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天在哪里?在星期六的上午,天阴沉沉的,我来到了梅花山踏青。梅花山我来过多次,但今天我想来找和以往不同的梅花山。走进梅花山,踏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三月的空气清凉而清新,但空气中并没有梅花那熟悉的香气。我抬头向远处望去,梅花山上的梅花已凋落了大半,树枝上只留下了嫩绿的小叶子。许是错过了梅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所以来的人不是很多,梅花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宁静,显得别有一番风  相似文献   

2.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估计多数的家长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没错,吃同一锅饭,住在同一屋檐下,又是从小一口一口地把孩子喂养大的,怎么可能不了解? 然而人们却从报端,从本刊《解码17岁》一文,以及从多种渠道中得知,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青少年自杀的悲剧;人们一次又一次听到了家长们呼天抢地的哭喊:“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其实,一位哲人早已说过:“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莫过于父母。不了解自己儿子的也莫过于父母。”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家长熟悉了那熟悉的一切,而没有想到熟悉中又出现了陌生。一句话,对自己的孩子没有适时地深入地科学地探究。时代已发展到了21世纪,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密集、讯息发达的时代,早已不是奉书本为金科玉律的时代,早已不是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媒体和网络,使人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辉 《名人传记》2018,(1):66-73
时间过得真快.没有想到认识冯骥才先生已超过三十年了。他送我的第一套书是《冯骥才选集》,时间为1986年7月7日。我们熟悉后,我不再叫他“冯先生”,而是叫“大冯”,一直叫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正>吴之冈,是屯留人民很熟悉的一个名字。这不仅是因为吴之冈是中共屯留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还因为吴之冈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屯留解放,就没有离开过屯留的这块热土,而且还担任过屯留县的县长,屯留的老百姓对他不仅了解而且感情至深。  相似文献   

5.
立冬后的朝阳今年依旧映照太平山下的繁华都会;无奈此际今年的阳光,仿佛已不再似昔日十一月的晴空。毕竟,这个季节,我们去过一处阳光虽然稀少、但生趣盎然的地方。那里没有污染、没有灾害、没有战争;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澎湃的瀑布、清澈的溪流,沃泽的梯田、壮健的牛马和千百年来在雨雾中默默耕耘的不同民族。翻着写生画稿,我重拾贵州的珍贵回忆。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的士人,对于长臂猿的认知可以说是既熟悉又矛盾的:在诗词中,长臂猿的啼鸣喻意了离愁和远行,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堪称妇孺皆知的千古佳句;而在绘画中,长臂猿又代表了长寿和野逸,以猿獐、猿鹤为题材的福寿画卷,一直是历代画师钟爱的题材。但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则会因为"猿猴"这样含混的概念表述,而忽视了长臂猿形象所特有的价值属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臂猿  相似文献   

7.
刘述卿 《百年潮》2012,(12):25-26
新中国成立后,我一直在外交战线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与李先念没有直接接触。但是,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很熟悉他的名字,也听说过关于他的一些事情。李先念曾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我过去也是新四军的,对新四军几个师长的名字很熟悉。后来,当然也听说过李先念的一些传奇故事,比如西路军的问题、解放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个德系车的忠实粉丝,我对奥迪Q7的喜爱,从它大约十年前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从喜欢它尊贵大气的设计,到喜欢它沉稳而不乏激情的操控和驾驶,以及欣赏它quattro#174;全时四驱系统的强大,它的每一处细节我都如数家珍,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熟悉它。春已至,一个想法瞬间在我脑海里迸裂开来:开着全新奥迪Q7去西藏走一遭如何?让自己来一段说  相似文献   

9.
<正>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武汉大学风景秀丽,具有天造地设的灵气。湖水荡漾,植被茂盛,四季鸟语花香,校园充满特色与活力,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理想园地。1938年来过武汉大学的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把珞珈山校园誉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武汉大学“流风甚美”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李小倩 《神州》2014,(15):13-13
流年岁月,日子总是在微风拂过的瞬间,便早已悄悄溜走;沧海桑田,古来万物早已随着时光的流去化为一抔黄土,一缕轻烟;似乎世间没有亘古永存的事物,似乎终有一天它们会消失在漫漫无际的宇宙之中,无论之前它们怎样繁华过;但终究,它们存在过,也许之前那些有形之物已消失殆尽或正将消失,但那流传下来的,伴随人类繁衍数千年的东西,早已根深蒂固在人类的思想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将一直存在,并不断传承给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它是我们精神的充实,是魂。  相似文献   

11.
周亚 《风景名胜》2010,(8):30-32
清华——中国每一个莘莘学子敬仰的神圣名词,曾经作为清华学子之一的我,更是引以为豪。 一晃已离开清华17年了,虽然还在北京工作,但一直再没有什么机会到校园里去,脑子里的母校依然还是原来上学时的影子。今天我又带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12.
范用的风范     
著名出版家范用生于1923年,借用他自己的话说,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20多年了。时下许多年轻的读者也许对他不熟悉,可在京城名流如云的文化圈子中,不晓得他的人却很少。范用自15岁进三联书店参加工作,在出版界干了整整50年,担任过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和三联书店总经理等职;上世纪70  相似文献   

13.
文锋 《文史春秋》2007,(7):22-24
熟悉中国抗战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八年抗战中,日军始终没有进攻过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实际上,日军曾计划在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五号作战",进攻四川,占领重庆、成都等地,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作战"计划未能实施。  相似文献   

14.
罗海岩 《百年潮》2011,(11):69-70
2003年10月10日子夜时分,京城暴雨倾盆。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雨中有一辆轿车从首都机场向北京医院疾驰,车上的人在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赶在老人闭上眼睛之前让他看一眼新书!车子停在医院住院部门前,他怀揣墨迹未干的新书,冒雨拾级而上,闯进了那个熟悉的房间。当新书展示在病床前时,老人已处弥留之际,人们的呼唤他或许能听到,但他的灵魂似已远行。三个多小时后.老人濡然而逝。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班固作《汉志》前有光武帝钦定图谶81篇,有别于从西汉到新莽时期的谶纬文献,故难以著录。  相似文献   

16.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经连续4个多小时抢救无效,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陈长江说:“毛主席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也没有向任何人交待过遗言.对他个人身后事的处理,他没有做任何交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想法,怎么处理请后人定夺,他并不在意.”  相似文献   

17.
生命之链:地球上隐形的脐带 人世是一条无尽头的路,是一部看不完的书,但源头却在这里,但它没有诉说.几万个世纪的繁衍和生息,多少重艰难曲折的演化,都变成了土地的年轮,没有丝毫的声张,于是,我们只能从无言的土地叩问一重重古老的往事.我们没有听到远古生命的呼吸,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岁月之风抽打着你,在元谋,一切都是缄默的,真实而漫长的历史往往不说话.我们面对熟悉的泥土,只能想象陌生而熟悉的身影和脚步.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此地,但是风景似乎永远在别处。旅行的意义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遥远的地方见识陌生的世界。很多年前,好像曾经流行过一句话:"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相似文献   

19.
<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这熟悉的曲调,这滚烫的旋律,唱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许多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匆匆走在那条熟悉得闭着眼都能走回去的路上,边走边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在幼儿园过得好吗?有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回去要跟他爸商量,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