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南宋抗击蒙(元)战争中,播州杨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川钓鱼城之战中采用了播州谋士冉进、冉璞的计策,筑山为城,击退了蒙古军队,使蒙哥受伤而死,取得了在西蜀战场的重大胜利,延缓了南宋朝廷的灭亡。并挫败了蒙古人想通过贵州进攻湖南的“斡腹之谋”。  相似文献   

2.
提起“南宋”,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南宋军事上妥协投降、苟且偷安,政治上腐败成风、奸相专权,经济上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文化上纸醉金迷、纵情声色,是一个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偏安小朝廷。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圣政修纂完毕后,须进呈皇帝和太上皇。在进呈过程中,宋廷制定了一套庄严肃穆而又极其烦琐的仪式。进呈皇帝之仪在皇帝和大臣处理日常政务的垂拱殿中完成。进呈给太上皇帝之仪在太上皇帝居所完成。在迎奉圣政和皇帝赴太上皇帝居所的环节中,秘书省道山堂和祥曦殿成为与进呈仪式紧密相关的空间。圣政的进呈仪式是由太上皇帝、皇帝、臣僚面向公众共同完成的两场表演,这种可视化表演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对皇帝而言,是向天下臣民宣示自己总结和继承先朝的政治遗产,开启本朝的治道,并且以自身的实践教化臣民,传递"孝"的理念,倡导"孝";对臣僚而言,通过仪式表演,表达了他们致君"贤能"的愿望。圣政这种史籍的进书仪式为我们考察南宋官修史籍进书仪式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古纨扇这一形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以其小巧、别致的特点在以传统的长卷、立轴为画幅形式中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注入新的力量,并在南宋时期获得高度发展。南宋纨扇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表现技巧、艺术境界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风格。文章从纨扇图像的起源与发展、纨扇这一形制对南宋山水画构图的影响以及构图引起的审美观展开了叙述。  相似文献   

5.
就礼乐制度而言,南、北方地区自唐代以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墓葬形制也多有区别。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北方移民大量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南方地区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南渡后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墓葬,与本地墓葬之间无明显差异,多数采用南方本地流行的墓葬形制埋葬,而并未沿用北方原籍墓葬传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北方移民的"权葬"思想有一定关系,可能也与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手”一词 ,在宋代之前多指职业军人的一个军种类别 ,赵匡胤建国以后 ,正式将弓手当作维护基层治安的武装力量。这一转变 ,使得弓手与国家权力及地方社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它不仅是宋王朝的政治设计和作为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王朝维护治安、巩固帝业的基本武力 ,在王朝统治力深入民间的历史上 ,具有指标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 ,弓手的出现显示了唐宋之间政治、社会型态 ,以及运作机制的一大转变。以往学界囿于断代研究之限 ,将唐宋的历史问题明显区隔 ,分别讨论 ,以致将历史现象孤立化 ,缺乏联系 ;对基层社会的发展与转变 ,缺乏长时段的观察与联系 ,以致出现断裂的现象 ,影响对中国社会前后相继的历史延续性的完整了解。  相似文献   

7.
为持续做好少数民族预科培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培育水平与质量,本文通过对2017级、2018级、2019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同学们在预科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生该阶段基本情况、课程学习综合评价以及个人对日常管理服务的基本认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展示本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生活方面...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维护法律的国会议员与迷信强权的武力派并存,前者的政治影响力往往受到怀疑。1918年军政府改组,国会激进派民友社领袖的政治失利,似乎即是武力派战胜国会议员的不争事实。然而如果注意到国民党国会稳健派即益友社和政学会的政治主动性,就会发现,此次改组,或者可以看作是军政府内部体制由元首制向合议制的一次调整,是领袖人物由国会激进派向稳健派的暂时转移。当时国会议员和武力派的宗旨利害相互渗透,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立场不断重组,这使得国会议员有可能利用武力派之间的矛盾空隙,推进自己的主张,从而实际上对政局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臣知州是宋朝地方行政运行中的一般规则,在特殊战略形势下,南宋兴州出现长时期武将知州的特例。武将知兴州直接导致南宋以兴州为中心的地区军、政合一体制的确立,这与宋朝节制武将和实行强干弱枝的国策相违背。为此,南宋中央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设立宣抚使、制置使等来节制武将的权力,以期恢复宋朝以文驭武的祖宗家法。吴氏武将知兴州以及中央以文驭武对策,是一个认识宋朝国家政策地方化过程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南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互动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陈浩 《钱币博览》2000,(1):9-13
南宋时具有货币性质的黄金除牌、铤这两种形式外,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麦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此外,金钱也曾有出土。然而,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化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日本学者加藤繁为代表,他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中确认了黄金的货币地位;另一是以彭信威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货币史》中则明确指出“黄会在宋代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  相似文献   

