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芳 《江淮文史》2000,(4):95-106
新千年开始不久,省政协离休老干部李湘若给我看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匹低首蹶蹄的骏马,生动逼真。李老告诉我,这是省政协老委员、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赠给他的。“徐静斐?她不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吗,她也会画马?”我诧异地问。“是的,她离休之后操起笔墨,又绘画又写字,几年下来已颇有成就,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向她要画呢!”李老回答我。  相似文献   

2.
太阳的眼睛     
“爸爸,太阳有眼睛吗?”女儿今年5岁,在长江幼儿园上大(2)班,喜欢画画,也爱问个为什么。这一天她一边涂鸦,一边问坐在她旁边看书的我。我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移到女儿的画纸上,红色的水彩笔已经画好了一个圆,虽然线条还显得稚嫩,却也较为流畅。我的心中一动,认真地回答:“有啊!不然,它怎么会露出脸看小朋友们做游戏呢?”“那我就画上两只眼睛吧!”女儿一笔一画地在圆中画上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然后又问我:“爸爸,太阳有没有嘴巴呀?”我笑了:“也有啊!”我肯定地回答。“是啊,要不怎么能喷出火来呢?”女儿模仿我的口气,又低下头去给太阳画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舞台,我自己创造,出乎每个人意料。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个主角……。”相信这首歌大家一听便会知道,这个就是《我为歌狂》的主题曲。现在的电台有许多都在举办各种比赛,或许是因为“超女”热吧!现在的PK节目越来越多,给了一些原本不起眼的人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11月26日是“超女”南京站最后一次演出,对于是个玉米粉丝的我,本来也想去看演出的,可是因为回家太晚,爸妈没有同意我去。但是11月27日的报纸我可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超女”们原本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平凡的小姑娘,只是她们抓住这个机会,没有错…  相似文献   

4.
“恶搞”又被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当前的“恶搞”主要从网络上开始流行,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来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它的滑稽和颠覆以及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让一些青少年模糊了对中国传统观念的认识,所谓的“正常”已成为一种荒诞。随着“恶搞”作品在网络上“新作不断”,课文恶搞、语言恶搞、短信恶搞、视频恶搞等正以潮涌般侵蚀着中学生稚嫩的思想。那么,“恶搞”对中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它的兴起又对中学生的盲目效仿存在哪些消极影响,就此现象,记者对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5.
Edward King 《世界》2007,(10):124-129
“我快疯了!”坐在我办公桌对面的老张像狮子一样捶桌低口孔,“报表,报表,生活怎么这么无聊!”看他那一脸郁闷的表情,我小声建议:“等这个Case结束,赶紧给自己安排个假期吧。””那你说去哪儿好?你经验比我丰富。”“斯里兰卡吧,花钱不多,算机票6000够了,时间也不长,请5天假就成。最重要的是,斯里兰卡有许多以野生动植物为主题的旅行线路,正好和你现在风平浪静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可以到大象孤儿院看世界规模最大的象群洗澡,可以到Yala野生公园追踪金钱豹的踪迹。对了,斯里兰卡还是宝石王国,可以给爱人买颗1000克拉的大蓝宝石——只要你带够钱。”“那我怎么去啊?你决说! "老张已经开始兴奋。“好,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6.
莘立然 《神州》2012,(13):356-356
主题由来: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突然发现班上两个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玩“投掷”游戏,走进一看,原来是在投石子。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正在这个时候,班上的小文跑来了:“你们是从哪找的石子啊?怎么这么小阿?也太好投了!我在公园里还见过比这个大的呢!”“那我还能踢呢!”小元说。“我有个好主意!那我们一起踢,看谁踢得远。”看着他们玩的高兴劲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为了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生成了“有趣的石头”这个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7.
猪年大吉     
陈四益  黄永厚 《世界》2007,(2):62-62
永厚寄来一张小画贺年,画的是一头小猪——从猴年开始,猴、鸡、狗、猪,年年不曾间断。生肖十二,已得其四。我也依往年例,作一小文,聊充读后,不知算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相似文献   

8.
“你现在还保持随身携带现金的习惯么?” “嗯!”杨受成点点头,在沙发上侧过身,从西裤兜里掏出一叠面额1000的黄色港币,起码有三四十张。他得意地笑笑:“这个习惯我从没改变。”  相似文献   

9.
动向     
压二代 “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你爸也不是李刚?恭喜你,你和我一样,我们都是“压二代!”近日,网上热传着一组漫画,从1岁到“挂了”,10幅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现代社会各个年龄段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并称,“被压垮的一代又一代!我们都是压二代!”  相似文献   

