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城墙文化伴随城墙自始至终,是人类城市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当物质城墙消失以后,城墙文化仍然肩负着解读城市历史的功能。中国的城墙发端于新石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普及于秦汉,颠峰于明代大部分消亡于20世纪。其中有三次筑城高潮。现存的中国地面遗存城墙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建造或修筑。到了近现代,重型火炮等先进军事设备在中国的出现,昭示着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工事——城墙原始功能上的"蜕化"与"不足"。最终导致大量地面城墙的消失。这种消失主要由自然界因素,战乱摧残和人为拆除三种因素造成,最严重和最彻底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墙从古代的一种城防工具到统治权威的象征,在晚清以后被视为故步自封的标志,是中国城墙通常走过的道路。上海城墙经历了因“夷”而建,因“夷”而拆的兴废历史。它的功能和象征意义随着城市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在近代上海城墙日渐失去军事防卫功能的同时,对城市定位的改变、华洋之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使上海官绅对城墙的观念发生分歧,引起有关拆城的争论。最后它作为一个旧政权、旧时代的象征被拆除。但城墙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的象征意象却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3.
近五六十年来,人们对古城墙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墙命运也是如此,经历了一个从拆除到日渐重视保存、从趋于保护到热衷于修复和重建的历史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及其重要人事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相关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城墙命运巨大变化的历史考察,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2012年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的一部分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然而600多年的历史也给城墙带来了很多病害,由于各类自然风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墙体出现了裂缝、鼓胀、倾斜、错位等问题,南京城墙解放门至太平门段尤甚。  相似文献   

5.
温州子城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氏所筑,于元代拆除,仅存谯楼门址。但具体拆除时间,地方文献上记载有元初与元末两种。2013年至2014年间,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本文从发掘成果谈起,结合地方文献记载与历史时代背景等方面,论证温州钱氏子城拆除的准确时间与晚期城墙的兴建及废弃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众考古》2020,(2):95-95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镇远     
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的镇远,至今已有2290年的置县历史,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镇远城墙,在华日本人们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镇远城墙  相似文献   

8.
巍巍古城墙、粼粼护城河是古城西安的标志之一。为保护这一古迹,有关部门于2008年年底已拟定《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草案)》,刻画、污损、拆除、损坏城墙,将被处以最高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西安城墙是明朝初年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  相似文献   

9.
防空便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城墙墙体上挖筑的穿越城墙的通道或豁口,是供民众躲避敌机轰炸的重要防空措施之一。防空便门的历史是西安城墙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明代洪武年间在隋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进行拓建,形成了西安城墙的规模和基本形制。  相似文献   

10.
自2500多年前建城至今,苏州城原址历千年而大致格局不变,这在中外城市史上都是罕见的。苏州古城墙现存城门三座分别是盘门、胥门、金门、以及恢复重建的阊门城门及部分城墙。历经2500余年的风风雨雨,苏州古城屡遭战火破坏,但都在不久后即修复重建,其形制规模宏伟壮丽,特别是每门辟水陆两城门,为国内仅有。苏州的城墙与古今中外其他的古城墙遗址相比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古城,是12个王朝建都之地,有"自古帝王都"之美誉。现保存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至洪武十一年(1378)在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西安城墙形体高大宏伟,虽历经了600年的沧桑,却依然保存完整,这与城墙上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安城墙初建时为土墙,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陕西巡抚张祉给城墙外砌了一层青砖。乾隆三十三年(1768)规定凡城墙顶部须"海墁砖砌,使雨水不能下渗城身,里面添设墙宇,安砌水沟,使水顺流而下"。可见当时对城墙的排水系统非常重视。乾隆四十六年…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先见虎丘塔,晚见苏州城。"说起苏州的胜迹,不能不提的便是虎丘了,宋人苏东坡那一句"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更为虎丘奠定了"吴中第一名胜"的赫赫声名。其实虎丘根本称不上是山,不过是一座小丘而已,然而,写满了传说的它却比那些名川大山更富传奇性。虎丘,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如一位开国元老般地位显赫,尊不可越。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8,(4):1
这座旧称“省城”的广州,在孙中山长子孙科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拆除清代城墙后,旧城经过91年的变迁渐渐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汉西门今昔     
汉西门今昔■季士家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发挥历史文物服务人民的功能,为南京市民在劳动之余提供休闲的场所,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巨款,迁走汉西门内的工厂,拆除厂房,迁走民居,修葺城墙,建成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汉中门市民广场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800...  相似文献   

