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藏和声”走进世界乐坛喜饶尼玛世界屋脊西藏不仅仅以巍峨的雪山美丽的布达拉宫著称,她的一切都无不吸引着现代人的注意。藏族音乐和歌曲就是最让人梦牵魂绕的。正因为如此,许多首藏族歌在国内各民族人民中广泛流传。最有力地证明便是前几年那盘走红大江南北的《红太...  相似文献   

2.
索穷 《中国西藏》2013,(4):70-73
罗念一,被誉为是“汉藏合声第一人”(藏学家喜饶尼玛的评价)。“罗念一同志是受西藏人民欢迎的作曲家”(阿沛·阿旺晋美为罗念一作品集的题词)。罗念一是1933年生人,曾创作出《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翻身农奴把歌唱》、《洗衣歌》、电影《农奴》插曲《阿哥,你何须说》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书讯     
《中国西藏》2006,(6):94-94
《西藏 近三百年政治史》,《王辅仁与藏学研究》,《蒙藏委员会档案中的西藏事务》,《漫话古代汉藏化联系》,《世界屋脊探行》,《西藏佛像集粹》(图册),《西藏钱币图录》.[编按]  相似文献   

4.
敦煌乐舞团响亮地打出"敦煌"这个金字招牌,非常好。这显现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名音乐创作者,借此机会,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我发现,获得乐坛和群众认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地域文化性都很强。例如,我曾创作的歌曲《剪羊毛》、《西部那个美丽姑娘》、《红柳情》、《祁连山泉》、《丝路行》、《洮河开花水涨了》、《七月,我们相聚在仇池》、《成州颂歌》、《麦莉耶姑娘赛牡丹》、《春舞陇原》及舞剧音乐《水  相似文献   

5.
叶星生,1961年进藏,从事美术创作、民间收藏工作40多年。这位西藏民间艺术品收藏家曾将收藏的2300件藏品义无反顾地捐给了国家,这在当时震惊了许多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星生还是一位妙笔丹青的画家。1979年创新布画《赛牦牛》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世纪80年代,历时5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计创作《扎西德勒图》等七幅大型壁画,标志着"西藏壁画创作新的里程碑";2001年国画《古格神韵》获"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2009年,布画《山神》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刚刚在香港举行的201 4年"亚洲杰出成就奖"颁奖大会上,叶星生荣获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汉藏史集》《汉藏史集》成书于明代。由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藏学家陈庆英译,是一部研究和了解元代西藏历史的重要文献。该书对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历史,元朝在西藏的军事、赋税、设立驿站、法律、本钦的委任等元朝与西藏地方关系方面有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和了解元代西藏历史的重要文献。作者:[明]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定价45.00元,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11月出版,ISBN:9787225054087。  相似文献   

7.
雪域乐坛常青树边洛格桑达吉,西藏歌舞团著名的作曲家,西藏音乐家协会主席,他的名字记载进了《中国专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家传》、《中国文化名人录》等书中。格桑达吉先生1939年出生在四川省巴塘县一个普通的家庭,12岁那年他参加了十八军,作为三十九族地区...  相似文献   

8.
《西藏人文地理》2009,(5):159-159
该书是《恰白作品与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的第9种。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被誉为藏族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一书中。据专家介绍.此次《访谈录》最大亮点在于,收集整理了最近恰白先生在西藏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对《西藏简明通史》中没有提及的“自古以来”说、“汉藏同源”说和所谓“大藏区“的来龙去脉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9.
去年6月20日,中国藏学出版社和中国西藏杂志社,联合举行了《廖东凡西藏民间文化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和作品研讨会。会上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了我近年写作的七本书。其中六本书是《拉萨掌故》、《节日四季》、《灵山圣境》、《藏地风俗》、《神灵降临》、《雪域众神》,另外一本是我西藏生活24年的回忆录:《我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书讯《当代西藏乐论》该书是由多年从事音乐工作的边多先生所著。这是在西藏十三世纪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论西藏音乐》之后五个多世纪以来未曾有过的。边多先生多年以来致力于西藏文化艺术集成和西藏文化艺术研究工作,跑完了西藏40多个县、近300多个村镇...  相似文献   

