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磊 《文史天地》2022,(4):65-69
<正>1860年9月21日凌晨5点,8000名英法联军向驻守八里桥的清军发动攻击,震惊中外的“八里桥之战”爆发。虽然英法联军武器先进,发出的排炮惊天动地,但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指挥1万多名骑兵奋起反抗。清军奋不顾身,手持马刀、弓箭,凭着一腔热血正面迎击英法联军,部分骑兵甚至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激战1小时,毙伤多人。但清军马队遭到据壕作战的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  相似文献   

2.
1858年6月,清政府钦差大臣接受英法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条款,签订了《天津条约》,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个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事隔一年,大沽口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二次大沽之战。第二次大沽之战爆发的原因何在?通常的解释是:清政府要求英法公使从北塘登陆进京换约,侵略者“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导致战争爆发。但是,征诸史实,这种解释有很大的片面性。这一片面的解释至今为一些史学工作者所接受、沿用,有必要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3.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先后在张家湾、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瑞麟、胜保所统备营。瑞麟逃,胜保中枪坠马,僧格林沁自劾“死有余辜”,第二次鸦片战争胜负已定。此前,《天津条约》已经签订,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江宁条约》一样: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相似文献   

4.
<正>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战役爆发,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当时英国军队中有军医随军。天津沦陷后,英军在天津城东门外(天主教仁慈堂旧址处)建立了一家施诊所(英文称hospital)。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后,  相似文献   

5.
沈淦 《文史天地》2012,(8):39-41
从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进士、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到同治七年(1868)因病去世,吴存义这宦海浮沉的30年,正处于晚清“乱世”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时间持续14年,战火燃及大半个中国;从1856年中外战端又开,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毁圆明园被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  相似文献   

6.
北塘为何不设防?翟厚良北塘是大沽口北30里北塘河(今蓟运河)入海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北塘处于不设防状态,英法联军正是从此处登陆,打进北京。北塘为什么不设防?史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咸丰皇帝"坚持投降政策",希望英法公使从北塘进京交换《天津条约》①...  相似文献   

7.
开炮 如果第一次炮击只是相当于邻居小孩扔石头砸碎玻璃窗的恶作剧,那么第二次炮击则类似于拆迁办的推土机碾进了客厅。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9,(10)
在伟大建国十年的国庆前夕,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天津革命史陈列",已正式开放接待观众。 "天津革命史陈列"。通过三千多件珍貴的革命文物系統地介紹了鴉片战爭以来天津人民历次重大的革命斗爭史实。陈列內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陈列內容主要有:天津人民对太平天国的热情支援;义和团的英勇斗爭;第二次鸦片战爭中,天津軍民保卫大沽口的伟大胜利以及天津教案、天津人民反袁(袁世凱)、反法(法国帝国主义)的斗  相似文献   

9.
罹劫圆明园     
吴跃 《世界遗产》2010,(3):22-31
<正>圆明园遭受的历次劫难,正是近代中华民族命运的缩影。"金"、"火"之劫——第一次劫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第二天清晨,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英军司令格兰特和法国专使葛罗、法军司令孟托邦齐聚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谋划如  相似文献   

10.
袁自强 《文史天地》2006,(4):30-32,33
王港堂,台儿庄之战中的敢死队队长,一位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中国军人。本文记述了他在台儿庄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让曾经尘封的历史又重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好水川之战是宋夏之间的重大战事。特别对主战场,史料记述不详,今人也有诸多争议。本文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以及近年来笔者的实地考察和出土文物,对宋夏好水川之战主战场遗址做了进一步考证。一坑坑马骨、人骨、箭头等,证明主战场遗址就在兴隆镇的单家集、王沟、陈田玉一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角度出发,结合第二轮续志时间断限内的现实情况,从加强改革开放内容的记述、突出时代特色内容的记述、突出地方特色内容的记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记述等方面对续修市县志内容创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西周宣王之世有两次千亩之战,而近来一些学者把它说为一次,这与史实不符。 宣王之世两次千亩之战,古文献有明确记载。一次是晋有千亩之战,见于《左传》。一次是周有千亩之战,见于《国语》。现分述于下,希方家正之。  相似文献   

14.
论庚子大沽口之战戚其章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1900年大沽口之战是一个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然前此的研究,对其某些方面不是略而不详,就是尚需重新探讨,致使对此问题的研究迄难定论。本文拟胪陈管见,以就正于高明。一、联军强占大沽炮台的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始...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即1920年和1921年,孙中山曾两度讨伐以陆荣廷为首的老桂系。这两次讨伐,实际上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年),孙中山命陈炯明粤军从闽南漳州回师广东,把桂系从广东驱逐出去;第二阶段(1921年),在第一阶段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乘胜出击,命陈部粤军进兵广西,直捣桂系老巢,以期彻底消灭桂系。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称之为“孙中山讨伐老桂系之战”,或“孙中山讨伐陆荣廷之战”。  相似文献   

16.
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竞“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最终导致广州失守,他本人被俘,故留下“六不总督”之骂名。可是,一百多年后,澳大利亚籍学者黄宇和,却从英国国家档案馆翻阅了当年英法联军攻破广州后劫走的文件,  相似文献   

17.
编纂第二轮志书农业门类,需要科学设置篇目,把握记述要点,并妥善解决农业经济改革、农业科技的记述及气象、水利、乡镇企业的归类问题,使之达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陈长河 《安徽史学》2008,4(2):115-121
1917年8月至1918年初,以皖系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为了夺取湖南进而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派北洋军南下,发动了第一次攻湘之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这一段重要史实:一、湘督易人与湘战爆发;二、两广援湘与衡宝之战;三、和战之争;四、收复岳阳与惩办傅、周.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存在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是第二轮志书编纂中需要加强记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论述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类型、现状及设篇(章)记述之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第二轮志书记述非政府组织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写好非政府组织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内容和上下限,客观记述,交叉处理,资料的收集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部类情况对广东省首轮93部区县志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志书篇幅过大的原因是重复记述、冗文空话、记述过详、题外之话、评述不当。提出将第二轮区县志每部篇幅控制在80万字以内是完全可能的,字数在50万字左右是恰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