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口华资银行出现晚、发展快,至抗战爆发前已经成为汉口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但是汉口华资银行绝大多数银行是分支行,本地银行的发展比较落后.汉口华资银行在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中,如何选取一种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合汉口地方金融特点的人事管理形式,是汉口各大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民国时期,汉口华资银行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员工的培养和员工的待遇与福利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汉口华资银行独特的人事管理方式是汉口华资银行发展特色的一种反映,也是近代华资银行业发展变迁过程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1945年9月,在江西裕民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江西省银行.资本总额为法币1亿元.设分行和办事处.其中分行16个,办事处83个.共计99个分支机构,遍及上海、南京、重庆、汉口、长沙、广州和全省各地。从《江西省金融志》查知.当时的“饶州办事处”为江西省银行的一等办事处。笔藏有江西省银行饶州办事处发行的一张金圆券本票。  相似文献   

3.
民国22年(1933年)5月,汉口《女声》杂志上有篇题名《烟、娼迷漫之汉口》的章,颇为辛辣地写道:“最近市场商店因内乱外侮之影响,闭门歇业十分之四五。然汉口的烟、赌、娼依旧云雾迷漫,并未因之而减色”,“汉口多烟多娼,不自今日始,皆由历年灾患与当局之努  相似文献   

4.
史晶晶 《沧桑》2010,(5):25-26,28
英国的金融调控法在英国的宏观调控法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金融制度是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以清算银行、商人银行和贴现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制度。英国的金融调控法主要是英国的中央银行法即《英格兰银行法》,于1946年制定,并历经1979年、1987年和1998年三次大的改革,最终确立了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法律上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2日,由武汉市政府和湖北省文物局主办的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申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上,湖北省文物局公布了《万里茶道(湖北段)调查评估报告》,首次公开了我省初选的23处万里茶道申遗点。列入我省23处初选名单的武汉市申遗点共有10处,分别是江汉关大楼、汉口俄商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汉口俄国领事馆、顺丰茶栈、巴公房  相似文献   

6.
《汉口竹枝词》173首,是1915年旅居汉口的广东番禺人罗汉(维翰)应江汉采风社之征而作,刊载在当年的《汉口中西报》(发行量在全国报业中居第六位)上。这些竹枝词,“对辛亥革命前后汉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逐一刻画,好像是清末民初汉口的一部百科全书,为后世研究汉口者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徐明庭先生语)  相似文献   

7.
拙作《昔日汉口江汉路》一文,在今年《武汉文史资料》第6期刊出后,自觉遗漏之处尚多,除谨向读者致歉外,现根据友人要求,追忆补遗如下。 江汉路从江边到解放大道,在洞庭街口红色大楼(江汉路10号)的右边原有一家誉满武汉三镇的“足佳皮鞋店”,它生产的皮鞋式样新颖、质量好,不同脚型的人均可定制。在它的对面则有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的办事处和武汉沦陷以前的中国通商银行。原四明银行的左边有一家“扬子袜厂”,是专门销售高级衬衫、领带、袜子、手帕和床上用品的商店。原中国工矿银行的左边是中西大药房和华安百货商店。南京理发…  相似文献   

8.
王金华  张芳 《中国钱币》2005,(4):32-33,50
大清户部银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十四年(1908)改名为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改组为中国银行。三个阶段的银行都发行了各自的纸币。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最近在整理馆藏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张值得注意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大清银行纸币,面值有一元、五元;地名有汉口、上海(太原);有票样、流通券。兹分别介绍如下。1.汉口地名一元银元票(封二图1、2):横式,票幅为117×77mm。正面:黄、绿色,四角大“壹”字,下边框内横书“大清银行兑换券”,上边框对应满文。票芯中心直书“壹圆”而以龙绕之;其右直书“汉口通用银圆”,其左为“光绪…  相似文献   

9.
近代国内钱业市场的运营与农副产品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俊亚 《近代史研究》2001,2(2):225-257
1933年以前的20年里,国内农副产品的年贸易额达数十亿元,这些款项主要依赖以上海为中心的钱业市场的调拨。由于全国各地农副产品上市时间不一,各地形成了在同一时期松紧不一的“金融季节”,上海作为当时金融业的总枢纽,常年处于高效的运营之中,通过汉口、天津、香港等分中心,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金字塔形的金融网络,把资金从相对宽裕的地区调到比较紧张的地区,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在钱业市场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传统的钱庄,它一方面连接着国内农副产品贸易商,向其发放大量的信用贷款,另一方面,它又连接着新式银行,当其资金短缺时,向银行大量拆借,与银行形成相互利用、共同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钱币》2008,(2):76-76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陕西省钱币学会主办的《西部金融·钱币专辑》2007增刊已正式出版。该专辑是以介绍钱币收藏与研究、货币史研究和钱币收藏拍卖市场特点等为主要内容。本期专辑在秉承《陕西金融·钱币专辑》《西安金融·钱币专辑》二十多年编印经验的基础上,依托《西部金融》杂志,全新改版,  相似文献   

11.
阜昌街是过去汉口英租界的一条重要街道。1946年改名为南京路。阜昌街当年的知名单位及其房屋建筑,在沧桑岁月中,虽然早已消失,但它们的旧址尚可找到,如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维多利亚会堂、俄商阜昌洋行、天主堂医院等。阜昌街有3处大楼建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汉口商业银行、大孚银行至今犹在。  相似文献   

