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晓梅 《南京史志》2023,(26):82-83
<正>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数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和自主探索的环境。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各类操作材料,按规定的条件和步骤,通过动脑、动手游戏,了解和掌握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顾玲洁 《南京史志》2022,(16):94-95
<正>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石,和幼儿共同绘制网络图,并及时把握随机教育,调整实施策略,满足幼儿需求,为幼儿的成长铺路。而课程故事,则是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梳理和筛选,总结活动内容,反思活动过程和教师行为,帮助教师看懂幼儿,并让下一次的活动变得更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求,追随幼儿的探索和发现,及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项目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活动。本文以探索活动“谁生的蛋”为例,阐述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郁丽萍 《南京史志》2022,(12):67-6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阅读是幼儿生活中能随时获得的机会,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绘本作为幼儿阅读的重要载体,对个体的成长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在阅读中,幼儿能接触到大量的读物,为他们探索周围世界、与他人互动、获得情感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机会。由于受到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影响,部分教师对绘本的开发和利用还局限在语言领域,对绘本阅读的指导仍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了幼儿阅读与生活经验的关联。为此,教师聚焦幼儿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结,开展“幼儿生活化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春婷 《南京史志》2022,(30):88-8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班级环境是幼儿园班级日常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如同一位“隐形的教师”。班级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幼儿游戏情景相结合,用一种生活化、情景化的环境与幼儿产生共鸣与互动,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更加活泼、可爱,能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让幼儿得到发展。“合家欢”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词。在幼儿园,幼儿把教师当成“家人”,  相似文献   

5.
郁霞 《南京史志》2023,(37):52-53
<正>班本化课程开发,其核心是从问题到行动的动态实践进程。班本化课程从哪里来?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以促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是班本化课程的起源,也是幼儿有意义学习的起点。教师要立足幼儿视角,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幼儿建构有益的经验,积累学习的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本文以班本化课程“小鸡从哪里来”为例,探讨在班本课程中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邹敏 《南京史志》2023,(23):79-8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对话”理念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教育理念,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供了新活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在课程环境创设中聚焦主题课程目标和本班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做好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引发有效的“师幼对话”“幼幼对话”“自我对话”,创造性地激发幼儿在课程环境中主动学习,建构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邹娣 《南京史志》2022,(12):95-96
<正>本文结合小班幼儿入园的实际经验,谈谈儿童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从儿童经验出发,基于儿童劳动能力的再梳理在前期各项自主活动中,教师意识到,幼儿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是他们发展各项能力的基础,也是开展各项自主活动的关键。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过渡到集体生活,会出现很多状况。因此,教师开展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一些情况,如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独立吃饭、不会穿脱衣服和鞋子、不会上厕所等。从家长的反馈中,教师发现,不少幼儿由爷爷奶奶照顾,  相似文献   

8.
朱艳 《南京史志》2022,(16):83-84
<正>一、活动背景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应回到儿童立场,放下身段,走进幼儿,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中,在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教师敏锐的课程捕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小班幼儿对碗莲种植与养护的浓厚兴趣,教师倾听幼儿,与幼儿对话,紧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挖掘“藏”在碗莲种植里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肖卡 《南京史志》2023,(23):52-53
<正>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生活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人格性。成人的任务就是不断为幼儿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大自然中触手可及的原生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真实地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项吉 《南京史志》2023,(40):50-51
<正>如何重塑教师观念,落实儿童本位;如何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他们探索更多的问题;如何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让幼儿的学习可视化……基于这些思考,我园尝试将“马赛克方法”引入项目化学习中,让师幼在多维度、多层次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驱动性问题,全面落实“幼儿是有能力的评论者”理念,助力幼儿的深度学习。本文以大班项目活动“小枸杞的故事”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薛艳 《南京史志》2023,(20):92-93
<正>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借助一个想象或是假设情境来作为活动引子。这些往往是虚拟的,并不能将幼儿真正带入情境中,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忽视了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幼儿对情境的真实感知。因此,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从环境入手,让每个幼儿感受美,并获得表现美、表达美的经验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雯雯 《南京史志》2023,(26):66-67
<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经验、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区域游戏是开放性教育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活动。因此,我们要让区域活动“活”起来,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南京史志》2023,(30):62-63
<正>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动态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捕捉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周围世界,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一、课程资源应回归自然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获得认知和经验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课程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包含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比较与测量四大核心经验。我园中班年级组针对数学领域中“数的意义”组织教研,了解中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关键经验。教师通过“活动、环境、材料”,支持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和区域”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朱瑜 《南京史志》2023,(37):32-3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混龄幼儿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自主性,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自由。同时,与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幼儿游戏能力提升。本文从观察、参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夏宝雯 《南京史志》2023,(37):54-55
<正>在以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质疑与提问就是学习的起点。而对于幼儿提问,教师的回应行为则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转变回应认识偏差,本文就科学活动中如何改善教师的回应行为进行探讨,从而树立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保证回应行为的公平性,提升回应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周晓芳 《南京史志》2023,(23):44-45
<正>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爱探索、爱想象,也爱涂涂画画、剪剪捏捏。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手的触觉仍是他们接触生活、积累经验的重要方式。超轻黏土触感柔软细腻、色彩丰富、可塑性强,玩黏土过程中的抓、揉、捏、搓、压、印等技能的运用,能够满足幼儿的触觉欲望。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生发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课程创生是师幼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转化为幼儿可以研究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幼儿会根据探索的需求,主动寻找周围的多维资源。本文围绕班本课程“春日‘竹’迹”,就如何合理利用身边的多维资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俞烨 《南京史志》2023,(40):30-31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他认为,“作为教育者,应当做到: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幼儿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幼儿的时间,使之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项目活动作为一种综合化的课程形态,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参与、体验、操作、探索的课程,是一种在不断体验、反思与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整合式经验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赵春香 《南京史志》2022,(16):41-4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玩中学;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生成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生成课程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提供了载体。生成课程不同于预设课程,是师幼共同构建对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生成课程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与幼儿一起构建生成课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