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9,(8)
墨拓唐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及宋米芾四家法书散页,汇装一册,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帖前有题签二:一为"宋拓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明莫云卿藏本顾光旭书籤";一为"宋拓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明莫云卿藏本试砚斋收",下钤"王文治"一印。帖后有明人钱德孚嘉靖三年(1524年)、钟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莫云卿、董其昌、陆树声(存斋)以及清人毕泷(竹癡)、王文治、褚德彝等人题跋、观款数则和收藏印记若干。帖中收有颜真卿书《祭伯文稿》、《祭侄文稿》、《鹿脯》及《寒食》诸帖,柳公权书《泥甚》帖,白居易书尺牍及《春游》诗一首,米芾书尺牍  相似文献   

2.
《文献》2020,(4)
尺牍选本的编刊在明末成为一时风气,经历鼎革之际的急剧衰退,继而于顺治末康熙初年再次兴起。其中,清初新刊的三部尺牍选本《尺牍初征》《尺牍新钞》与《尺牍新语》非常盛行,大获商业上的成功。以上各书皆以"新"为编纂旨趣,足见对原创性之重视,但又有研究者指出《新语》是对《新钞》的恶劣"盗版",二者之编刊存在复杂的纠葛关系。那么,为何"盗版"能如此畅销,又如何在续编的出版上抢占了先机?显然,将《新语》三编置于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背景之下,详细考察其编纂问题,才可能对上述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新语》初编以刊本著作为主要材源,并加入少量包括编者在内的时人作品,这是承袭明末尺牍选本中十分常见的手法;为提升选本的商业竞争力,《新语》续编采取以下策略:充分发挥编辑群的人脉资源,获取大量时人作品,并在评点等副文本中披露作品来源及选本编纂过程,借此与读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该系列尺牍选本在取材与编法上的新变反映了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发展的脉络。选本对收录作品篇幅长短倾向的调整,一方面是清初文坛主流的古文观念波及尺牍文体的体现,另一方面恐怕是尺牍文体自身的缺陷难以克服,选家试图借助文体边界模糊的"书"文体作品来增强选本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世伟 《文献》2002,(1):137-153
一、尺牍释名及尺牍文献的起源 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七片部云:"牍,书版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牍,专谓用于书者."先秦时《周礼》、《仪礼》中多有版、方之词,皆牍之谓也.  相似文献   

4.
金煜 《收藏家》2003,(11):28-30
明代书法承续元人之风,崇尚“二王”与“赵体”,大体上有早、中、晚期之分。其中地域书风似更为突出。明初之“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各有千秋:宋克与倪瓒、杨维桢相友善,书有“二王”意,章草尤佳,为“三宋”之首;宋璲兼善诸体,笔法沉雄而挺健;宋广则善草书,笔势连绵,书宗张旭、怀素。“二沈”兄弟(沈度、沈粲)之书风靡朝野,更由于明成祖朱棣将沈度誉为“我朝王羲之”,使“台阁体”逐渐成势,书风严整而婉丽,虽大有可观之处,而于丰富流派,个性竞起之势则不逮中期。而后吴门书派声势浩大,这是由于沈周,李应祯等承宋克(苏州人)余风,传至祝允明、文征明而蓬勃发展起来,其书法骨干亦是画坛精英,这种书画合流与  相似文献   

5.
1979年6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经辽宁省文史馆陈再励先生介绍,征集到一部南宋拓《淳化阁帖》。此帖计十卷,麻纸呈黄色,墨色较重,钤有"晋府图书"、"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书画印"、"安雅堂真赏"、"岭南潘氏宝琴斋珍藏书画之印"、‘‘潘仕成收藏金石文字之印信"、"潘德畲审定"、"伍元蕙审定金石文字"、"伍(?)荃  相似文献   

