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兵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文博》2003,(6):37-43
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中,府兵制度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朝代,二百余年。宋人陈傅良在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他认为“隋之兵威,视南北之国为尤强,是以征伐四克,而成一统之业,皆府兵之政也。”这种说法虽然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兵制也在不断变化。如秦汉时代实行的是征兵制,西魏至隋唐是府兵制(唐中朝开始实行募兵制,但是很不健全),两宋则确立了募兵制,元、明两代的“军户”、清代的“八旗”,属于世兵制。除了宋代之外,这些名目不同的兵制,实质上都是具有很大强制性的征兵制。因此,宋代的兵制在兵制史上就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宋代募兵制的形成作一探讨。一募兵制产生的社会根源先看看募兵制的物质基础。兵制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生产和经济状况相适应。募兵制区别于  相似文献   

3.
高敏先生著《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一书(大象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分15个专题论述,对魏晋南北朝各个主要时期、各个主要政权、各个主要方面有关兵制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有新见发表。将这部专著看作对魏晋南北朝兵制的系统论述,是符合实际的。高敏先生理清了这一时期兵制史料的若干疑难,辨析了有关这一时期的某些分歧认识,揭示了这一时期兵制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兵制演变的基本规律。由于以往关于十六国时期兵制的研究大体处于空白状态,此书有关十六国兵制诸专题研究成果的问世,实际上又起到了填补学术空白的作用。兵…  相似文献   

4.
从魏晋南北朝这一断代史研究来说,兵制确是最薄弱部分,这自然是由于史料保存至今极少而难以研究。虽然,自唐杜佑以来就开始对前代的兵制加以阐述,但杜佑《通典兵典》偏重讨论用兵权谋,而对历代兵制之变化与发展却未加注意。宋人陈傅良《历代兵制》、元人马端临《文献...  相似文献   

5.
蕃兵是由北方沿边熟户蕃部组成的少数民族军队 ,产生于宋夏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 ,北宋重视蕃兵建设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蕃兵制度 ,并将其纳入到拥宋反夏、御寇镇叛的轨道 ,但蕃兵却受到北宋的多方面歧视。蕃兵的建立 ,是宋代兵制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唐代军事制度及兵制研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论题。由于传世史籍资料的欠缺和脱误 ,许多内容不为后人所知。罗振玉、岑仲勉、唐长孺、谷霁光、滨口重国等中日前辈学者筚路蓝缕 ,对唐代兵制研究曾做出杰出贡献 ,但限于文献资料的缺乏 ,有关这一历史时期兵制和军事制度的不少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随着敦煌吐鲁番文书的陆续刊布 ,内中关涉庸兵制、军事制度的资料受到中外学人的充分关注。唐长孺、王永兴、朱雷、姜伯勤、程喜霖等中国学者和那波利贞、菊池英夫、日比野丈夫等日本学者相继围绕敦煌吐鲁番所出军事文书进行探讨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1987年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康保县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枚宋铜官印。该印发现于康保县土城子镇小庄子村。现藏于该县文物保管所。该印铜质,长方形,长5.6、宽5.3、高1.3厘米。带柄,柄长2.8、宽1、高2.5厘米。顶端刻楷书“上”字。印面镌“剩员指挥第四都朱记”(图一),朱文,篆书。背款刻“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图--)九字,楷书。太平兴国系北宋太宗赵匡义年号,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宋代兵制承唐、五代。“剩员”系北宋  相似文献   

8.
秦陵新近发现的石铠甲与石胄(即兜鍪、头盔),着实令人叹为现止。这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分布密集、种类繁多的以扁铜丝连缀而成的青石甲胄,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秦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对研究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战事频仍。为适应国防需要,明王朝于卫所军、募兵等之外,又兴民兵。民兵是明代国家兵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关于明代民兵的研究多与兵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淮建利 《史学月刊》2007,(11):37-45
宋朝的配军制度,是建立在配隶法基础上的强制罪犯充军的集兵制度,是宋代兵制中于募兵制之外又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配隶法自宋初实行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内容繁杂、适用于各种犯罪的刑种。两宋时期的厢军是配军数量较多的军种,配军不仅集中分布在厢军的牢城营,而且在厢军其他重役军分和一般军分中都有较多分布。由于配隶法适用范围的泛化和枉法滥配现象的大量存在,宋朝牢城等配军军分的溢额成为一种常态,配军数量十分庞大。宋统治者之所以将罪犯配隶充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控制一批能够服兵役和劳役、随时听候国家调遣的人力资源,配军的存在也因此具有了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建敏 《清史研究》2023,(6):120-132
堡兵制度是明清广西一种独特的地方兵制,兴起于明朝中叶,鼎盛于万历年间。清初,堡兵制度并未像卫所制度一样被直接废除,而是根据广西各地兵防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一部分堡兵“化兵为民”,堡田归入正赋,融入当地民户民田之内。还有一部分堡兵堡田,仍然得到清朝在制度层面的承认与延续。地方官府通过“清查造册”“另立军田户名”“给予印照管业”“承田充兵”等一系列制度进行管理,以求实现“寓兵于农”的效果。部分地方的堡兵制度,甚至延续到民国才被正式废除。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的明史研究,在既有的学术积累中平稳向前发展。现就个人目之所及,将本年度明史研究的进展状况概要介绍,以备参考。一、学术著作本年度相关著作较多,个人所了解到的主要有陈平原、王德威、商伟合著《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田澍著《嘉靖革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肖立军著《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吉林人民出版杜),李建军著《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王双怀著《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华书局),陈庆江著《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民族出版社),吴怀祺主编、向燕南著《中国史学思…  相似文献   