10.
我看幽默     
老爸从欧洲回来后,感慨万端,除了对那些老外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大加赞赏外,也深深被他们幽默的社会风尚所吸引。西方人的幽默,可谓无处不在,从一个人的穿着、动作、表情、言语,到马路上的广告贴画或者别的什么,都充满了幽默的明快色调。比方如,在中国,汽车尾部大多写着:“保持车距”。顶多有个什么“请勿吻我。”而在英国,人们会变着花样想尽办法与自己的“跟屁虫”幽默一下。小迷你汽车会贴着:“嘿,不要欺负我,我老爸在你后面!”大车子则是:“我的屁有毒哦!'’或是“对不起,我也迷路了”等等,让人一看就会心一笑,敬而远之。这些标语都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被拆了!住了50多年啊,我当时心全空了,就在那一年我开始画胡同。”杨沛在北京爱泼斯坦90地名遗产胡同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很激动地说了这段话。在这个研讨会上大家都觉得对北京的胡同遗产保护有自己的话要说,那份真情实感源自于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执著。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旅游》2004,(7)
《旅游》编辑同志: 您们好! 我是一个成都的读者,从1979年《旅游》创刊开始就一直读你们的杂志,到现在从未间断过。 而峨眉山,应该可以说是我最熟悉的一个景点了,从60年代末第一次去峨眉山旅游,到现在至少也有十几次了。因此,对有关峨眉山的报道也都十分关心。在《旅游》2004年6期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旅”的专题报道中,在第37页关于峨眉山的《旅游》关照里  相似文献   

13.
诱惑     
这几周数学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妈妈大发脾气, 说,就是电视害了我,并严禁我再看电视。这个禁令对我这个铁杆电视迷来说,简直是个噩耗。昨天,好朋友悄悄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江苏电视台每周日上午10:00又开始重播《还珠格格》,你可要想办法看看哦!” (笔者告白:我这个好朋友啊,跟我一样,不仅是电视迷,而且还是小燕子的忠实观众,不论这个电视剧播放多少遍,我们都是百看不厌,而且还约定好第二天要互相交流,评论剧情。) 我满脸兴奋地说:“太好了,又可以看到小燕子姐姐了!”“别高兴太早,你不是说妈妈不让看电视了吗?”好朋友善意地提醒说。“对啊!妈妈的禁令怎么忘了,我可不能给朋友看  相似文献   

14.
“妈!我回来了!“我一进门便叫道。您从厨房里走出来,问我:“今天上课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通常,我进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而我也只是不耐烦地点点头。平时每次让您在考验上签字,如果考得好(但不是满分),您便会帮我分析哪些分不该丢;如果考得分数不理想,您就先问我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再问我有多少不会做,现在懂不懂,并叮嘱我一定要认真订正。“妈妈,真唠叨。我都是初二的学生了,怎么会连分析考卷都不会呢?再  相似文献   

15.
烛光中的爱     
“雨欣吗?真对不起,你的生日晚宴我可能去不成了。我弟弟刚从南京回来,让我去车站接他。”电话那头的莉莉挺无奈的。她也知道雨欣这个幼年丧父的贫家女孩是多么渴盼呵护与关爱。雨欣低垂下长长的睫毛,心里闪过一丝失落。“咚咚!”有人敲门!温暖涌向心头,喜悦冲上眉梢,雨欣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走向门去。门开了。“生日快乐!”十张灿烂的笑脸,一样真诚的祝福他们如约而至了。“雨欣,瞧,你最喜欢的散文集,席慕容的!”“雨欣,我带来了个大蛋糕!”小雯挺实际的。“雨欣,愿你像这花一样芬芳美丽!”  相似文献   

16.
生命畅想曲     
是风弹拨了窗前的彩色晶亮的小铃儿,还是精美错落的小铃儿唤来了闲荡无主的风,铃儿丁当,风儿沉醉,在风与铃的共振中,我的思绪伴着这铃声飘得很远很远……“圆是复杂的几何图形!”“复杂?”“是的。它包罗万象!”说完,肖老师拿着圆规,随着他那轻巧、娴熟的一动,一个圆便跃入我的眼帘。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可试了好几次,都未成功。“我画了三十年都不能画好,你又怎么能呢?”  相似文献   

17.
心曲姐姐:您好!去年姐姐因肺癌去世给我很大打击,从那开始我一直失眠。老是在这个阴影里走不出来。我觉得应该是自己死而不是姐姐。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学习不好,长相不好……现在却活着。姐姐刚刚大二,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看猪     
女儿过生日,一个日本朋友送了一幅画当作礼物,上面竟然画着一头野猪。这真的把我弄得莫名其妙:"画得真好!可是,我女儿不属猪啊,为什么要送这个呢?"后来才知道,日本文化中,"猪"的意思和我们的理解很不一样。"你是猪!"这种在中国人看来带  相似文献   

19.
徐珣 《文史天地》2005,(1):56-57
我的父亲徐寿征,早年辗转在几家烟厂打工,由于只上过两年私塾,左腿又微跛,总是生活不景气。但是家父却以收藏“烟画”,而名扬大江南北,以至落得个响当当的诨名“烟画大王”!  相似文献   

20.
来信     
走,我们“恶搞”去!迄今为止,至少有三本周刊选定的年度封面人物,都和网络有关,美国时代周刊的“YOU”,香港亚洲周刊的“中国网民”以及南方人物周刊的“胡·钰.COM”。显然,不同的视角,都将目光集中在网络以及伴随而来的传播载体和手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网络红人的群雄并起,“恶搞”现象的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