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登 《世界遗产》2014,(10):24-29
一谈到福建人,我们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商人的形象,长期的海上贸易让福建人被冠以优秀商人的形象。然而从古到今,福建人其实还有一张“农业面孔”,他们在农业上所花费的心力,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输于经商。  相似文献   

2.
武汉商人的公益事业与慈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商人地位低下,名声亦不太好听,影响至今,社会上仍流行着“无商不奸”的偏见.为提高地位,改变形象,传统商人拼命积累财富,通过钱权交易,操纵社会地位和声望较高的人,达到“交通王侯,力过支势”的目的.为了引来人们羡慕的目光,他们常做一些“露富”的举动,千金买笑,万钱掷赌,盛大的祝寿活动,讲究排场的婚丧仪式,种种奢侈豪举,都是他们炫耀实力,扩大影响的方式.到了晚清,财政困难和官场腐败迫使政府卖官鬻爵以谋取经费,这就为商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自己形象增加了一条渠道,即通过“报效”和“捐纳”获得功名与官衔,在名义上可厕身于绅士阶级,在与政府做生意和讨论问题时可与同级官吏平起平坐.除了这些方式以外,许多商人受“富好行德”传统道德的熏陶,造福桑梓,周济贫民,捐赠国家,以为国  相似文献   

3.
正一何振岱,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福建福州人。他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尤以诗词成就最高,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近代可谓独树一帜。陈懋鼎,福建福州人,被誉为清末民初的奇才。他除了是一位诗人、翻译家、外交官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清末帝师陈宝琛的大侄子。他的父亲陈宝8),当年因为与陈懋鼎、还有另一位弟弟陈宝璐,同时考上进士,被称为"同榜三进士"而艳称一时。陈懋鼎与何振岱一样,都是福州人,  相似文献   

4.
王来特 《清史研究》2015,(2):137-149
"唐船商人"是近世时期活动在东亚海域贸易最前线的人群,亦是处在清朝对日贸易体系最基层的群体,然而关于这一群体,特别是他们在海域贸易活动中的位置和处境迄今鲜有深入的综合性研究。本文通过日本史料所存清朝官方颁发的出海许可证书、日本长崎有关唐船的进出港档案,以及唐通事教科书等文献,考察在清朝出海管理体制下赴日商人的地位,同时揭示他们在中日双方国家权力的挤压间挣扎求生的处境,进而尝试对这一群体的历史形象重新进行修正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清代历时268年,共编有四部《福建通志》,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郑开极所纂的64卷;乾隆二年(1737年)谢道承所纂的83卷;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沈廷芳主纂的92卷;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所纂的278卷。这四部志书编者,除沈廷芳系浙江人外.其余三位均为福州人。因民国陈衍所纂《福建通志&;#183;列传》对他们介绍多语焉不详.且有失实之处。今就所知,特撰此文,以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6.
1月23日.由《时尚先生》倾力打造的2007年度"时尚先生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展览馆震撼登场。2007年的"时尚先生"们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个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充沛、越来越昂扬的时代形象。他们的工作领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用睿智的思想为社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他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用优雅的出场表达心中对完美生活的诠释;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对环保、慈善等公益事业都有一份甘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共同注视那些令人期待已久的面孔——韩三平、海岩、任贤齐、沈南鹏、白云  相似文献   

7.
朱申春 《收藏家》2008,(9):39-42
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利用各种木料,雕成各种形象的艺术品。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相似文献   

8.
正走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通向鸟巢道路两旁的小灯都是小"鸟巢"造型。这是一个缓缓上坡的过程,稍微的心跳加速让观众有种朝圣的兴奋。这是每个进入鸟巢的人共同的感受。在被独特的设计外表所震撼之后,通过宏伟的大门,嘈杂和喧闹都消退了,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碗型的看台,能让他们在任何角落,以最舒适的角度和方式去欣赏赛场。  相似文献   

9.
一1 938年日本侵略者疯狂轰炸武汉 ,我的长辈们为安全起见 ,送我们到香港去避乱。当时广州也被日机轰炸得厉害 ,广州大学在香港设了分教处 ,学校大部分的图书仪器都已运往香港分教处 ,主要教授多半也在香港。这年秋天 ,广州大学分教处在香港招生 ,我便赶紧报了名。因为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愿望 (我父亲曹云阶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他不太愿意让我读书 ,而要我继承他的“事业” ,我为此颇感抑郁 ) ,现在有了到香港上大学的机会 ,我怎能轻易放过 ?通过考试 ,我进了广州大学政治系。二当时的香港是许多民主革命前辈、进步文人学者集中的地方。柳亚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系列满文档案和俄国东正教团的资料,考察了1764-1780年间被清朝的卡伦守卫从新疆、蒙古和黑龙江等边疆缉获的俄罗斯逃人的经历:他们跨境到中国后,先被押解到北京,随后流放到福建和广东;最后,有些人成为福州或广州驻防八旗的披甲,有些人沦为当地八旗兵丁的奴隶。这一在清代中俄关系史中鲜为人知的侧面,不仅能展现自《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有关"逃人遣返"条款的执行情况,还将揭示18世纪后期清朝边疆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