13.
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时期(600-338BC.),雅典城邦通过施行解负令、公民兵制、公职津贴制、征收非常财产税和公益捐等制度,抑制最富有的阶层,扶持最贫困的阶层,强化中等阶层,从而缓解了因贫富差距增大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与激烈冲突,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社会安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梓 《丝绸之路》2013,(8):35-36
两宋时期,由于时代与社会变迁,其军政方面也较以往呈现出诸多变革和新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有关宋代兵制的研究愈趋深入,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5.
王川 《岭南文史》2003,(1):43-45
史学大师陈寅恪(1890.7.3-1969.10.7),学采东西,名贯中外,既开风气又为师,其学术成就已为中外学界公认。陈寅恪晚年执教于岭南(1949.1.19-1969.10.7),与“岭南才女”冼玉清(1895.1.10-1965.10.2,)同为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并入中山大学)教授①,冼玉清为  相似文献   

16.
《全浙兵制考》系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总兵侯继高在任内所作兵书,是首部针对浙江地区兵制进行详细论述的著作。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进一步厘清侯继高的生平线索;其后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推断出书中《近报倭警》篇所载郑迥及许仪后输入的倭寇入侵情报恰是浙江地区诸多基层军事单位于万历十九年进行增兵的根本原因;最后对比研究在《全浙兵制考》前后出版的《两浙海防类考》、《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两书,发现明代海防类兵书的演进特点,即编撰目的上持续性"预防"与内容上阶段性"细化"。  相似文献   

17.
翟边 《江淮文史》2006,(2):171-17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干支纪年为甲辰年),为庆贺慈禧太后70大寿,朝廷将本应是正科的会试和殿试改为恩科。尽管当时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但人们都没有料到甲辰恩科会试和殿试竟是有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的终结。因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北京顺天贡院尚未修复,会试是在河南开封举行的。经过中国政治史论、外国政治经济策问、四书五经义解等3场考试,于四月初十日放榜,共取中276名进士。殿试于五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共出策题4道:官吏如何应对世局变化,汉唐以来兵制与今日情势,中国古代理财与现今各国预决算的比较,教育、科举和气节问题。二十二日读…  相似文献   

18.
养育兵制,是以月给一定钱粮米石为形式,特为养赡无产业孤独旗人而设,带有基层救助性质的清代旗人恩养政策。自雍正二年(1724)设立,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逐渐为历史裁汰,期间虽出现过冒顶、冒领等现象,但其在缓和八旗生计问题、补充八旗兵制、增强满族自身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全浙兵制考》系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总兵侯继高在任内所作兵书,是首部针对浙江地区兵制进行详细论述的著作。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进一步厘清侯继高的生平线索;其后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推断出书中《近报倭警》篇所载郑迥及许仪后输入的倭寇入侵情报恰是浙江地区诸多基层军事单位于万历十九年进行增兵的根本原因;最后对比研究在《全浙兵制考》前后出版的《两浙海防类考》、《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两书,发现明代海防类兵书的演进特点,即编撰目的上持续性"预防"与内容上阶段性"细化"。  相似文献   

20.
五凉时河西走廊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有东、西两苑。根据史书记载,两苑居住人户甚众,他们应是兵户,所以两苑当为兵户居住的军营,特别是东苑,情况更为突出明显。五凉政权虽然更替,但东苑却未见消失,一直作为军营存在于五凉时期。因此,对此加以考订,对于五凉时期的兵制和兵役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