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地区历来耕牧并举,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并且促成了河西走廊丝路古道商业的发展。河西畜牧业的发展,又与西北军事边防相关联,因而尤为历代中央王朝或地方割据政权所重视。唐五代敦煌畜牧业作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具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2.
鲁临琴 《攀登》2013,(2):111-115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当今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三江源地区具有发展有机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发展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温全禄 《丝绸之路》2014,(22):18-20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以怛罗斯战役和"安史之乱"两个紧密关联的事件为标志。在此前的130多年里,唐朝社会逐渐发展繁荣,国力不断增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达到顶峰。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和经营西北主要基地的敦煌也再度兴盛,成为唐代西北地区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但在此后,唐朝逐渐衰落,西北局势动荡加剧,在中亚地区形成新的政治军事格局。敦煌地区也深受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4.
毛魏娟 《攀登》2012,(2):127-129
刚察县作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核心地区,在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中有着诸多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刚察县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古时期 ,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的比重曾有明显上升 ,畜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表现为 :畜牧区域曾向内地显著扩张 ,大型国营和私营畜牧业一度相当繁荣 ,农耕地区家庭饲养规模也有所扩大 ,羊取代了猪成为主要肉畜。但经过一段上升和繁荣之后 ,畜牧业重新渐转衰退。上述这些变动 ,与人口密度的升降和游牧民族的内徙直接相关 ,是农耕与畜牧两种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生产效率的经济生产方式不断竞争消长的结果 ,与所谓“胡化”和“汉化”过程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6.
抗战前的西北交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正美 《民国档案》1999,14(2):90-96
一、抗战前西北的战略地位与西北交通建设的提出抗战前的西北指陕西、甘肃、宁夏、绥远、青海、新疆六省,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2%,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蕴藏了发展现代工业所需的绝大部分矿产资源。西北地区的矿产以新疆、青海为最多,陕西的石油,甘肃、新疆的金、银,宁夏的盐,绥远的石炭及铁等,都极其丰富。据统计,西北六省的主要矿产年产值可达1100多万元~①,但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未能开发。西北同时也是国内的畜牧业中心,所产以牛、羊、马、骆驼、骡、驴、猪为大宗。西北地广人…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将西北民族地区从边缘地带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简单回顾了民族旅游研究的发展,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阐明了"一带一路"为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最后,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古代居民人种成分研究史郑晓瑛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在我国考古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古代,这一区域内既有农业经济区,畜牧业经济区,也有二者相交地区的畜牧兼农业经济文化区。从考古文化讲,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与...  相似文献   

9.
更阳 《攀登》2003,22(1):80-83
畜牧业是青海省青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该地区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畜牧业发展的路子完竟如何走,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该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提出应走生态型、效益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资料看滇西地区的古代畜牧业田怀清云南滇西的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在滇西地区的古代居民就已经懂得饲养狗、猪、牛、羊、马、鸡等六畜。研究古代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对于指导今天的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根据已...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攀登》2012,(5):80-83
海北州地处青海环湖地区的核心区域,具有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的许多优势,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积极探索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是加快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试验区建设重要举措,也是畜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掌握西北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为切入点,着力推动西北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自古是多民族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一直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研究了这种关系后认为,要正确认识西北和西北的民族发展状况,必须把握民族形成的钥匙─—融合。  相似文献   

14.
该文是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的研讨观点的综述。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承担着西北地区的文学使命;民族精神和西部风情共同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风格;了解、关注和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文学,因势利导,对繁荣发展整体文学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墨武 《攀登》2013,(3):106-109
为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安全。果洛州2008年起开始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初显成效。但继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却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继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对继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34年4月5日,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牲畜改良场筹备处主任粟显倬自南京出发,赴西北考察。6月5日,西北牲畜改良场在兰州成立。未几,粟显倬、邹枋向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呈寄并转秘书长秦汾《西北农业及畜牧事业考察报告》、《西北农业暨社会经济考察报告》,对开发西北提出了若干建议。本组史料对研究民国时期西北的农业、畜牧业和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兰 《丝绸之路》2012,(18):66-69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水平是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对其进行全面把握。目前学术界对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也有一些论述,但是总体来说,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东乡族、保安族妇女为例,对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习仲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在主持西北地区工作期间,曾多次谈到"西北地区的统战工作主要是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他在西北局工作期间,通过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工作中逐步探索统战方法来扩大党的统战基础,稳定社会秩序,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本文就建国后习仲勋同志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归纳其对我们党未来统战工作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向来远离三省政治经济中心的闽赣粤边区,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东南地区抗战的大后方。使得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其中职业教育的普遍兴办、高等院校相继内迁和创建及华侨教育发展的迅速,尤能体现教育的初步繁荣促进了该地区教育的现代化,也为现今该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以来,西北茶务与财政、军事、国防关系密切,地位十分重要.清代雍正、乾隆以后,兴盛了千余年的茶马贸易走向衰落.受多种因素影响,咸同时期西北茶务更加残破不堪.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从巩固边防、筹集军饷的目的出发,大力整顿西北茶务,深刻分析了西北茶务十余年停滞的五个原因,采取了试办茶务的四个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顿茶务的三大政策,产生了四大重要影响,最终使西北茶务摆脱了困境,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