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兴遗址隶属海林市三道河乡,东北距东兴村约1公里,北距牡丹江仅10余米(图一)。 遗址南部已被砖厂取土破坏,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3年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同年秋,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2.
继1994年之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再度联合,对海林河口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发现清理房址20余座,灰坑、窖穴60余个,沟5条。共获得陶器、青铜器、铁器、骨角器200余件。 据考古研究人员认定,该遗址叠压着4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它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存;战国至汉时期遗  相似文献   

3.
1992年7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龙江省肇源县义顺乡小拉哈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5座、墓葬5座及一些窖穴遗迹;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及蚌器。该遗址的年代,经初步研究,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晚  相似文献   

4.
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地里遗址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2001年3月-2002年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新地里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0余平方米,揭示了一处良渚文化高上台的背建和使用过程,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还发掘了灰坑、灰沟、井、祭祀坑、红烧土建筑遗迹等良渚文化遗迹,出土有陶、石、玉、骨、牙、木等各类质料的良渚文化遗物1800余件(组)。新地里遗址所在的嘉兴地区是良渚时期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良渚文化的演进历程和文化面貌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念头遗址位于邯郸武安磁山镇念头村东侧,河南岸的高台地上。2008年3—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和东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建新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西北约18公里的山亭区西集镇建新村北侧①。遗址平面椭圆形,面积3万余平方米。该遗址是修建济(宁)至枣(庄)公路时发现的,其后省、市文物部门进行多次调查,为配合公路建设,组成考古队于1992~1993年对遗址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开5×5米探方106个,发掘面积2700余平方米,发现大量大汶文化时期的房基、灰坑、墓葬和陶窑、水井等,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其中以陶器居多,还有石、骨、角器等。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对于研究鲁南枣滕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利用所获的考古资料,就大汉口文化…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22日至24日,笔者应驻马店市文管所之邀,对驻马店市杨庄遗址的兽骨进行鉴定。杨庄遗址是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会同驻马店市文管所联合发掘的。该遗址经过发掘者的初步研究,认为其文化内涵由早到晚包括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三个时期。由于兽骨标本原始保存环  相似文献   

8.
下魏洛遗址位于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下魏洛村南的黄土台地上。2004年4-8月,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旬邑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龙山时期的房址、陶窑和灰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石、骨质器物。下魏洛遗址地处关中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综合比较庙底沟二期、客省庄二期、常山下层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特点,可知该遗址的发掘对于东西部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徙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草房王遗址是吉林省农安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辽金时期遗址,北距农安县城(辽代黄龙府,金代济州后改隆州)仅十余公里,位于该区域向南发展的重要通道上。此次发掘为配合公路、水利工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范围处于遗址堆积的边缘区域,通过发掘可以认定该遗址主要体现出金代的典型文化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辽代文化的影响,不排除在遗址中心区域发现辽代文化堆积的可能。遗址文化堆积层次明晰,内涵丰富,为了解农安地区当时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河口遗址隶属于海林市三道河乡,位于牡丹江左岸,北邻河口村,东北距乡政府约1.5里(图一)。 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于长年烧砖取土,整个遗址中间部分已被破坏,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 1994年秋,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11.
娘娘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5000余平方米,发现一批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水井、灰坑等遗迹,同时出土一批陶、石、骨器等。这次发掘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将对探讨该遗址与荥阳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的关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部分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夏,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村农民在村外挖沙时,发现一处古化墓葬。吉林省文物工作队与长春市文管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到现场进行了发掘。1981年夏发掘结束。共发掘西团山文化时期房址2处,汉代鲜卑墓葬128座,隋唐时期靺鞨墓葬37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这一遗址的发掘,是吉林省考古工作的重要新收获。老河深村北距榆树县城30公里(图一),  相似文献   

13.
虫坪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虫坪塬村,2014年5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掘清理墓葬21座、车马坑1座及灰坑3座、灰沟2条,出土包括铜、陶、玉石及骨等质地文物110余件(组)。根据遗物初步判断,遗址内居址和墓地的年代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春秋早期,其文化面貌同黄河东岸的晋文化相近。本次发掘,为认识该区域两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1998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掘概况八里岗遗址经过1991年、1992年春、1992年秋、1994年和1996年五次发掘,我们对该遗址的形成过程、各时期文化堆积的内容及其保存状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发掘表明,整个遗址基本是由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晚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4个相对稳定的聚落  相似文献   

15.
哈土岗子遗址是196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对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的原始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1986年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在对七棵树遗址发掘的同时,派出小分队对哈土岗子遗址进行了复查和试掘。兹将这次试掘的主要收获介绍如下。一、地理环境和地层堆积哈土岗子村位于肇东县城南40公里,属四站镇管辖,东南距第一松花江约1.5公里,西距小窑村约1.5公里。遗址位于哈土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为配合清水江托口水电站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贵州天柱县江东乡江东村溪口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少量铜器。溪口遗址是清水江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的遗址,其文化面貌与湘西地区的同时期的文化面貌一致,与峡江地区的商周文化同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溪口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沅水上游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汉源县麦坪村、麻家山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源县富林镇、大树镇是大渡河中游古代文化遗址最为密集的地区。2001年底,由多家单位组成的大渡河中游考古队在汉源县境内开展了考古调查,共发现和确认十余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并对其中的麦坪村、麻家山等遗址进行了试掘,揭露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墓葬、灰坑、房址等遗迹十余座,出土陶、石、青铜、玉、骨器等各类器物数百件,为研究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及演变序列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伊犁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墓地和遗址实施了考古工作,共计发掘墓葬76座、遗址1000余平方米,出土文化遗存300余件(组)。发掘的76座墓葬,依据墓葬封堆、墓室结构、人骨葬式和随葬品等将其分为青铜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塞乌(塞人和乌孙)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墓葬六个大的阶段。虽不能确定这些墓葬的沿袭关系,但大致的文化序列极为明显,这对于构筑喀什河乃至伊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框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遗迹共清理有房址5座、灶址8处、灰坑50余个。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为F2。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平面大致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19.
郧县三明寺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对遗址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掘,揭示了该遗址房屋构筑方式的演变。遗址包含的下王岗一期文化、西阴文化和朱家台文化遗存,基本反映了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带来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品 《南方文物》2006,(4):73-76
钱山漾遗址最早由慎微之先生于1934年发现。1956年和1958年原浙江省文管会对遗址进行过两次发掘。2005年,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博物馆联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发掘表明,钱山漾遗址是一处经先民们反复营建居住形成的台型遗址。土台的营建和使用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一处属于太湖地区青铜文化-马桥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而土台营建使用的前三个阶段即该遗址的早期堆积是一种目前在太湖地区还处于探索和认识阶段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由于钱山漾遗址早期堆积文化面貌、性质和上海“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