11.
记者手记     
正天空蔚蓝清澈而美丽,白云翻动而颜色洁白,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党的光辉照大地,藏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您的思想传遍西藏,您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想起您全身都是力气,西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汉藏兄弟互相团结,执行《十七条协议》,幸福生活有了保障,解放军守卫祖国边疆,西藏人民唱起了愉快的歌。这是藏族学者擦珠·阿旺洛桑为西藏和平解放而作的一首诗,主题是和平解放带来的欢欣和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留给这位耄耋老人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缺乏史料,国内外均无人研究西藏的矿业开发史,夏湘蓉等人编著的《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地质出版社1980年版)对西藏即无所言及;本文钩稽汉藏及外文史料,略述西藏的近代矿业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藏汉文史料,探讨了元代西藏地方的基层组织,认定在万户、千户之下即是百户和什户组织,马头(五十户)曾用于括户和应驿;《汉藏史集》所载元代西藏地方行政组织结构,应为可信的史实。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15日,由中央电视台和西藏自治区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实性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最高奖“骏马奖”的特别奖,该剧导演翟俊杰被评为最佳导演。这一消息,使我们这些曾参与《西藏风云》创作工作的同志感到十分兴奋和欣慰。 有关《西藏风云》的拍摄情况,我已有多篇专文叙述。应《西藏民俗》主编平措扎西之约,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西藏风云》中有关民俗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并以此文献给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八廓商贸史     
早在吐蕃王朝时期,从松赞干布开始的历代藏王,都非常重视商业贸易。那时设有五大商官,专门负责对内和对外的商业贸易。他们是汉地茶商、突厥王商、吐谷浑(青海)刀商、丹玛(四川)绸商和兰地盐商(《西藏通史》)。王忠先生引用过藏族古代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一条谚语:“来回汉藏两地的牦牛,背上什么东西也不愿意驮,但遇到贸易有利,就连性命也不顾了。”这生动地描述了当年汉藏贸易的兴盛,也折射出拉萨八廓街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正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李淮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由于侗族大歌具备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2005年已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2009年由贵州省文化厅、黎平县政府承担申报的《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李锦涛 《神州》2013,(20):240-240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这首歌曲是云南少数民族彝族撒尼人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本文通过对歌曲本后的故事讲述了撒尼人敢爱敢恨的名族特点,和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描写歌曲对于彝族人民的改变和影响,也从歌曲的创作特色和艺术处理方面告诉读者怎么样通过故事的本身去理解和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更好的去演唱歌曲。歌曲是著名作曲家葛炎创作的,葛炎是汉族,1922年出生在上海,原籍浙江省的杭州,是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1936年曾经参加过革命,加入了“我们的儿童剧社”。1938年后又进入延安青训班学习,从此以后开始音乐的创作生涯。抗战时期曾经写过救亡的歌曲《春耕曲》。后来就任八路军129师的先锋剧团、抗大总校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音乐队的队长和指挥。建国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家,1950年又调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组的组长。他参与制作和作曲的电影有《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秋瑾》、《笔中情》、《天云山传奇》、《从奴隶到将军》、《渡江侦察记》、《阿诗玛》、《枯木逢春》、《老兵新传》、《聂耳》、《天仙配》、《南征北战》等等,也是著名音乐故事片《阿诗玛》的编剧和作曲家。同时还创作有《欢乐的火把节》、《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优秀的乐曲。其中《阿诗玛》获得了西班牙的最佳舞蹈片奖,《芙蓉镇》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创作奖、影片奖、音乐创作奖,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提名、上影小百花最佳音乐奖。  相似文献   

19.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这首歌曲是云南少数民族彝族撒尼人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本文通过对歌曲本后的故事讲述了撒尼人敢爱敢恨的名族特点,和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描写歌曲对于彝族人民的改变和影响,也从歌曲的创作特色和艺术处理方面告诉读者怎么样通过故事的本身去理解和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更好的去演唱歌曲。
  歌曲是著名作曲家葛炎创作的,葛炎是汉族,1922年出生在上海,原籍浙江省的杭州,是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1936年曾经参加过革命,加入了“我们的儿童剧社”。1938年后又进入延安青训班学习,从此以后开始音乐的创作生涯。抗战时期曾经写过救亡的歌曲《春耕曲》。后来就任八路军129师的先锋剧团、抗大总校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音乐队的队长和指挥。建国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家,1950年又调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组的组长。他参与制作和作曲的电影有《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秋瑾》、《笔中情》、《天云山传奇》、《从奴隶到将军》、《渡江侦察记》、《阿诗玛》、《枯木逢春》、《老兵新传》、《聂耳》、《天仙配》、《南征北战》等等,也是著名音乐故事片《阿诗玛》的编剧和作曲家。同时还创作有《欢乐的火把节》、《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优秀的乐曲。其中《阿诗玛》获得了西班牙的最佳舞蹈片奖,《芙蓉镇》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创作奖、影片奖、音乐创作奖,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提名、上影小百花最佳音乐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藏》2009,(2):26-31
四川成都,历来被誉为西藏的后花园。之所以这么说,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含义。历史上,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茶马古道的一端,起始于成都平原边缘重镇雅安;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又从成都平原出发,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蜿蜒在高山峡谷、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从此,这条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作雪山彩虹的交通大动脉把西藏和祖国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965年,中国民航成都到拉萨的空中航线开通,成都更是成了西藏人进出藏的门户。陆空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安逸舒适,使众多在藏工作了大半生的汉藏职工把成都当成安度晚景的理想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