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宇 《沧桑》2014,(4):101-102
契约文书作为我国民间社会的法律文件和私家档案,它是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在基层社会运作的直接反映,可补政书、典章、史志和其他公私文献的缺憾。近几年,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搜集到了清代山西5067件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主要囊括了卖契、典契、委托书、遗嘱、赡养文书、纠纷合同、分产文书、布告、归并地约、公议文约等类型。它们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贯穿整个清代直至民国;就地区分布来说,遍布晋南、晋北、晋中、晋西、晋东南各个地区。这些契约文书细致地反映了清代山西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被誉为山西的"民间正史"。由此可见,清代山西契约文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冥契是家属为亡者在冥界购买阴宅的一种契约文书。考古证实,西夏时期民众有在墓葬中放置冥契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对武威西夏墓出土的两块冥契考证,认为西夏丧葬仪轨中的冥契完全是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从其行文格式来看,当来源于中原地区的宋朝。  相似文献   

3.
<正>明清民间文书历来被誉为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生活的"活标本",近年来更是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新生长点。最近出版的国家清史文献项目成果、张建民教授主编的《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以下简称《熊氏契约》),从史料价值和整理水准两方面看来,都极富特色,值得关注。《熊氏契约》所辑文书,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来源可靠,系统完整。它出自湖北天门县岳口镇一个熊氏家庭,契约文书不仅归户十分明确,而且持续  相似文献   

4.
沁源县王氏家族地契一套,记录了150年间当地契约行文规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契约文书有着特定的形式与内容,对文书的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对这些契约文书的整理和考释,既能了解清代以降沁源田宅契文的规范过程,又可管窥我国近代合同法、物权法和税务法等的发展历程,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5.
清代契约文书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契约文书是指订立发生一定权力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写成的文书,诸如合同、协议书等。在古代,契约关系是民间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之一,诸多事务需要通过立定契约的形式得以确定。现存的清代契约种类很多,有买卖契约、  相似文献   

6.
高劲松 《东方收藏》2023,(10):75-77
在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数千件契约文书中,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广昌县的张殿酬家族契约文书整体性强、归户性好。该批次文书共计65件,其起止时间从清雍正元年(1723)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中有多件书写为典卖水田契的文书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此,文章将结合契约文书本身对典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述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玉 《文物春秋》2005,2(1):61-69
土地契约是历代民间重要的文书,柬鹿县张氏家族保存有契约文书120余张,历明末崇祯年间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时间跨越300余年。契约文书中有买卖房地的地契、典当房地的典契以及分家析产的 分单、日常生活来往账簿等,几乎涉及民间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反映华北农村经济生活的珍贵原始文献,有 着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笔者对这些契约文书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被运用至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等诸多研究领域。契约文书揭示了中国历史最真实的样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尤其是乡土社会所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同时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更为深层的理解。正是契约文书的多样性,导致学界使用材料的时候出现了诸多学术分歧,例如典与活卖关系、地价、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土地权利分层,等等。受到契约类书的传播、官方层面对于官版契纸的推行以及"法语"、"法谚"、契约中的"套语"等民间习惯的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契约文书又呈现出统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年间,太原县(今晋源区和小店区)有四所著名的小学,即太原县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二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三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四区高等小学校。当时,这四所小学是太原县的高等学府,优秀校长倍出,著名教师云集,勤奋学子齐聚,办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较高,从1920年至1937年,短短十几年时间,培养了好多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太原县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相似文献   

10.
今人说的契约与古文书学说的"书契",是内涵、外延都各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契约是一种约定,但并非所有约定都是契约,如家训、族规、乡约、政府策命、丹书铁券等等就不是契约。契约是凭证,但并非所有的凭证都是契约。出入关津的凭证,官府仓库的出纳取予的凭证就不是契约。常被人视为契约的青铜器卫盉、散氏盘、曶鼎铭文都是青铜器主人单方面铸造,记述其生产过程的记叙文,都不是契约。我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简牍契,为数不多,内容非常简约。魏晋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纸本契约取代简牍契约。纸本契券总体上远比简牍本契券完善,也更为普及。唐贞观末、永徽年间以后,契约文书才普遍自称为"契",此前则多称为"券"。唐以后传世文献所说的契约,不同于古文书学所说的"书契",而与今人所说的"契约"大体同义。从简牍时代进入纸本文书时代后,"书两札刻其侧"的"书契"历史早早结束了,而契约的历史却方兴未艾。最初的契约通常是一式两份,战国孟尝君食客冯谖于薛烧债券故事就有一个"合券"过程,东汉樊重、北魏李元忠的焚券,就已是债权人自行焚券,一焚了之,表明其时的债券多数已是"单契",由债权人收执。  相似文献   

11.
明清契尾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文 《史学月刊》2007,(6):130-132
契尾是什么?多数人不太清楚,只知道在田宅买卖中有契约文书。契约文书有买卖双方签订的私契(白契)和官契(赤契)。契约经政府认可,办理过户交割手续,并需缴纳一定的契税,这种契税单称之为契尾。简言之,契尾即买卖田宅时,政府征收契税后的收税凭证。名,有些未填契尾编号,也有契尾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博物馆藏契约文书中,有数十张清代、民国时期南昌城区内房产契约文书。光绪二十三年《李世恩堂杜卖店屋契》揭示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家族对官地的开发与利用;同治至民国时期凤凰坡店屋卖契,反映出商业家族的兴衰与城市面貌的变迁;道光至民国时期的干氏家族杜卖店房契折射出居住于干家大屋的干氏家族的兴衰之路。这些店房宅契见证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南昌城市与家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浙江嘉兴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清末至民国间嘉兴地区的土地契约文书,其中一套"五联式"的,出现了前半部分红契、官契纸和契尾的时间为宣统,后半部分验契执照和验契票据的时间为民国三年的情况,反映了嘉兴清末至民国初年间政权变更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民间的土地所有权关系和土地交易程序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徐水县新发现一批连氏家族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至1952年,内容包括土地买卖契、分家契和土地房产等,共24件。这批材料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契税制度和经济状况以及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乾隆、同治、中华民国和建国初年的官制契纸,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研究当时的契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析安徽潜山县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土地契约。这些契约不仅是土地、房产及其附属物变更权利的证明,而且还可以当典当文书使用,真实地反映了安徽潜山历史上这些时期土地所有权的制度、权属变更以及土地的管理,是当时农村经济交往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祯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如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契约整理研究的成果。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是相当辛苦的一项工作,但意义重大。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在此,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作一梳理回顾,以便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社会,民间日常生活中的财产关系甚至一些身份关系经常以契约的形式来缔结,从而使得契约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之一。现存元代契约文书的类型,涉及买卖契约、典卖契约、交换契约、借贷契约、租佃契约、雇佣契约、租赁契约、合伙契约、婚姻契约、析产文约、收养契约、解纷文约等。按刊布时间来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陆续刊布了一些元代契约;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近十年,  相似文献   

19.
许智范  刘禄山 《南方文物》2006,1(1):103-112,85
民间契约文书包括民间契约和其他民间文书,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民事交往及经济交易中所订立的各式契约;(二)与各式契约活动相关的、民间收执的各类票据书证之类;(三)族谱、诉讼状、碑铭和家书之类的各类民间私撰文书。民间契约文书细致地反映了历史上民间生活的真实面貌,是官修“正史”之外的珍贵的“民间正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其价值日益受到国内外人文学界的重视。江西民间契约文书存世数量较大,文书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真实、细致地体现了江西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特点,是一座丰厚的学术资源宝库,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