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建党问题上经历了从反对政党政治到成为中共党创始人的转变。由于他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中共"一大"当选为总书记。毛泽东对此评价认为",他创造了党,有功劳"。理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评价和深刻认识陈独秀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非常重视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对于家乡安徽党团组织的创建,陈独秀更是倾注心力,给予直接帮助,也因此,安徽早期党团组织,尤其是安庆、芜湖、寿县三地早期党团组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成立较早,且直属党中央、团中央管理.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颖 《安徽史学》2005,1(2):95-101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超 《安徽史学》2002,(1):96-96
2001年10月27日至29日,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徽省社联、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数十篇.与会代表们着重就"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2015,(5):155-162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各省代表会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以后,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派出代表,在上海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各省代表会”),后主要活动于武汉、南京两地;民国元年1月2口以后,该会又在南京改称“代理参议院”,活动至27日。作为中华民国创立时期的立法机构,各省代表会对于创建民国及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  相似文献   

8.
相识于《新青年》的大旗下 陈独秀在上海编辑《新青年》,倡导思想解放运动时,鲁迅便已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他几乎每期必读,还将读过的《新青年》寄给远在绍兴的弟弟周作人,并在信中嘱咐其要认真阅读。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就任北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主权沦丧、人民涂炭。中国有责任感、有热情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自觉的担当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在这风雨如晦的时代,陈独秀和章士钊探索真理、迫寻光明,他们在斗争实践中相识相交,结成终生友谊。40年的风雨人生,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因价值观的截然不同而背道而驰。他们的个人境遇更是南枝北枝,苦乐各异。但是,无论他们的政治歧见多么深刻,生活境遇多么悬殊,他们的私人友谊依然如初,真所谓“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相知。”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吗?陈独秀主动放弃了党的领导吗?随着苏联许多档案的解密,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面貌的陈独秀,自然,也看到了一个不同面貌的孙中山,一个不同面貌的斯大林。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和张国焘,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容忽视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在风云际会的20世纪初,张曾为陈的学生,从此二人时分时合,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惊人的大戏。他们都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同因复杂的党内外斗争而被开除。所不同的是,陈独秀始终坚守信仰与气节,而张国焘则走上了背叛的不归路。详看《陈独秀与张国焘》一文。  相似文献   

12.
一、前 言陈独秀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自“一大”至“五大”连任党的总书记。然而,他又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如1942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学习组讨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会上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做过开拓性的有益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进行的是党内反对派的非组织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但他虽与党分道扬镳却仍不失耿介清白的气节和操守。张国焘则卖身投靠,堕落成反共反革命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被历史所唾弃的叛徒。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 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风华正茂时。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都没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5.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对待生命的终结,再也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两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与刘师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帆 《安徽史学》2001,(1):51-55
辛亥革命前后,陈独秀与刘师培之间有着不浅的交谊,尽管这一交谊因刘氏政治立场的变化而颇有波折,却善始善终。具体而言,1903~190r7年是他们交谊的第一阶段,彼此为志趣相投的革命同道和论学挚友;1908~1916年,由于政治立场的差异,两人关系疏远,虽往来未断,但友谊跌至低谷;1917~1919年,两人在新化运动的摇篮北京大学再度共事,虽有思想立场之不同,但重建之友谊甚笃,直至刘氏生命的最后一刻。综观陈、刘之交往历程,政治和学术是影响两人交谊程度的基本因素,共同的政治抱1斋矗一定时期维系了两人的左谊.但使之姜始善终的终究是肇术上的旨趣一致和相知相佩。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五四运动之前,高君宇就对陈独秀十分仰慕和崇拜,这倒不仅是因为陈独秀是高君宇所在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更主要的是因为陈独秀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青年》(原名《青年》)的创办者和主编。当时《新青年》以倡导新文化运动而誉满全国,被人们誉为青年界的“明星”、“金针”、“良师益友”。因此,当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相似文献   

18.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早已将之超然身外了。但是,对于蔡元培先生,他却在公义和私谊上,“禁不住有很深的感触”!当北  相似文献   

19.
唐宝林 《百年潮》2007,(1):46-51
陈独秀于1879年10月9日诞生在长江中游交通枢纽城市——安庆。那时的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是一个弱国,正经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年轻的陈独秀决心到先进的国家去寻找救国之路。如他后来写的文章所述:“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一国的盛衰荣辱,全国的人都是一样消受,我一个人如何能逃脱得出呢……我越思越想,悲从中来。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我便去到各国,查看一番。”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时期文字改革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的文字改革思想与实践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赞成在中国传播世界语,但明确反对废除汉语,反对以世界语代替汉语;他同意废除繁难的汉字,代之以简易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并亲自制订拼音文字方案;他对文字改革的长期性有着充分的认识,积极探寻汉字改良的途径。陈独秀对文字改革的探索,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忘我精神,其改革方案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使之成为中国百年文字改革历史上值得记述的改革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