6.
《尔雅》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书。自汉迄于宋,研究《尔雅》最有成就的著作当推晋郭璞的《尔雅注》和宋邢昺的《尔雅疏》。北宋以前,经注与经疏的雕版皆分别单行刊刻,而到南宋始合注疏为一书,《尔雅》正如此。王应麟《玉海》云咸平四年(1001)九月,邢昺上《孝经》、《论语》、《尔雅》正义诸书,十月九日命杭州镂板,是应为《尔雅》单疏本的刊刻之始。 《中国版刻图录》中收录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尔雅》单疏本图版一幅。并附说明曰:“传世《尔雅》单疏宋刻本有三帙。1、黄氏士礼居藏本。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用此本,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善本中,有一种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周易集解》。该书有清陈鳣、黄丕烈、吴骞等人多处批校题跋,又经过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钱镜塘收藏、研究和手批,堪称珍本。《周易集解》自成书以来,卷数、版本众说纷纭,其中以十卷本和十七卷本两说相持不下。毛氏自己收藏有宋刻本和影宋抄本十卷本《周易集解》,按理毛氏应用此为底本刻书,但是事实上,汲古阁所刻印的《周易集解》却有不同卷数的几种版本,且与其收藏的版本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通过研究此浙博藏本及其上诸多跋文,论证分析《周易集解》版本流传之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南宋高宗时期内府收藏印――绍兴印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辨识了"绍兴"连珠印、"希世藏"印、"内府书印"印及"睿思东阁"印的印文形态,分析了单印、二印、三印及多印的绍兴印组合的特点,探究了各印钤盖的标准位与非常位,从而初步确认了绍兴御府印在印文、组合、位置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格式。以这个基本格式为参照,作者讨论了混杂在绍兴御府印中一些"问题印"的真伪。又通过与周密《思陵书画记》比照,发现该书有关绍兴御府印格式的最原始记载与传世品上的绍兴印实迹之间的差异甚大,从而进一步追问,周氏所言到底道出了绍兴御府印的几多实情,流传到今天的古代书画上的绍兴御府印又具有多大程度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4年第9期《"中书门下之印"小考》一文,将吉林市博物馆藏的这方印定为宋代官印。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唐、五代、宋、辽、金都有"中书门下"机构的设置。唐代官印较小,多鼻纽,印文多用小篆,此印显非唐物。与宋代官印对比,以下几点差别也较明显:一,宋印开始用九叠篆,但仍有唐代遗意,笔画浑厚自如;此印笔画平直,棱角分明,显得呆板。二,宋印多有背款,不仅刻铸印年月,还刻  相似文献   

10.
游仙诗     
《收藏家》2019,(12)
<正>水墨纸本尺寸:31×583厘米题识:壬戌书于清真瑞图。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丘壑中说明:《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986页37号印、38号印。收藏印鉴:1、王鸿绪《云间王鸿绪鉴定印》:《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114页30号、P113页2号印。2、孙星衍《孙氏伯渊》:《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857页2号印;《丁末对策上第》:P858页10号印。3、吴湖帆《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304页。4、朱祖谋《小玲珑山馆》:《中国书画印鉴款识》P276页1号印。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题杨太真墓》佚诗手迹,原藏海阳戴氏,今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佚诗为洒金笺所书,纵30、横74.2厘米。全诗计七言绝句八首,末署"道光丁亥八月福州林则徐过此因题",下钤白文篆书"林则徐印"及朱文篆书"少穆"二印,左下角钤白文篆书"海阳戴云章书画珍藏"。全诗书法秀逸清峭,是传世林氏行楷中精品(图版柒)。  相似文献   

12.
《尚书注疏》二十卷,“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上鱼尾下刻“尚书疏卷第几”。钤“张鈎衡印”等印记。即《择是居丛书》影刻之底本。张钧衡跋云:“今得天一阁藏八行本,与《礼记》行款同,宋椠宋印,字大悦目,即行覆刻,以贻後学。”张氏所谓《礼记》指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礼记正义》。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4,(4)
<正>稿本《随园手翰》(索书号17738)今藏国家图书馆,后附《简斋的笔三札》,收有袁枚致法式善①书信七札,致王葑亭书信一札。《随园手翰》封面注明"己未夏日,钱泳题",钤"钱梅溪印"白文方印、"立群"朱文方印②。《简斋的笔三札》封面注:"诗龛命题,蒋和。"③法式善与袁枚交往甚密,书信往来频繁。他在《检阅笪绳斋诗龛图卷概然赋诗兼忆题图诸知好》其二中说:"袁翁致我书,前后三十封"(《存素堂集二集》卷一);在《题朋旧尺牍后》之《袁子才太史》中说:"前后寄余三十牍,中  相似文献   

