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物中,有相当多的古代工艺美术品,无论金玉木石,还是织绣服饰,都以其独到的技艺和独特的东方风貌,在人类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古代工艺美术所依存的化背景早巳远离现代生活,“生态环境”的变迁几乎使这种世代相传的艺术成了“昔日的辉煌”,唯有历代物还在展现中华明之光。这种光芒,义必然会折射到现代艺术设计的身上,物与艺术设计真有一种难解的缘份。  相似文献   

2.
继《五大诗人评述》、《唐宋八大家文说》、《中国古典诗歌丛话》等专著出版之后,八十高龄的陈祥耀教授日前又精选数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结集为《吉吉盒文存》,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刊行。《文存》所收之文,既不以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分析作为重点,也不重在对艺术技巧之赏析评点,而是力图在“发生学”与“形态学”的统一中,着力揭示古代诗文或文论之内在特质及其流衍规律。例如论散文特征,述文论源流;话“风骨”,释“比兴”;从大文化背景,阐明从文言到白话的文体演变;由文史分家之时代转捩,解读《史记》被誉为“史家绝唱”之原由;  相似文献   

3.
信息五则     
《丝绸之路》2004,(2):60-60
新疆政协委员呼吁中国加快“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路总称,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是沟通中国古代与亚欧大陆的友谊之路。据了解,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丝绸之路”这样一座历史之悠久、分布国家之广泛、历史贡献之大、沿线文化和自然遗产之多的“文化博物馆”至今仍然徘徊于世界遗产行列之外。政协委员们认为,由于丝绸之路贯穿中国西北全境,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后将能够很好地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经济和生态建设,从而推动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专家认为,从…  相似文献   

4.
熊港琴 《神州》2020,(6):21-21
辛弃疾与陆游两位大词人均有留下关于梦境书写的著名词作,但研究者多借助古代文论“知人论世”以及典故与意象解读的方式来分析。借助西方文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理论来解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这两首词,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究辛弃疾与陆游的壮志难酬和忠君爱国的情感,并为宋词分析提供另外一个向度,为古典词作解读提供另一面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田 《清史研究》2002,4(1):48-61
在西方传教士看来,义和团这一“神拳”在思想观念上是基督教的竞争对手;而对那时多数中国士人而言,基督教和神拳大致都属于“子不语”的“怪力乱神”范畴,其社会分野是接近的。朝廷对“神拳”的借重提示着其对中学之上层正统的失望,故走向基层,在中国传统中的异端方面寻求救亡图存的力量,但却因此产生朝廷不可恃的结论。清廷启用怪力乱神的举措实际上促成了异端的上升,本处边缘的“子不语”因素得到更多的关注,士人认知中的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各种怪力乱神的“猖獗”。在尊西崇新的大趋势下,当中国文化在整体思想言说中日益边缘化的同时,原来的异端却以一种诡论性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正统。  相似文献   

6.
“质”、“文”这对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文明与进化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蒙文通、徐复观等学者对之曾有颇具价值的揭示阐发,但总的说来,学界对之的重视和研究仍不充分,在思想史教科书里往往看不到它们的踪影。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一书中,我曾对战国秦汉的“质文论”做过专门研讨①。魏晋以降,涉及“质文”的论说并未销声匿迹,“质”、“文”概念依然频繁出现于各种论说之中,显示出它已积淀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了。当然随政治文化背景之变迁,“质文说”也将在某些时期和场合显示出特别意义。本文之意图,…  相似文献   

7.
建筑明器特指中国古代用于随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它虽属“有物而不可用”之列,是“事死如侍生,事亡如侍存”礼制思想支配下的随葬品,但却又是最贴近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似”之物.  相似文献   

