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珍 《南京史志》2023,(5):18-19
<正>“学习故事”是教师对课程实践的记录,是教师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学习故事”这一概念是新西兰学前教育专家卡尔提出的,他主张用“学习故事”这种方式记录、评价和支持幼儿的学习。近年来,我园以“学习故事”为抓手,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价落实在一日课程中。  相似文献   

2.
陈朵 《南京史志》2023,(40):44-45
<正>《江苏省基础教育STEM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STEM教育从儿童抓起”。我园以“十三五”课题“生活经历课程中幼儿主动学习的研究”为载体,尝试在项目微课程的操作样式下,积极探索STEM课程的实施途径,更好地启迪儿童的创新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儿童核心素养。一、STEM课程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3.
作文写作呼唤创新。新巧的构思往往能够为文章增“光”添“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百花齐放的中考作文中,故事新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所谓“故事新编”,就是在准确把握作文题意的基础上,借用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文学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对它们进行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作文创新技法。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徐晶 《南京史志》2024,(5):62-63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以大班“乐享散步时光”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一、活动来源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课程。在创设课程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幼儿,耐心地倾听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了解幼儿提出的问题或者相互交流的话题。在这些问题和话题中,有的及时解答就可以,有的需要幼儿通过探索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产生的惊异,儿童则因自身的纯真而始终处于一种惊异的状态,对世界万物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总会产生许多哲思问题。教师可结合倾听幼儿的“原声音”、导正幼儿的价值观、“物化”幼儿的哲思点等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成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更深层的思维发展。幼儿是天生的“哲学家”,对事物发出的惊叹、疑问等都蕴含着哲学韵味。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惊异中的教育契机,及时生成系列活动。本文以中班生成活动“树屋落成记”为例,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稳 《南京史志》2022,(20):91-92
<正>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的理念。我园充分利用园内外自然资源,积极开发课程内容。大班“探秘自然,寻找有‘温度’的故事”活动,用温度的变化串联幼儿生活中的一系列疑问,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面对幼儿的探究,教师不断提供新的支架;面对幼儿不断产生的游戏需求,教师不断思考。整个活动基于“在自然中学习”这一核心,支持幼儿在自然中的发现、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7.
许多琪 《南京史志》2022,(27):68-69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工区是孵化这颗种子的肥沃土壤。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创新的机会,使幼儿获得最佳体验,对健全幼儿的人格和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我园在“爱·润泽每一个”办园理念引领下,“十四五”规划课题“‘爱100’幼儿生长体验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基于儿童立场和课程游戏化,努力打造“爱100”幼儿生长体验的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8.
陆璐 《南京史志》2023,(23):3-4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本文以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情感教育为研究内容,旨在让幼儿从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有温度的环境、有态度的指导、有力度的支持”,成长为一名“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的人。一、环境有温度,体验更丰富  相似文献   

9.
朱晓琳 《南京史志》2022,(20):72-73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他认为“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因此,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本文分析了“活教育”思想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阐述了“活教育”思想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展示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媒体系统。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幼儿语言训练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技术与语言活动的整合,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就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和妈妈在一起》语言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小班故事《和妈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故事课件。故事的情节通过连续的幻灯片切换表现出来,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可爱,并添加了动画效果。当《和妈妈在一起》课件播放时,幼儿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逼真形象的动物对话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幼儿情不自禁地想说乐说,很快地进入活动中。直至整个活动之后,幼儿都兴致未尽。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郭留毓 《南京史志》2022,(12):65-66
<正>乡村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生涯中关注的中心和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引领下,以农耕实践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以最淳朴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感受乡村教育,体验“生活即教育”的内涵,在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周边自然资源,特别是农田资源,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引导幼儿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促成农耕课程的形成。本文以大班农耕课程《萝卜》为例,谈一谈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幼儿在农耕课程中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笪韵迪 《南京史志》2022,(30):82-83
<正>一、故事背景在美工区游戏时,恒恒利用彩纸折了一架纸飞机。小飞请恒恒教他折,很快一架、两架……美工区幼儿在恒恒的带动下,都学会了折纸飞机。恒恒和小飞忍不住拿起纸飞机,在走廊里试飞了起来。这一行为吸引了音乐区和建构区的幼儿,他们纷纷前来观看,跃跃欲试。教师结合大班“春日密语”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之美,能够运用自然发展五大领域的认知。在审议“春天的资源”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春风无疑是幼儿感兴趣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奇特地想像和大胆的夸张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讲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选择合适的故事●根据幼儿年龄选择故事。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南京史志》2024,(2):94-95
<正>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较快的时期。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能力和发展目标,以小山坡为基地,开展富有野趣的“我是小小兵”户外游戏,让游戏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儿童。一、在“一大一小”中创设探究空间“大”代表着“大环境”。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庞超强 《神州》2011,(8S):154-154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技能和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相似文献   

16.
项吉 《南京史志》2023,(40):50-51
<正>如何重塑教师观念,落实儿童本位;如何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他们探索更多的问题;如何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让幼儿的学习可视化……基于这些思考,我园尝试将“马赛克方法”引入项目化学习中,让师幼在多维度、多层次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驱动性问题,全面落实“幼儿是有能力的评论者”理念,助力幼儿的深度学习。本文以大班项目活动“小枸杞的故事”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淑唯 《南京史志》2023,(37):34-35
<正>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常被定义为“幼儿在自由的户外时间里所开展的非结构化游戏活动”。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开展“真游戏”,能够始终保持积极高昂的游戏热情。这不仅体现自主性、独立性,还能收获成长、体验快乐。主题游戏是幼儿自发性游戏行为,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内容,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组织形式,能够加深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升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和合作等能力。在户外主题游戏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和主题内容的生发点,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让游戏成为幼儿真实自然的学习活动。本文以“稻说丰年”大班户外主题游戏为例,阐述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沈海燕 《南京史志》2023,(37):24-25
<正>一对一倾听记录,是教师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借助幼儿的故事表征、表格表征和记录表征,发现儿童的观察与思考。在倾听中了解儿童的经验及兴趣,从而不断优化、调整环境和材料,以此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一、基于儿童表征,看到课程的生发点升入大班后不久,每周一次的值日生评选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幼儿拒绝值日生工作。为了弄清楚幼儿的想法,在每周日记分享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记录关于值日生的感想,以期寻找到“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正>童话以其浓厚的梦想色彩和率真的趣味,深深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它让幼儿沉迷于人物的情感、情节的转承,并与故事里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激励着幼儿去尝试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收获。本文以原创童话《寻找星星的小蜗牛》为依托,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课程中、游戏中与故事人物亲密接触,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支持幼儿与人物共游戏、同体验,推动幼儿认知、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喜爱童话,每到阅读时间,阅读角里总是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20.
顾玲洁 《南京史志》2022,(16):94-95
<正>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石,和幼儿共同绘制网络图,并及时把握随机教育,调整实施策略,满足幼儿需求,为幼儿的成长铺路。而课程故事,则是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梳理和筛选,总结活动内容,反思活动过程和教师行为,帮助教师看懂幼儿,并让下一次的活动变得更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求,追随幼儿的探索和发现,及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项目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活动。本文以探索活动“谁生的蛋”为例,阐述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