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在中国长江下游设置江南省。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明亡,清军于四月二十八日入关。清摄政王多尔衮于五月初二日领清军进入北京,十月初一宣告定鼎燕京。顺治元年十月"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师征江南。"《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一》:"顺治二年五月庚戌,宣平定江南捷音","闰六月乙巳,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清  相似文献   

2.
从顺治元年开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清朝主要决策者。由于战略形势的巨变,为了得到朝鲜的物资援助,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朝鲜政策,使得清与朝鲜的关系由征服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开始向传统的宗藩关系转变。白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虽然时间很短,但由于处于清王朝建立全国性统治的关键时刻,多尔衮的朝鲜政策承上启下,对清与朝鲜实现长期稳固的宗藩关系意义重大。除勇猛果敢、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之外,史料记载多尔衮具有多重性格,在摄政初期顾全大局、治军较严,后期则独断专横、脾气急躁、耽于享乐,因此这一时期的朝鲜政策也打上了多尔衮个人的鲜明烙印。本文主要从多尔衮摄政这一时期对皇太极制定的朝鲜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及其个人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两个层面来阐述天聪年间至顺治初年的清廷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方志》2002,(1):67-68
顺治元年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是年 兴业县葵山崩裂百余丈。顺治二年 (明唐王隆武元年 ,1645年 )八月 明靖江王朱亨嘉招集土族起兵 ,自称监国于桂林。不久被明唐王朱聿键斩杀。后唐王封永明王朱由榔为桂王。是年 梧州府各地饥荒。顺治三年 (明唐王隆武二年 ,1646年 )八月十五日清廷以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将军 ,与怀顺王耿仲明等率满、蒙、汉官兵南征湖广、两广。十八日 ,又命智顺王尚可喜统所部随孔有德南征。十月十三日 明唐王朱聿键已于八月遇难 ,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兵部侍郎广西巡抚瞿式耜、湖南总督何腾蛟、巡按御史王化澄与前大…  相似文献   

5.
正一、顺治也曾"入学难"顺治十六年(1659年),广东籍的高僧木陈忞与年轻的顺治皇帝有过一次长谈,其中有一段顺治关于自己学业方面的感叹:"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北游集》)以此可见,福临在继位之初,并未受到多大重视,在当时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位摄政王的操控下,其在当时能否成为真正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18-19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的从兄弟)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相似文献   

7.
多尔衮争位质疑宋国强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清宁宫“端坐而崩”,九子福临继位,是为一年后定鼎中原的顺治皇帝。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顺治继位是清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折衷方案,具体地说,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窥伺神器的斗...  相似文献   

8.
清初有关法令与“太后下嫁”传说许鲲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传说,从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时算起,已有345年,将近三个半世纪了。这个在我国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迄今为止,言人人殊。本文试图依据清王朝入关前后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系列政治斗争事件。这些政治斗争事件,与多尔衮——多铎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具体考察多尔衮——多铎联盟的建立及其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旨在说明顺治初年政局变化的关键所在。不当之处,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清代官修与私家所著史籍中,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张时间表: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摄政王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八固山额真官兵猎于边外”。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 “摄政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年三十九”。 顺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摄政王灵柩至,上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迎于东直门外五里。上亲奠  相似文献   

11.
近日荧屏上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其中有两个情节——“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颇引人注目。关于“太后下嫁”,剧中曾通过顺治之口向孝庄太后说:“儿臣六岁登基,天下烽烟四起,宫中杀机危伏,母后为保住咱俩的身家性命,不得不下嫁权臣多尔衮。”孝庄还亲口对年幼的康熙说:“当年我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不以太后之尊下嫁多尔衮”;关于“顺治出家”,该剧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顺治在其爱妃董鄂氏病逝前后,独锁深宫,参禅论道,一意要遁人空门。甚至在高僧玉林要焚死为之化度的僧人行森时,仍执意落发具戒,着僧衣芒鞋,义无反顾,皈衣佛门。面对此情此景,孝庄不得不下旨以“龙驭归天”的谎言来掩盖顺治实已出家的真  相似文献   

12.
如作者所言,当下各种考试的作弊者,真是幸福得很!满清统治者兴兵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朝首批举人;顺治三年在北京举行会试,录取了开国的首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为了笼络明末官僚旧属和稳定汉族民心,在占据北京的第二天,顺治元年五月辛卯日,即下令:“官吏军民带孝三天,为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安葬,并遣官祭明诸帝。”又宣布明朝各衙门官员照旧录用,“薙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明室诸王有来归顺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入关后的清政权,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在铸币上也必然会有所反映。《清史稿·食货志》载:“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又《清史稿·世祖本纪》载:“顺治元年九月甲午车驾入山海关”。“冬十日乙卯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对策之年辨兼考公孙弘对策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董仲舒对策之年,历代学者多有考证,诸说纷陈:建元元年说、建元五年说、元光元年五月说、元光元年二月说、元朔五年说。我们认为董仲舒《天人三策》是元光五年所对。董仲舒与公孙弘对策之年紧相关联,史家皆谓公孙弘对策在元光五年,我们认为公孙弘在元光元年五月参加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分析清代北京城旗民分城而居的过程及影响。以往对北京旗民分居的讨论研究多从顺治三年始,本文在以往研究和传统史料的基础上,利用清代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奏折和《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等资料,论证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开始于清顺治元年五月入北京城时,并深入探讨其具体过程。在重新梳理清初旗民分城而居过程的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影响,从北京城清代功能分区、人口流动、地理地价区位等方面探讨其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硕 《满族研究》2016,(3):57-64
顺治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载,前七年由多尔衮摄政,实际掌治天下十年左右.顺治在位期间,正是清朝由关外偏远帝国到成为统一中原内地的大一统王朝的过渡时期,随着统治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汉族官员投入清廷,顺治皇帝对此也颇为重视,既有对汉族官员大加任用,又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利用汉官集团之间的"南北党争",对汉族官员势力的扩张进行制约.综上所述,顺治帝对汉官的政策是较为正确的,使得清王朝在入关之后能够进行较为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顺治皇帝重用汉官的原因以及对汉官制衡的手段逐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顺治通宝因其版别较多,种类复杂,一直深受收藏的喜爱。古钱收藏爱好习惯按其背的区别将其分为五种大的版式:一式,光背、星日纹或背右计值,顺治元年(1644年)开铸;二式,背有一汉字,代表地名、局名,铸于顺治初年;三式,顺治十年所铸折银一厘钱,即背穿右汉局名,  相似文献   

18.
伊里布(1772-1843),字莘农,镶黄旗人,血统高贵,他是努尔哈赤同父异母弟巴雅拉(1582-1624,又名巴雅喇)的儿子巩阿岱(1606-1652)五世孙,因巩阿岱追随多尔衮,曾被顺治革除宗籍,1799年又被嘉庆恢复,但被降为红带子。  相似文献   

19.
顺治年间,继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之后,济尔哈朗亦护卫顺治帝“定鼎燕京”,满洲贵族及管下官兵大部进京并投向各个战场,盛京沈阳成为陪都,只留下少数官兵驻守,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活显然处于停滞的状态。但是,随着定都北京后政权的稳定,各个战场获胜的大局已定,沈阳满族的经济生活亦开始复苏。从《清盛京内务府顺治四年至八年栏》中看,盛京内务府下设有许多官庄(托克索),主要由镶黄、正黄、正白旗下的牛录人丁经营。庄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粮、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前,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运动。为此,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北伐。其中,尤以最后一次规模最大,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以舟山为老营,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矛头直指南明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