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金霞 《南京史志》2022,(22):21-27
<正>【真题再现】根据要求写作文。神兽,网络流行语,是对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孩子的代称。面对居家上网课的孩子,父母不得不使出各种招数,跟“神兽”们斗智斗勇。题A:请以《我是一只“神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B:请以《我不是一只“神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个写作。选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选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唐小姝 《南京史志》2023,(32):62-68
<正>【教材原题】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3.
康旭 《南京史志》2022,(22):41-44
<正>【真题再现】根据情境,按照要求写作。有一天,小文在写诗。妈妈走过来说:“初三了,别写诗了!”小文说:“诗可以缓解我的学习压力,给我带来快乐,让我的青春有诗意……”以上情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青春需要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相似文献   

4.
秦竟时 《南京史志》2010,(10):18-20
【中考试题】以“让我悄悄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65分,其中含书写分5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相似文献   

5.
周凤 《南京史志》2023,(42):64-66
<正>自新高考实施以来,英语高考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全国新高考I卷为例,试卷中新增了语法填空和七选五,书面表达也由原来的一篇变成两篇:应用文和读后续写。这些变化突出了对学生学用能力的考查,因而也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语用”目标:学生不仅要知词“义”,更要实现词“用”,即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表达意义、传递信息和进行情感交流。在传统的词汇教学课上,  相似文献   

6.
傅昕悦 《南京史志》2023,(32):40-45
<正>【教材原题】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再将所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写人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把握人物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传递人物精神,点亮人物,使之真实鲜明、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刘珉 《南京史志》2023,(12):48-51
<正>【教材原题】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真实,指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写作要求。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在“我”暴怒摔东西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相似文献   

8.
赵晔 《南京史志》2023,(Z1):100-105
<正>【教材原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从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李猛 《南京史志》2022,(11):27-30
<正>【真题再现】容,会意字,从“宀”从“谷”,房屋和山谷皆为能盛纳之物,所以“容”本义是“容纳”,后引申出“宽容、包容、从容、容忍、仪容、容许”等意思。请以“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10.
方白云 《南京史志》2023,(12):44-48
<正>教/材/原/题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主题明确,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选好材?  相似文献   

11.
干玲玲 《南京史志》2023,(12):60-64
<正>教材原题1.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2.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好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精雕细琢而成,在反复推敲中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经得起万千读者的追问。虽然同学们的习作只是随笔或是考场作文,也要养成日常修改的习惯,在反复修改中,锻炼自己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在咬文嚼字中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奕霏 《南京史志》2022,(Z1):72-75
<正>【教材原题】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细节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真实、典型、生动。著名作家赵树理曾谈到过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相似文献   

13.
李敏行 《南京史志》2023,(36):52-56
<正>【教材原题】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在学习教材中的散文时,老师们总会不厌其烦地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然而,在实际的散文写作中,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正是“形散神也散”。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文章自然读起来就零碎散乱。写作时注意语言连贯,从局部看,有助于处理好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从整体看,可以让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流畅完整。写一篇散文应从以下几点考虑,来确保语言连贯。  相似文献   

14.
庄妍 《南京史志》2023,(15):35-39
<正>【原题重现】龙盘虎踞的山水城林,是南京的风貌;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是南京的底蕴;温润醇厚的市井美食,是南京的烟火;包容洒脱的朴实“萝卜”,是南京的气质……每个人在熟悉的生活里,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南京。让我们一起去寻觅,去品味南京的味道。(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考试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以《这很南京》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相似文献   

15.
申风江 《神州》2011,(5X):100-100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认为有的作文写的很真实,但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6.
当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沁园春&;#183;雪》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身居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曾急不可耐地给一批秀才下令一定要写出赶上或超过毛泽东这篇诗词的佳作。结果,写了一篇又一篇终难如愿。蒋先生把他的大笔杆子陈布雷找来责问:为什么就写不出那么好的东西来?陈布雷答曰:“文以识为本”。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人家那么高的认识境界,怎么能写出赶上人家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7.
郁琳 《南方人物周刊》2011,(32):112-112
马达临终时对子女说:“我还有3篇稿子没有写。”夫人问,那你对家里还有什么交待?”他说,我先想想,明天再跟你们讲。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笔者曾发表过一篇《寻找“中国女辛德勒”的故居》的文章,后被“学习强国”上海平台转发。该文写的是被誉为“中国女辛德勒”的钱秀玲女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处德军侵占下的比利时,从德国盖世太保枪口下营救出100多名比利时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著名作家魏巍采写的一篇报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秀通讯。文章主要写的是1950年至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通过3个真实而又典型的故事,热情歌颂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赞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该文发表后,在广大人民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后来,该文长期被中学语文课本所录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思想,“最可爱的人”由此成为志愿军战士最响亮的称号。  相似文献   

20.
1951年8月,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老舍选集》。老舍为这部集子写了一篇自序,里面谈到自己早年创作短篇小说时,为什么只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而不写他们的“如何革命”,列举了三点原因:一是对当时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的“革命文学”有些反感;二是自己只模糊地知道一点革命理论,“不敢用这一点理论去写革命的实际”;三是“我的一点文艺修养到底是来自阅读西洋古典文学,所以我总忘不了重视人物、语言、思想、结构、写景等各方面,而不专注意或偏重意思。”老舍所说的第三点原因很值得注意,它提示出了老舍与西方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