14.
大玩儿家     
邓丁三 《收藏家》2013,(12):J0014-J0029
很早以前,艺术品收藏就成了封建皇室、贵族的专享。从清宫《造办处陈设档》、《石渠宝笈》中数不尽数的奇珍异宝,上溯到宋《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从唐太宗穷敛天下王羲之真迹上溯到秦始皇终于追寻到价值连城的随侯珠、和氏璧。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宋版书的价值,足以用国宝来形容。据估计,中国大陆现有宋版书在1700种左右。国家图书馆宋元版书有1600部,宋版总册数在3000左右。台北故宫的宋版为明清两朝帝王收藏,大多完整保存,故200部就有3000册宋版。另外,上海博物馆和台北的中央图书馆也有200部左右的宋版。我国地方省图书馆所藏宋版书普遍较少,若有一册两册,已是"奇货可居"。如山东省图书馆历史百年,也仅藏5部宋版书,湖南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6,(1)
天一阁藏顾广圻校《仪礼注疏》,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北京国子监刻崇祯重修《十三经注疏》本,校本主要是宋刻单疏本《仪礼疏》,并参校影宋抄本《仪礼要义》等书。是书经顾广圻数度批校,校改不下千处。顾广圻是张敦仁汇刻《仪礼注疏》、汪士钟刻《仪礼疏》的实际主持者。张本所用的宋本疏,并非直接来自宋本,其依据即为天一阁藏的顾校本;而汪刻虽然号称"覆宋",但其实对宋本有大量有意识的校改,其校改痕迹也保留在顾校本中。另外,段玉裁、阮元所依据的单疏本均来自顾校本。一般认为,顾广圻校勘古籍以不轻易改动原文为特色,但从该书来看,他的校勘思想或许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1)
<正>北宋刊《重广会史》一百卷在国内久已失传,此帙曾人藏朝鲜,后又流入日本,昭和三年(1928)由育德财团影印出版,附日文《景宋本〈重广会史〉解题》,才重传于世。是书钤有二印:卷首钤"经筵"印(图一);卷末钤"高丽国十四叶辛巳岁藏书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大辽乾统元年(1101)"印(图二)。"高丽国"印易识,而"经筵"印难晓。考虑到藏章印记是时代的产物,对考定书籍的版刻年代及流传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不揣浅陋,欲将"经筵"印考个究竟,以解心中谜团。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 《文献》1999,(3):273-275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的一部词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考证,此书出现在南宋庆元年间以前.它对元明词坛影响极大.然而,今通行的本子,署名则颇为混乱: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的,有署名"宋何士信辑"的,有署"宋何士信辑,顾从敬编次"的,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明顾从敬编次"的,有的则说明"不著编撰者名字".不一而足,其中不少是错误署名,不可不加辨析.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翼堂"朱文印一枚,款署"又栩";又一方白文"臣诒谋印",款亦署"又栩",两石均高7.2厘米,寿山石。《幼学琼林·卷二·父子》有"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句,"燕翼贻谋"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陈奂注释:"诒,遗也;燕,安;翼,敬。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宋王栐撰有《燕翼诒谋录》五卷。"翼堂""臣诒谋印"当为对章无疑,印主失考。叶铭《广印人传》载濮森"字又栩,钱塘(今杭州)人。工刻印,专宗浙派,秀逸有致。不轻为人作。"有资料说濮森生于1827年,卒年不详。号梅龛主人,为晚清篆  相似文献   

20.
真德秀有诗文集《西山文集》传世,但其所收真氏诗文并不全面.《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等总集曾对真氏诗文进行了辑补,但依然有所遗漏.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又辑补了真德秀诗文十篇,包括《送夏元鼎归雁山》《赠夏元鼎》《卫生歌并序》《吊屈原赋》《项氏孝友堂记》《师友尺牍序》《跋宋大中祥符授彭齐秘书郎零陵令诰》《与汪叔耕小简》《题王伯恭像》《读潘家乘书默成公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