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的清秋之景以其独具风格的悲剧美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清秋之景蕴含着中国士人深沉的悲秋情怀,是中国儒家理想在文学作品中的突出反映。本文从中国士人心理悲剧的根源出发,阐述了儒家理想对中国士人心理的影响,并为深入分析古典诗词中清秋之景的悲剧内涵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自宋神宗至高宗五朝百年间,数以千计的士人遭到贬谪。既作为政治上的贬谪者又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宋代土人,在贬谪囚居中,备受处穷忧生之悲的侵袭;面对这一侵袭,他们竭力践行内圣之学,修炼心性,排遣悲哀情累,安之若命,经历了“悲哀-超越-盼归”的心路历程。该心路历程主导贬谪苇体在文学创作上由“外”入“内”,全面转向了内在性情的吟咏,将处穷忧生之悲化为坦易自如的闲暇之吟,形成了用来展现自我强化的“内圣”精神与品格的文学意境。这由神宗时期的苏轼开其端,哲宗绍圣至高宗绍兴年间的亲多贬谪者畅其盛,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徵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3.
贬谪,对古代知识分子而言,既意味着一种人格的蹂躏和自由的扼杀,又标志着一种沉重的忧患和高层级的生命体验。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本论文以南宋末年的刘黻为例,深入剖析其贬谪赣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之岭南地区最早是古骆越人的居住地,秦汉后虽然逐渐被纳入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版图,但很长时期内,岭南地区依然被地处中原的中央政权视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荒蛮之地",被当成贬谪朝廷"罪臣"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仅唐朝,流配、贬谪广东而有史籍可考者便有数百之众,其中"流人"近300人(次),"左降官"近200人,皇亲国戚37人(家),宰相49人(次)。这些贬谪之人中不乏著名文士、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南唐繁荣的饮宴文化是南唐词兴盛之沃土。而南唐饮宴文化之所以繁荣,原因之一是对前朝大唐文化的沿袭,其二是偏安暂定的小国环境中士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周超 《沧桑》2011,(6):53-56
士人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士人所在家族组织的沉浮,普遍的出现在学者研究的视线之内,士人家族无疑为当时社会之重要组成体,与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选择南宋文集《后乐集》作者卫泾及其家族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卫泾及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在其家族所在地有较强的实力和知名度,对其活动的记载也较多;上层党派政争对其家族沉浮影响不大,其家族发展较为成功;其数代家族成员的兴衰沉浮,使我们有可能对于南宋昆山乃至苏州的士人家族之沉浮研究有所填补。  相似文献   

8.
晚明士人嬗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观、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现、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为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士商关系发生了变动,但这种变动并非基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与士人都未对商业实践进行价值重赋,商人所自信的是对士人之道的践行而非商业实践;士人对于商人的肯定以及所谓“新四民论”,底层逻辑是士人阶层对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士人才是明清士商关系中的自变量。商人的自信实质上是对士人的质疑,这一方面基于商人自身对士人之道的实践,另一方面源于士人在财富下的异化。这种异化被正统士人批判为“士风日下”,士人也开始被质疑是否言行一致。这些批判与质疑则揭示出,士人之道已在实践与观念上破产。  相似文献   

11.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丹这个行将融合消失的民族在元代之文化流衍与契丹人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萧启庆先生在《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第57页)第三章《论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汉化与士人化》中这样定义“士人”:“我所谓‘士人’,是一个文化与社会群体。从文化观点言之,士人必须具有正统儒学教育与士大夫文化,并接受儒家基本理念与伦常的规范。从社会观点言之,其人可能是显宦,可能是缙绅,也可能是布衣,但都属于一个菁英身份群体,受到社会尊崇。士人原是中原社会的产物,但是士人文化具有普世性,凡接受士人文化的异族人士都可视为士人。”  相似文献   

13.
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渊源上具有继承与被继承关系。由于翰南客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以及赣南原有的土著文化,使得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又具有诸多特异性。本文试通过对赣南客家的数字民俗的分析,揭示赣南客家祈求吉祥、消除灾祸的种种心理积淀与趋向。  相似文献   

14.
谢慧敏  李翠 《旅游纵览》2022,(17):90-92
江西赣南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前景好,但是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发展晚,营销策略过于传统,造成赣南客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受阻。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旅游营销的特点,即信息的双向传递、旅游营销信息更含蓄、旅游营销信息的精准推送,其次分析赣南客家文化旅游新媒体营销的现状,发现赣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欠缺能够与受众互动交流的官方网站,且缺乏自媒体营销。最后,文章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构建一个高效互动交流的官方网站;完善自媒体营销账户的建设;突出客家文化主题特色,线上线下共同完成等优化对策,希望能通过新媒体营销更好地服务赣南客家文化旅游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刘若斌 《民俗研究》2015,(3):94-100
当我们把宋代民俗审美文化从宋代文化中剥离出来进行本体论研究时,可以深刻地发觉其具有的内在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这是对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之根性的确认。宋代审美文化又是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士人们的"中隐"型人生处世理念和审美理想,又如市民阶层纯真朴素地融合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物质、信仰等层面的审美创造,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既有多样的目的性和现实实用性,又以其超功利性涵养宋人的精神世界。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作为宋代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它附丽着民俗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特色,体现出诗意、理性、俚趣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东汉的士人多出于私学,东汉私学的兴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士人,士人阶层的发展壮大保证了朝廷人才的供应,促进了东汉王朝的发展繁荣。私学不仅促进了士人数量的增加,而且维持了士人集团的稳定,另外私学也促进了士人政治影响的扩大。同时士人队伍的壮大,又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士人不仅为私学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以自己的精神和学识影响着私学,而且也为东汉私学的兴盛提供了经济支持。两者互相影响,形成了东汉时期私学和士人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救贫与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是客家人南迁的第一个聚居地,许多客家文化是从赣南起源的,客家风水文化也不例外。风水古称堪舆。中国的风水文化在唐代以前,以长安为中心,史称长安派。在唐代以后,随着南迁的客家先民来到赣南,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赣派风水,并镀上一层浓郁的客家文化色彩。讨论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首先应该考察被海内外风水人士奉为祖师的杨筠松。 一、杨救贫避乱赣南与赣州筑城 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他虽然在客家区域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但《赣州府志》上只有54个字的介绍:“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北宋时期的主要贬谪地之一。从贬官人次看,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与交通路线的关联度较高,为了管控被贬官员,经行湖南的交通干线,即郴州路、桂州路、潇贺道沿线的治所城市是朝廷贬谪官员的首选之地。从北宋前期到后期,由于党争的日益剧烈,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呈现出两个变化趋势,一是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二是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皆更为恶劣的贬谪地。北宋时期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反映出中央王朝统治权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场制度变革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和中国文化的命运.士人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垄断者,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科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士人通过身份转变,担当起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李端棻生活于历经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内部巨大震荡和文化自我调整的年代魑⒅爻纪庇质?为官士人。审视"新学"对李端棻的影响及其为官士人在"新学"方面的价值取向和相关主张,不但可以了解晚清为官士人面对传统文化危机的所作出的回应,还能够洞悉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