疆域,以尽可能反映汉国疆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一词含义的发展、变化及中国疆域形成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中国”一词的含义,历史上有过5次大的变动,即周以前、西周至战国、秦汉至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到民国。到第五个阶段,“中国”一词始具有了现代中国的含义。中国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