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河南登封少林寺,现存历代碑刻数百方,其中有两方金代碑刻,人多疏记,兹略记之。少林寺西北1公里初祖庵,现存大殿为宋代建筑,殿后面壁庵内壁,镶嵌金代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刻石两件,一为《重修面壁庵记》,高48、宽107厘米,48行,满行22字,李纯甫撰文,性英楷书(图一)。一为《新修雪庭西舍记》,高45、宽78厘米,32行,满行19字,李纯甫撰文,德月楷书。(图二)。二石保存完好,内容虽为两石两事,但所议论乃相关联,可谓“姊妹篇”。  相似文献   

2.
山西,古称河东,为"表里山河,形胜之区",元代设置河东山西道宣慰司,为中书省直辖区.由于该区域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有关文献所涉滋繁,虽多收录于《全元文》之中,但仍有遗漏.笔者在翻阅碑刻文献中又发现元代所涉山西文献六则:漆伯善《宣慰谢公述修考妣功德之记》、王思诚《重修晋祠庙记》、魏初《辽州重修宣圣庙碑》、卢懋《义...  相似文献   

3.
定州开元寺塔内保存有37块碑刻,此碑是现存唯一一幢记录元代修塔历史的碑刻,记载了宪宗六年(1256年)那摩国师奉旨重修塔级、大德元年(1297年)达鲁花赤麦达达重修佛像之事,为我们研究定州开元寺塔历代维修情况及元代职官设置等方面提供了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会馆公所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清中叶达到鼎盛。文章以碑刻资料为考察中心,解读清代会馆、公所的习俗,挖掘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社会组织民俗的深刻内涵,为丰富清代社会民俗史和社会民俗学的研究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重修育才馆碑记》是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由山西监察御使王远宜撰立石,记述当年重修育才馆并抒发感慨和识见的一通难得的教育碑刻:碑高190厘米,宽80厘米,共20行,满行48字,寸楷,柳体,字迹俊秀,端正工整。现存山西省运城市大渠乡政府院内。立碑距今近400年,虽稍有残缺,但无伤大雅。碑中所蕴含的有关兴学育  相似文献   

6.
<正>定隆兴寺内的《大朝国师南无大士重修真定府大龙兴寺功德记》碑是一通重要的佛教碑刻,记录了蒙古汗国时期那摩国师的行状,是研究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前称为"大朝"的蒙古汗国,以及极受礼遇和尊信的那摩国师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为佛教史研究和正定隆兴寺的沿革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新津观音寺位于县城十五华里的九莲山,面临水,背依群山,风景秀美。据文献及庙内碑刻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南宋孝宗中期或光宗初年。但原寺在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代中叶重建,规模宏伟,殿宇增至十二重;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又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又遭破坏;同治、光绪年间,再经重修,以后由于天灾人祸,目前只存两殿——观音殿与毗卢殿。所幸这两殿皆系该寺精英,殿中明代壁画和雕塑保存均较完好。  相似文献   

8.
稷山青龙寺壁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龙寺位于山西稷山县城西八里城关公社马村大队,南临汾水,周围枣林环绕,田园如画,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内保存有元明两代精致的古代壁画,闻名国内。青龙寺是一座古老的庙宇,据县志和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修青龙寺碑文的记载,它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年)。1972年翻修大殿时,工人同志从下水道挖出一块碑刻,正面阴刻"勒赐青龙之寺工部尚书王政口",及三个跪侍人物。碑阴有"龙朔三年"造像铭。之后,青龙寺一再重修,如明  相似文献   

9.
山西会馆     
左宝 《文史月刊》2007,(12):56-57
明末,张家口"贾多山右(指山西)人",已是晋商活动的"市易边城"。山西商人在张家口经商时期,曾设多家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会馆  相似文献   

10.
清代山西会馆及山西会馆碑李中最近,河北省辛集市图书馆基建施工中,在原山西会馆旧址发现了一通立于民国七年的会馆记事碑。青石碑高203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团云碑额,无碑座出土。碑阳为楷书字体,共17行,满行50字,计约641字。山西文水县清代太...  相似文献   

11.
河北辛集市发现山西会馆碑李中河北省辛集市文管所最近,河北省辛集市图书馆在基建施工中,于原山西会馆遗址发现了一通立于民国七年的会馆记事碑。青石碑身高203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团云碑额,无碑座。碑阳为楷书字体,共17行,满行50字,共计641字...  相似文献   

12.
平凉城内曾有一座九天庙,于民国时期重修,并立有一通碑刻。此碑详细记述了重修九天庙的原因及经过,表达了人们对九天圣母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并对众人修庙之举给予极大肯定。本文对此碑内容进行了考释,并论述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ttambang的中文译名为什么不叫"巴德邦",而叫"马德望"?来到这里方解疑惑——此乃粤音潮音惹的祸。一路所见华人牌位,远比暹粒省的省府暹粒多得多,甚至还有重修于民国29年的华社会馆。散落在寺庙里  相似文献   

14.
1944年,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重修时,殿内的宋代壁塑毁坏殆尽,所幸上世纪20~40年代梁思成等学者拍摄了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杨立群 《沧桑》2014,(4):103-105
《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是研究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料,从其中收录的诸多碑刻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许多特点。其中关于城堡城防的内容对于考察当时的山西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主要通过《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关于城堡城防方面的碑刻记载来分析明清时期山西基层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44年,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重修时,殿内的宋代壁塑毁坏殆尽,所幸上世纪20~40年代梁思成等学者拍摄了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山西临猗县博物馆在维修临晋元代大堂工地中,发现了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碑刻,碑石为长方形,高71、长95、厚15厘米碑刻题名为《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由时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相似文献   

18.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前东西两侧碑亭内现分别立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御碑,然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的《敕建隆兴寺志》中,二碑亭内竖立的分别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汉、满文碑,二碑碑阳、碑阴的现状与记载明显不符。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此状成因系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六年(1781)隆兴寺奉敕大修时,钦工周元理为将乾隆御碑立于寺院显要位置,将原康熙五十二年(1713)满文碑碑阳文字打磨掉,改刻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于其上,碑阴亦随之进行了改动。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市区)纸坊村西南存有无梁阁一座、为祭玉帝而建,据阁下所立《重修玉帝阁碑》记载,其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  相似文献   

20.
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又名定觉寺碑,后人简称“宋君碑”,亦称“隋碑”,是南宫市现存最早的青石质碑刻,也是我国年代较早的碑刻之一。“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