11.
本着重阐述南宋与金的边疆经略。南宋与金分立,各自按照中国传统制度治理本朝。同时,也均在中国传统边疆观念的支配下推行边政,针对边疆地区各族的治乱、向背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军政对策和措施,南宋致力于西部至西南地区,金朝致力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本还揭示了南宋与金的边疆经略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向前发展曲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在对四川渠县礼义城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礼义城图》残片9块,通过对图中各要素的分析,成功将现存残片进行复原性拼合。《礼义城图》直观地刻画了南宋时期渠县礼义城的山形水势、道路房屋、城防设施和大量军事武器等。它不仅是国内发现的第3块宋代城池图碑刻,更是目前所见的唯一一幅描述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城池攻防图。该图展现的是一幅四面围城、多点对战的战争场面,利用多种视角呈现了礼义城的地理空间和历史图景,真实再现了山城防御体系中的攻防场景。  相似文献   

13.
南宋偏安东南所形成的海疆形势和立国态势使得海防在南宋的国防格局中具有事关全局的地位。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军事威胁,南宋政府加强了对海防的统一领导,设立了沿海制置司。在防御上,实行了以海上防御为主的海防战略,在沿海建立了多支水军,并建立了相应的警戒和通信系统,同时又依靠巡检、县尉等其他政府武装以及民间武装,在千里海岸建立起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南宋在海防上采取的措施和战略保证了东南沿海地区长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洪迈曾于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出使金朝,因未能完成使命,归国后遭到御史弹劾并被罢职。后来一些笔记小说据此发挥,把洪迈描述成一名贪生怕死、丧权辱国的外交官员,并利用诗词创作进一步加以丑化。而根据当时的可靠史料记载,洪迈在对金外交活动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大节不亏。他归国后遭到弹劾的根本原因是南宋在孝宗继位后对金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罢斥洪迈,其实质在于否定宋高宗制定的妥协投降式的外交路线,在整个事件中,洪迈实际上是高宗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5.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empire moved south from Kaifeng to Hangzhou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sulting in some of the Daoist temples that were originally in Kaifeng to be re-established in Hangzhou. These reestablished temples were, for the most part,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imperial politics. They were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tinuation and legitimacy of the imperial regime and were a psych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the safety of the regime and the imperial household. From this we can see, in the midst of religious cultural changes, how the basic cultural factors were interrelated with particular believers. Translated from Sichuan Daxue Xuebao 四川大学学报 (the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2006, (3): 33–39  相似文献   

16.
1982年诸暨陶朱山东麓桃花岭发现一座南宋纪年墓,出土了青铜器、银器、漆器、瓷器、水晶、砚台、墓志等各类文物50余件。本文结合此前在桃花岭陆续出土的几方墓志作一综合考察,对墓志涉及的人名、地名和人物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桃花岭发现的南宋纪年墓为与赵宋皇室有着密切关系的廖虞弼家族墓中的一座。这批考古材料的发现,为研究宋代的墓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7.
南宋官窑源于越窑,其制品特点、工艺技术、窑炉设备与同期的越窑系窑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白石道人诗说》历来被认为是姜夔所作,但姜夔却在《诗说自序》中说此书得自山中"异人"。通过对姜夔及其友人的诗词分析,可知姜夔在淳熙丙午遇见隐士一事为真。《白石道人诗说》有可能是姜夔在他人的诗学思想影响下完成的。这与姜夔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南宋中期诗坛风气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秦岭一淮河南沿线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已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从这些墓葬所反映的特点来看,受到了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共同影响.我们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特征出发,总结了这些墓葬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