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丛 《旅游纵览》2012,(6):98-101
<正>听摄友说,春日的黄山是一首诗;夏日的黄山是一支歌;秋日的黄山是一阕词,而冬日的黄山则是一篇梦幻般的诗意童话。2012年的腊冬里,寻梦般地,我踏上了去黄山的路。  相似文献   

2.
对“上博竹书”的研究,无疑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便随处可见专家学者们对这部竹书的品头论足与考订释读。然而,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它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却并不一致。仅就这部“竹书”的主体内容而言,有人称它是“《孔子诗论》”;还有人称之为“古《诗序》”,进而认为,所谓“《孔子诗论》”的说法并不妥当。于是,争论日起,尚未止息。本文认为,这种有关称谓的争辩是无畏的,因为比此更必要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搞清楚孔子这部“竹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本文以所谓“诗言志”与“诗无隐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思想和道理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题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当四岁的儿子伴着音乐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平静的心就会泛起层层涟漪,也许,那童稚的声音只是下意识地炫耀自己,并不理解多少诗的意蕴,可带给我的,却总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李雨潇 《环球人物》2020,(10):96-96
1942年春日的一天,诗人戴望舒走进香港一家理发店,还没等理发师动剪刀,就被两个日本特务盯上,旋即被捕下狱。几个月后,这位诗名远播的文人出狱,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诗里那份对山河破碎的扼腕、对故乡的依恋,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6.
正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日的太阳,明耀光亮;春日的花草,扑鼻芳香。春日的小朋友,更活泼可爱。今天,我跟同学们去植树、踏青和野餐。我们的课文这样说到:"迎春和煦的春风,迈开  相似文献   

7.
王牧 《旅游》2002,(12):17-19
历史并不都是写在书上的,于是它们有可能比写在书上保留得更久;历史也并不都是靠文字记录,于是我们有机会去了解比文字更生动的东西;就比如那些刻在深山或大石上的岩画,它记录了许多比文字更早抑或产生于文字之外甚至超越了文字的历史,于是才会让我们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8.
不眠的枫桥     
程应峰 《南京史志》2023,(15):74-75
<正>见到苏州枫桥,才知道它只是一架普通的石拱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如果不是张继应试落第,如果不是张继那次不朽的失眠,它的名字不会如此响亮,是张继的诗成就了它。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应试落第的书生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已是傍晚,于是他买了船票,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科考失意加上羁旅乡愁,张继辗转卧榻,  相似文献   

9.
明代大画家、大文学家唐伯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诞生于苏州城皋桥一商家。唐自小聪明,才气奔放,与同里狂生张灵纵酒游乐;后经好友祝枝山规劝,闭门读书,学业大进,宏治十一年(1506年)乡试第一。不幸会试时,他人泄露试题,无端受到牵连,被捕下狱,谪为吏。寅以为耻,辞而不就;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游倦归来,刻一方章,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词以发牢骚。他对应世诗文并不在意,说后世知我并不在此。因寄情丹青,下笔直追唐宋,山水人物花卉无不工。晚年筑室桃花坞,天天与…  相似文献   

10.
又是天空晴朗、秋高气爽的一天。我悠闲地躺在躺椅上,手中揽着报纸,怀里塞着CD,听着那首并不火热但格外轻快美妙的《青春的纪念册》。青春是一棵悸动的花,没有盛开,却充满生命力;青春是一首五彩斑斓的诗……这首歌激起我心血来潮,于是我跑向了书房,拿出了那本厚厚的尘封已久的相册,开始寻求青春的答案。相册的首页是张旧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有一副壮实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在骄阳的照射下闪烁着光亮,草帽下是一张朴实的脸,咧着嘴,在一片麦穗田中灿烂地笑着,那是爷爷!相册中那个憨实的少年竟是我现在已白发苍苍的爷爷!我有些诧异,诧异年华…  相似文献   

