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卞利 《中华遗产》2013,(11):125-125
在晋中的巨商豪族中,最先发迹的很可能就是灵石县静升村的王氏家族。王氏族人外出经商约起于景泰年间(1450-1456年),至六世的王贤已是“本乡富家翁”。隆庆五年(1571年).塞外鞑靼俺达部与明朝议和,长城各口外开始茶马互市,王氏十一世王新命和十二世王大纪和王大清等人抓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2.
康薇艾 《文史月刊》2002,(12):41-41
1987年7月1日下午,我和县志办的李德茂同志特意访问了灵石县政协常委、民革灵石县主委、原国民党三十四军四十五师师长王维桢先生。在县文化馆收发室里,王维桢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侯马战役失败的经过以及他个人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3.
1999年3月30日上午,坐落在灵石县苏溪村的资寿寺门前,人头攒动,鼓乐喧天。寺旁的树木也如喜悦的人群一样,披上了绿装,期待着一件喜事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穷并快乐着     
1964年,我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翠峰镇一个叫牛王庙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5.
《文史月刊》2008,(3):I0002-I0002
山西灵石冯家坛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灵石县翠峰镇小庄村。井田北部与灵石县水峪煤矿相邻,西部与马和煤矿相连。井田面积为5.4km^2,批准煤层为2#、4#,均为主焦煤。矿井距灵石县城约6km,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6.
正1982年7月17日,我正在介休县张兰公社张兰大队采访,18日中午采访结束回到介休县城,住在介休县招待所。刚刚洗去一身的尘土,正躺在床上看书时,房间的电话铃声响了。电话通知我说,山西省副省长赵军一行在灵石县考察,赵军想让我陪他在灵石走走。挂了电  相似文献   

7.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部边沿的灵石县,灵石县地处汾河峡谷两岸,全境为土石山区,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现人口23.5万,共18个乡镇,316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古镇,是2003年11月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静升古镇文物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可开发的远大前景,而且对推动县域旅游和服务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静升,古名旌善。位于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处的丘陵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5,(1)
1982年4月,当我还在中共灵石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决定让我担任党史、县志办公室主,负责主编《灵石县志》,从此即肩负起编史修志的使命,至今已有10个春秋,面对已经正式出版的《灵石县志》,不禁想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句。回顾几年来的战斗历程,我深感任务是艰巨的,道路是曲折的,成果是辉煌的。修志难,成信史传千秋万代更难,必须具有坚强的事业精神。掌握丰富的县情资料,运用科学的编纂方法,才能完成功垂千古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9日下午2时,3只大木箱从台湾运到上海,箱子里装的是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被盗的十八罗汉头像。这批罗汉头像是怎么流落到台湾,又怎么费尽周折重新回归祖国大陆的呢?事情要回溯到1993年。一山西太原以南约150公里处有一个灵石县,资寿寺坐落在县城东面10公里处的苏溪村。寺院创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以后在明代又大规模进行了整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三大士殿中,除了供奉着“三大士”外,还有十六罗汉及两童子共18尊全身佛像,这些佛像均为明代泥彩塑,系我国现存明代…  相似文献   

11.
正灵石县东南20余里有高壁岭,又名韩侯岭、韩信岭,地处险要,曾为山西南北交通之要隘,自汉以来就是长安太原驿道的重要节点。唐杜佑《通典·州郡九》汾州目:"灵石县:…今县东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险固之处。"《大清  相似文献   

12.
近世以后继葡萄牙人之后到日本经商的欧洲人是西班牙人。然而,日西贸易仅在短时间内有过繁荣,而大部分时候是凋萎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日、西两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又有其他在日经商的欧洲国家的竞争与破坏。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38年的事,时间已过了半个世纪.我当时是其中的学员,年龄仅13岁.这还得先从长城部和长城剧团说起.决死二纵队1938年的番号叫长城部,大概在1938年6月初,司令部和中心区从汾西县的暖泉头村,开到汾西县的前后王堤、灵石县的沟二里、泉子坪、上下黄堆一带(沟二里、泉子坪、上下黄堆1938年属(阝显)县管,1953年划归灵石县管),在这一带住了约半年.“七·七”抗战一周年、1938年的双十节(10月10日),还有决死队成立一周年纪念都在这一带度过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曾多次看过八路军的文艺演出,如“人命贩子”、“还我的孩子”一些反映日本人民反战情绪的剧目,还有音乐歌舞等.在抗日战争一周年过后,长城部选派人员去八路军某部培训,学习演剧歌舞.  相似文献   

14.
正在灵石县夏门村梁家古堡后堡门外,有一座"棲吾身"院,是清道光年间监察御史梁中靖的故居。夏门村距"灵石口"(三弯口)约五里地,因大禹治水打通的石壁所凿之处恰似"门"状,为纪念大禹,故将治水之处三弯口北湖边的这个村庄命名为夏门(见《灵石县志》)。明嘉靖年间,梁家始祖梁福山(厚光)由陕西渭南县迁居山西灵石县街北里夏门村。从此,梁家人就在这大禹治水、开启夏朝之门、留下祖先足迹的夏门村扎了根。  相似文献   

15.
大禹治水 始于夏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是从汾河开始的,重点工程在灵石县夏门,遗址遗迹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灵石县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 ,南邻霍州 ,东依太岳山脉 ,西靠吕梁山脉。旌介村位于灵石县东北部 ,太岳山山麓 ,与介休县毗邻。1985年在这里发掘了商代墓葬[1],1986年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灵石旌介商代遗址再次进行了勘探 ,钻探面积4万平方米。发现从商代至汉代的土坑竖穴墓54座 ,其中不规则墓葬14座 ,砖室墓5座。当年冬季 ,钻探区域内发生墓葬被盗事件。1987年4~6月对钻探的墓葬区内部分墓葬和遗迹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西周时期粮仓钻探资料表明在墓葬区的东南部 ,距1985年发掘商代墓葬东南150米处40米见方的范围内 ,分布有6座圆形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18.
夫之 《文史春秋》2008,(7):62-64
由经商而经国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做生意的人经过千辛万苦和数代人的努力,积聚起富可敌国的巨大财富,再经过若干年的宦海沉浮,终于登上高位,经管国家;其二是把做生意的手段用于经管国家,即视经国为经商。这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来看,似乎并不构成矛盾,经商者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经商的手段用于国家管理同样有效。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曾发生过由经商而经国的事,但最终是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9.
马伟 《文史月刊》2007,(11):42-44
"旺财主"见好就收古人说:日盈而蚀,月满则亏,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说得都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经商做买卖,也同样不可能一直如日中天。见好就收,说起来容易,做起  相似文献   

20.
何令祚 《文史月刊》2014,(12):73-76
出山西省城太原市南行150公里,有一灵石县,县名源于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为隋文帝北巡途中所知,乃以石立县。从灵石县城沿汾河谷道驱车北行十余分钟就到了两渡村。古时汾河流经村之两侧,村民出行需摆渡两次,该村由此得名。后有何氏乡绅捐资建成一座石桥——秋晴桥,横越汾河,贯通两岸,村民才得以摆脱出行需两渡之苦。两渡是一个有4800口人的村落,两渡何氏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