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主要代表,乡村建设思想影响广泛。晏阳初受西方思想影响大,注意培养现代观念。梁漱溟注重本土思想,具体操作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3.
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享誉全球,既推动了中国教育的长足发展又对全球教育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创新性的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入研究范畴,从宏观上揭示晏阳初作为教育家的理想诉求,从微观上解构其施教对象和内容具有的人本理念,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专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实践上教育兴县的“定县模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农村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其理论与实践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前后六十余年,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的业绩,为中国现代教育史留下了颇具特色的一页,受到国内外普遍赞誉。他还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担任顾问。晏阳初在多年的办学生涯中,与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亦有多次交往,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和卢作孚都是20世纪享誉中围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评价的“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将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并列,誉为发展我国民族T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家之一,搞交通运输的“中国船王”。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先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乡村建设思想系统完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定县实验是其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次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大影响。现今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果,但农村社区建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掘晏阳初先生乡村建设理论的方法经验,对当今农村社区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和传承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和乡村改造思想以及更好地向外界推介巴中,促进巴中“三大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10月21日,由巴中市政府、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主办.巴州区政府和四川省创新民族化艺术发展中心协办,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牵头承办的“世界伟人晏阳初平民教育国际论坛”在巴中市隆重开幕。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10.
1926~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进行了为期10年的平民教育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介绍了两件当年晏阳初在定县时留下的文物,以纪念这位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相似文献
11.
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建国后至1980年,科学救国思潮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潮而长期受到学界的否定和批判;二是在198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开始转变,逐渐实事求是地、历史地看待科学救国思潮。从主观的评价逐步转到客观的辨析该思潮在近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上来,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中,梁启超较早地认识了开办铁路的重要性。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此间他先后发表了很多直接论述中国铁路的章,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鲜有论及,本认为梁启超铁路利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不乏珍贵之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1989~1994年)、发展阶段(1995~1999年)、成熟阶段(2000年以后)。在萌芽阶段江泽民比较关注科技创新、经济等体制创新;在发展阶段江泽民对创新的认识、论述向广度、深度发展,强调自主创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对创新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成熟阶段江泽民突出强调了理论创新,对创新理论阐述更全面更深入,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及创新思想体系完全成熟了。江泽民创新思想的成熟,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思想成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新发展的体现,并引导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现状出发,分析了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存在缺少政策法规的建立、组织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对进一步作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出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超国家主义思潮与群体心理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国家主义思潮是一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一股右翼思潮。它以“改造与革新”为口号。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国民心态密切相关。它是群体心理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他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用新的思维和观点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所创建的中共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恢复和肯定“海外关系”的正确地位 ,作出海外侨胞是爱国的基本评价 ,强调要认真落实各项侨务政策 ,保护华侨华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等问题 ,邓小平提出引进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资金 ,引进华侨华人的人才与智力 ,吸引海外侨胞参与中国发展方略设计三大战略方针 ,并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作为侨务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20.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吸收了丰富的神仙思想及其象征性元素,并对之进行了想象性和艺术性的再创造,拓展和深化了神仙思想的审美尺度和思想内涵.曹雪芹借仙山、乐园和游仙等神仙思想及其信仰的各种文化因子,建构了全书整体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和价值取向.在对待神仙思想的态度上,曹雪芹既批判了神仙思想中虚幻、荒诞和偏颇的成分,也对神仙思想所倡导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充满向往,成为其塑造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内在动力.《红楼梦》既赋予神仙思想以审美色彩,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曹雪芹吸收神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作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