11.
一座黄土墙,高耸而厚重,在我眼前巍然屹立。它如城垣般护卫着里面的子民,在春日的晨曦中,显得格外威武。  相似文献   

12.
张馨同 《南京史志》2022,(33):28-29
<正>秋日漫步乌龙潭公园,自然别有一番情趣。此时潦水方尽,而寒潭犹清。林间的石板小路也充满了幽邃的气息。顺道而行,丛林掩映中点缀着亭台楼阁,树林的荫翳中有些许“石书”,其中一本上有《随园老人话诗》,颇有雅趣。晌午,日已当空。潭水清而平静,揉碎树间光影。潭边石头生绿苔,深不可扫。这大概就是随园老人笔下的苔吧。儿时,我曾背诵过《苔》,诗中每个字我都认识,并不觉有什么特别。  相似文献   

13.
陈子凤 《收藏家》2006,(8):63-64
另外,馆藏中钱福元、孙义钧、孙篆钧的书法作品上均有燮人上款。费丹旭的《随月寻诗图》装裱完成后,燮人在其书堂左上方题款:“凉意浸三更,吟袖湿花露。素影度何迟,知有客寻句。壬寅春日燮人自题。”下钤一白一朱两篆字方印“彤”、“封”。燮人题的“壬寅春日”应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距费丹旭作画已过二年。随后又请好友先后赋诗题字。“诗中有月月有诗,幽人索句,步履随之,皓影发悟,清光沁脾,取之不得,遇之在兹。燮人先生属炎秋题。”下钤长方形朱文印“蔶绣”。“诗本随境生,须待静者遇。矧逢夜色佳,露脚湿寒兔。心地两空明,与古成良…  相似文献   

14.
永生之花     
杨金荣 《铁军》2022,(6):19-22
<正>1949年的秋天,一位年轻的诗人写下了他人生最美的诗《花》,从重庆渣滓洞铁窗流出后,被广泛传诵,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诗的前两段如下:我爱花。我爱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花,带着霜露,迎接朝霞,不怕严寒,不怕黑暗,最美丽的在漆黑的冬夜开放;它是不怕暴风雨的啊!风沙的北国,盛开着美丽的矫健的百花。我爱花。我爱在苦难中成长的花,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花是永生的啊!  相似文献   

15.
诗序天鹅高翔黑土香,神州宝地北大仓;福满八方融情志,美盈四季展风光.  相似文献   

16.
<正>"繁红如雨翠成堆",是贵州籍著名学者、诗人、清康熙年间文化名人周起渭(字渔璜,号桐埜,贵阳青岩骑龙村人)在《春日怀归》一诗中对当时世人认为"遐荒贵州"的写实。繁花似锦的林城翠绿成堆,这就是300多年前周渔璜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诗的语言向国  相似文献   

17.
钗头凤     
扬之水 《收藏家》2003,(8):27-34
钗的出现晚于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精心制作的骨笄,而骨钗,目前见到的早期实物,已属春秋。《诗·鄘风·君子偕老》说到象揥,揥或作擿,也可以算作钗的一种,不过它流行的时间并不很长,两汉以后便很少出现。擿的实物多见于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发见三件,其一  相似文献   

18.
一、坐在炕沿上背诵诗的“老知青”都说“文如其人”,我却用“人如其诗”来形容诗人邓万鹏。我初识小邓是在70年代中期,那时我已由一个插队知青调到县文化馆当创作辅导员,身居在辽河县河边一间草屋里。一天,随着嘭嘭嘭的敲门声,走进一位青年,土里土气。经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章 走访联合国 它的路程并不遥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花费了22余年的时间,才跨入其守卫并不太严的大门。它的大厦并不很高,而世界的目光却往往透过纽约摩天大厦的丛林,被它紧紧吸引。占地仅有109亩,楼高仅有39层的联合国总部哟,我来了,就不能不把你看个认真……  相似文献   

20.
绿色森林的诱惑——记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陈力朴吸一口纯净透明的空气,吹一吹柔和清新的山风,看一看碧树繁花的美景,是春日里多么令人雀跃神往的赏心乐事。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我们逃脱开钢筋水泥的丛林,投向真正天然的森林——向那一带绯红和碧绿涌去。纤草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