12.
在老汉口的街谈巷议中,涉及得最多的汉口大财东要数“汉口三刘”:俄华道胜银行买办刘子敬、地皮大王刘歆生、祥丰厚老板刘鹄臣(另一说为其胞弟刘季五)。同时还有一说是:“湖北三个刘,抵不上四川一个刘。”意思是,前面所说的“三个刘”,抵不上从四川来的安利英洋行买办刘象曦。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为百业之首,它似一条长江大河,其流域就是整个经济。而银行乃金融之主体。由于银行的重要性,中国近代银行史倍受研究的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涉足此间。检索1949年以来的《全国报刊索引》,我们发现,在建国后的30年间,有关华资银行史的论有10篇左右,但大多是回忆性或介绍性章。①张郁兰所《中国银行业发展史》是这一时期出版的惟一的一部银行史专,该书将1896-1937年中国银行业40多年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兴起时期(1896-1911年)、发展时期(1912-1927年)、继续发展和集中时期(1928-1937年),并概述了每个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对于该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读武汉市暨江岸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的《武汉文史资料》1991年第四辑《汉口租界》一书,深感无论就内容或编排方面来说,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汉口租界史料汇编.可说是清季汉口开埠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的又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因而也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情市情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5.
汉口商会的设立始于20世纪初年.清末的汉口已是商业贸易繁盛的地区.湖广总督张之洞特于1898年开设商务局,以办理汉口的一切华洋商务.汉口商人自此有了会议之处.1903年,清农工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汉口属于商业繁富之区,宜设商务总会”.1907年11月,商务局邀集各商董,遵照章程,组织成立“汉口商务总会”,办理汉口一切商务事宜,商务局撤销.辛亥革命后,依照农商部的《商会法》,汉口商务总会改组为“汉口总商会”,经理、协理改称为会长、副会长、会董,迁址湖北路扬子街口.1921年元旦,商会在鄂督划拨的地段(今中山大道949号)修建的大楼竣工,商会便迁往新址.汉口总商会于1928年依照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暂行整理商会条例》恢复成立.1929年遵照南京  相似文献   

16.
旧中国新闻界的五花八门,没有比30年代初期的武汉更为洋洋大观了.报纸大约不下四五十家,其中有历史最久的《汉口新闻报》,其格式、版面、文风还保持20世纪初期上海《新闻报》的传统,看了真可令读者“发思古之幽情”.有国民党的机关报《武汉日报》,似乎比南京的《中央日报》更加剑拔弩张;有黄埔系主办的《汉口新民报》(与南京《新民报》并非一家)这个报纸,后来扩大而披上了“扫荡”的戎装;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报纸,而十之八九,都带有各自的背景,有属于省政府、汉口市政府、武汉警备司令部的,也有代表某一军、某一师的,甚至还有专门为特税处宣传的.也有如上海《晶报》、《罗宾汉》这样的小报,而品格更加下流.比较认真的反而是专门谈戏的《戏剧报》.  相似文献   

17.
1861年汉口开埠,大批外国人涌人,带动了汉口及周边地区人们着装的变化,特别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加剧了汉口着装的西化,一时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社会名士都穿起了西服,正如广东番禺人罗汉在《汉口竹枝词》中所说:“西人服尚亦分时,修短裱纤自合宜。寄语效颦须讲究,莫教嗤病笑东施。”生动地描述了西服在汉口流行的盛况。  相似文献   

18.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没有到过汉口,汉口接驾嘴也不是因他来过而得名,这个问题我们两人曾经认真讨论过,以上结论便是我们的共识。并由严昌洪执笔在《武汉春秋》 1996年第 6期上发表《接驾嘴不是接嘉靖皇帝的驾》的短文,完全否定清人黄心庵、范锴所谓“嘉靖帝御跸曾过汉口”、“停轨汉口”等说法。 即不论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由钟祥入京承大统的一次,也不论嘉靖十八年他由京往承天(钟祥)谒父母陵的一次,抑或是他这次由承天再返京的一次,共三次的交通路线中,都不包括汉口。 然而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仍在书店出售。而《…  相似文献   

19.
沈巍 《中国现代史》2022,(9):108-118
《大楚报》是日军占领武汉时期汪伪政权在汉口的机关报,同时受控于日本军方。为了在沧陷区特殊环境下谋求生存,《大楚报》既服务于占领体制的言论需求,又积极发掘报纸的实用信息功能以拓展其影响力。通过社论和发行《新生》杂志等出版物,《大楚报》系成为汪伪政权的重要理论阵地,系统阐发了汪伪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东亚协同论”,并对孙中山“大亚细亚主义”观点进行了曲解阐释。与此同时,报社成员也深入沧陷区文化组织,形成了以报社为中心的政治社会生态网络,此网络与“东亚协同论”构成了密切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阳夏战役(1911年10月中至11月底)是辛亥革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目前史学界对于该战役的研究虽有一些专论,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故本文拟就阳夏战役中汉口大火、黎元洪对黄兴的态度、德国对华政策等问题,略陈管见,不当之处还有望于方家的指正。(一)汉口大火问题关于汉口大火究竟是谁放的,史书的记载并不一致,其中有许多材料证明,清军对汉口大火负有责任。黎元洪主编的《武汉战纪》中说:“九月十一日敌军及地痞在汉口大肆焚烧,烟火连天,三日不灭。”①西方人的记载也说明大火为清军所放,英文《汉口日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