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静文 《南京史志》2023,(30):32-3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聆听、理解、表达能力尤为重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学前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将信息技术与语言活动相融合,能够提高幼儿语言学习兴趣,创设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晓静 《南京史志》2022,(41):52-5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幼儿园育人方式日渐由传统的说教模式向现代的育人方式转变,注重以幼儿为本,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园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有滋有味”,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张雯 《南京史志》2023,(13):26-27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获取经验的主要形式。户外艺术区是幼儿开展户外艺术创作活动的区域,而材料投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整个活动顺利开展。一、户外艺术活动的本质追求“活教育”倡导“精密观察”“儿童教儿童”“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教师采取这些策略,开展户外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夏菲 《南京史志》2023,(30):80-81
<正>幼小科学衔接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过渡期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等方面,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呢?如何从更全面、更系统、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如何帮助家长缓解焦虑,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市级“十四五”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行动研究”指引下,围绕“四美”特色课程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载体,打造幼小衔接环境,为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雨 《南京史志》2022,(41):48-49
<正>微项目活动是基于幼儿立场,着重解决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并以系列活动形式开展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教育评价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还要关注幼儿的科学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本文以“池中之水”微项目活动为例,探寻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周亚娟 《南京史志》2022,(37):22-23
<正>我园是新建园,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在2019年筹建初期,我园紧紧围绕“星满天,爱无边”办园思想,以“诗意栖居的科学乐园”为办学愿景,努力打造“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品牌,相信幼儿,追随幼儿,陪伴幼儿,让每颗星星都闪亮。我园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围绕“保护童真,培养好奇”的核心理念,为幼儿创设“充满童趣,富有诗意”的教育环境,培养“快乐、向上、灵动、幻想、执着”的幼儿,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心灵绽放,教师求真扬善,园所诗意盎然”的快乐家园。  相似文献   

7.
<正>“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是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是一种关于幼儿内心真实感受的、精神舒展的、思想自主的学习活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园遵循科学的教育观,不断探索课程育人的本真路径,给幼儿更多自主探索和表现的机会,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已被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个节气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元素。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四季轮替、物候发展、气象变化、时令习俗,也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知与探索。我园顺应幼儿爱探索的天性,收集、梳理与节气相关的普适问题和有效话题,追随节气的脚步,萌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幼儿探究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燕 《南京史志》2023,(37):70-71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家庭是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重要“他人”,家园双方要成为推动幼儿入学准备的教育共同体,共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相似文献   

10.
陆蓉 《南京史志》2022,(30):52-53
<正>我园利用幼儿园自然农场,开展“五彩种植”生态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体验、操作,享受种植乐趣,进而全面地发展。一、“五彩种植”生态教育背景(一)积极参与,确定“五彩种植”目标幼儿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为幼儿提供参与的平台,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通过亲手创设,使“五彩种植”区自然地成为他们最乐意探索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1.
肖芳 《南京史志》2023,(20):42-43
<正>建构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角之一,区角内有着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幼儿在这一区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大胆想象,建构他们心目中的各类事物。但是,幼儿用智慧、经验、时间所建构的成果,往往只成了一个精美的“作品”,在短短几日的展示之后,作品也许就成了一张被陈列在建构区作品集的照片。幼儿的建构作品难道只是为了建构而建构,为了展示而展示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要让建构区成为幼儿积累建构经验的练兵场,让幼儿的建构作品从区角游戏走向生活实际,真正发挥建构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12.
俞炜 《南京史志》2023,(5):34-35
<正>主动学习是指通过教师创设外部学习环境,使之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进而主动、自主地参与活动,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材料提供、适宜活动、灵活互动等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本文以大班科学区“沉浮”主题探索活动为例,从环境创设、经验关注、方法改变、师幼互动等方面,阐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海霞 《南京史志》2022,(30):58-59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幼儿园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幼儿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动作技能、口头语言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沙地游戏中,我园追随幼儿的探究兴趣,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沙地游戏更有趣、让学习资源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潘红 《南京史志》2022,(30):34-35
<正>生活中“处处是宝”,处处都是幼儿探索的“课程”。本文利用家庭中废旧饮料瓶,通过涵盖科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的亲子游戏活动,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身边的材料,和幼儿一起灵活地开展游戏活动,突显“生活即教育”课程理念,以此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家凤 《南京史志》2023,(13):16-17
<正>幼儿园“亲自然”课程,以“亲”自然的情感出发,立足于顺应幼儿的自然天性,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游戏中成长;顺应中收获,体验中回归”为课程目标,满足幼儿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自然、自由、自主、自信、有爱、有序”地成长。本文基于儿童立场,甄选“真实、灵活、有趣”的课程内容,以“小区域、真游戏、大自然”为实施途径,尝试让幼儿在“感受、体验、表达、互动、反思”中获得学习与发展,让其“玩在自然、学在自然、乐在自然”,培养其“会观察、乐探究、敢冒险、敬自然”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赵春香 《南京史志》2023,(20):70-71
<正>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的探索者。生成课程源于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提供了载体。生成课程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潜能,体现自身价值。“如何构建适宜的生成课程?”是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教师的理念决定自己的行为,只有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才能构建适宜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余学萍 《南京史志》2022,(41):94-95
<正>英国著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指出:“早期阅读应发生在适合阅读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阅读区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专门场所之一,理应得到幼儿园高度关注。然而,不少幼儿园忽视阅读区创设,导致幼儿在阅读区“不想看、看不懂”。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导读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8.
潘学香 《南京史志》2023,(20):62-63
<正>班本课程以班为本,依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有效整合周边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依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班本化课程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策略。一、班本课程目标的选定(一)课程目标的来源:及时捕捉幼儿园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洞’感地带”主题活动源于一次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在四楼露天平台草坪上发现了一个洞,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是谁的家?”“黑黑的洞到底有多深?”“里面会不会住着小蚂蚁?”……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小洞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的重点教育工作,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要求教师和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衔接期,为其未来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南京史志》2023,(4):24-26
<正>环境是幼儿能接触到的且能构成刺激的一切物质,它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隐形课程”,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可持续的教育作用。为了创设一个适宜的、顺应幼儿成长需要的环境,我们充分尊重幼儿对生活的思考,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遵循幼儿发展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将环境创设的“指挥棒”交给幼儿,与他们共同创设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