15.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象征,是冷兵器时代战争防卫的产物。保护城墙是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记忆和认识的主要工具。在中国,保存和保护得较好的城墙除了长城外,就属南京明代城墙了。历史上明代都城先后有3处:安徽凤阳、江苏南京和北京,其中城墙保存最多、保护最好的是南京。南京明城墙之所以保存保护的好,由杨新华先生等主编的《南京明城墙》(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全书涵盖了当今建筑大家对明城墙的深刻感言、历史上各个时期保护维修城墙情况和开发城墙风光带等内容。阅读该书,你会对保存下来基本完好的25公里长的南京明城…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墙从原始聚落时代的壕沟发展而来,目前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墙出现在大溪文化一期。至汉代,继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代两次筑城高峰之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三次筑城高峰,筑城活动十分活跃,城墙的修筑规模亦不断扩大,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城墙防御体系,为以后各代城墙防御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1929年无锡拆城筑路事件中,拆城派认为城墙是封建社会的权力象征,拆除城墙是自己践行革命意识最实际的行动表达,"拆城即革命"成为拆城派不自觉的话语体系;而反对拆城者,囿于传统的城防观念,将城墙作为一种安全治安的保障,官方革命行动的象征符号功能表达意识与民间的传统城防观念形成了激烈的对峙和笔战。剖析报刊上的舆论战,一方面可以深层理解无锡拆城筑路背后政府、绅商、市民各自之间复杂的观念与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反映出无锡报界利用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将简单的城市建设工程——拆城筑路,型塑为革命行为象征符号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国硕  张婷  缪小荣 《考古学报》2021,(1):25-26,中插1,27-56
一 引 言 早期城是城发展历史的早期或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具体到中国古代来说,早期城址是指史前至夏商时期的城址.城墙又称"城垣",是指围绕在城四周或内外的大型墙体,大多呈闭合状态,或与自然屏障连接成闭合状态,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或防洪,也兼有防盗、防野兽侵袭等功用. 城墙结构则是指城墙本体各部分的组成与安排,主要包括城墙形态结构、技术结构、墙基结构等.城墙形态结构可区分为上下形态结构和左右形态结构.上下形态结构或称"纵向结构",是指城墙上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如城墙是单独的地面墙体,或是由多部分组成;地面墙体与基槽的对应关系如何,如上下一致或是错位.  相似文献   

19.
梅花古城行     
正在闽江口面对台湾海峡的滨海之地,有一座美丽的梅花古城。在我国许多城市城墙都已经被拆除的今天,梅花城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原状,充满了古朴典雅的历史风貌。明代长乐知县詹莱的《梅花城》诗曰:"凌险山程逼,凭高望海赊;寒光凝细柳,微雨暗梅花。"梅花城,现属福建省长乐市的梅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14,(3):9-10
正喷水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年、甚至1000多年以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阳城在元代土城的基础上用石块修建贵阳城墙,喷水池修建的城门,名叫柔远门(清初改名布德门),但市民习惯叫北门。1927年,因修建城内马路,北门被拆除。1929年,在北门街中心建一圆台,为贵州引进汽车、修马路的主政者周西成塑了一尊高约1.7米的铜像,自此,这里就叫"铜像台"了。铜像台东是三民东路(即今延安东路),西面四杰花园(即今延安中路)、南是(今中华中路),北为广东街(即今中华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