8.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付梓问世,建党叙事经过不断完善,最终构建起一套具有典范意义的标准叙事。一是以跨学科的“横通”与长时段的“纵通”,挖掘建党的深厚根源,塑造中共应运而生、扎根中国的正面形象。二是以“一大”作为建党的标志,形成由小组到建党,且又偏重后者的叙述架构。三是以“焕然一新”的修辞和“开天辟地”的隐喻,揭示建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对建党史事的言说与阐释是一种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写实践,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完成了形塑自我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河洛史志》2000年第四期载《建置之称不可滥充洛阳古名——〈古代洛阳别称考略〉辩驳》(下称“辩”),对笔发表在《河洛史志》2000年第三期上的《古代洛阳别称考略》提出异议。辩指出,拙所“罗列”的古代洛阳别称既“滥”且“充”,当然训为“不可”,拜读之后有不敢苟同之处,故草成小,以求教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曹大为“中国旧俗,妇女皆禁为学。一则贱女之风,以女子仅为一家之私人,故以无才为德;一则男女既别,不能出于学校以求师。相习成风,故举国女子殆皆不学”①。康有为《大同书》中这段话大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大门之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一般研究认为,古代汉语词义可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比喻义四类。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对假借进行研究,认为假借是古代汉语特有的现象,假借属于文字现象,不属于词汇现象,所谓的假借义,实际上是文献典籍中语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topoiesis of textual space addresses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elements that tend to provide a meaning to the literary text. Based on textual semiotics where there is an organized relational system of meanings,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space as a meaning issue from three different literary text instances (event or motive; character; and object). This distinction will permit a deep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se of space in the literary text.  相似文献   

13.
古籍文章节选表达了编选者对文义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选文的目的.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的文选中,有些节录依旧需要商榷:因误解古书而删节,不顾文理而删节,有意模糊主旨而删节.这些问题在各类文选中带有普遍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以及其时发生的种种事件。本文企图通过宋人三大笔记的相关记载与议论,谈谈北宋文学史的编写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s a period in colonial Indian history marked, among other things, by nationalist explorations of what was commonly described as the upper middle‐class, Hindu high caste ‘woman's question’. In the process, gende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were being contemplated and negotiated in oral and written forms.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text‐image combin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n a mainstream Hindi literary periodical published in North India in the 1930s. I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gendered visual narrative that emerged from this periodical's engagement with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Hindi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It argues tha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ext and image, the reader of the Hindi periodical Sudha was presented with verbal and visual messages that were deeply embedded in debates on literary and cultural 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16.
《尚书》中的文学批评思想是零散的、宽泛的、芜杂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靠的,这正是文学批评理论萌生之时应有的现象。然而,《尚书》中的文学批评思想亦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其中有许多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了《尚书》中“诗言志”的思想;“言以道接”的思想;“辞尚体要”的思想和“察辞于差”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中外游客满意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大理古城民居客栈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通过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中外游客满意度调查,采用实证研究、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中外游客满意度,以期对类似民居客栈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中外游客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产品与服务是持肯定态度的;中国游客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总体满意度普遍高于外国游客;中外游客都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表示了很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诗经》研究,由于局限于材料,往往在名物训诂、义理文意等问题上各持一端,纠缠不清。但随着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发展,将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结合,进行整合性研究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分别针对《诗·叔于田》的诗序;《诗·大叔于田》的成诗年代;以及《诗·大叔于田》、《诗·小戎》等诗篇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历史背景,驳斥前论谬说,梳理诗中名物,还原诗旨文意,以求做到实物与诗互证、诗与史相映。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将“人性”范畴界定为人的自然性,但这种自然性不同于庄子的“自然性”,董仲舒把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也论证为人的自然本性。善恶等人伦观念作为一种莱布尼茨意义上的“预定和谐”先在性地包容于人性范畴中,而后又展现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因此,将董仲舒的人性论概括为“天赋善恶论”,似乎更符合其原意。重视人的自我创造性与自我超越性,是中国古代人性理论一大特点,而这一点又恰恰正是中西人性学说的会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引入金属材料科学中成熟的凝固理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凝固均属于非平衡凝固。基于这一认知,用ProCAST软件进行青铜合金凝固过程的仿真模拟,在动态可视的层面观察其凝固过程与铸造缺陷位置,进而探索其缺陷形成原因及工匠的处理机制。本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凝固的4个关键要素——原料制备、温度控制、凝固时间与缺陷机理。基于现代凝固理论的模拟方法的引入,能够用一种全新的可视化、可计算的仿真技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为科学解读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内涵、反映我国古代金属技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