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来要编纂的中国国家志取个什么名称,有多种意见,有叫“中华总志”的,有叫“中国通志”的。大多数意见认为应取名“一统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统志》(山鹰主编《邵长兴方志文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中华一统志》(范同寿:《时代呼唤的文化工程》,载《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3期)、《中国一统志》(苏长春:《关于编纂国家志的构想》,载《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6期)。我认为这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轮续志编纂工作也启动。在这种形势下,建议中指组应适时地筹划编纂国家志的大计。对此,我提出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的构想.作为一名方志老兵对方志事业的一份爱心.仅供中指组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编纂全国性总志的优良传统。全国性总志源于《禹贡》。最早的全国性总志是《隋区宇图志》。唐代有李泰修、萧德言等纂《括地志》 ,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有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元代创修一统志 ,名《大元大一统志》 ,明因之 ,清则三修一统志。但是 ,这些全国性总志 ,虽有“区宇”、“寰宇”、“九域”、“一统”之名 ,仍属地方志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志。因为 ,全国性总志无一例外地都是分地记载 ,汇为一志。如初修《大清一统志》 ,采取分省叙次的方式 ,每省先立统部 ,冠以图表 ,有分野、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在《试论地方志理论的创新》(载《黑龙江史志》2002年第3期)一文中,谈到编纂中国国家志的问题。又在《中国国家志编纂的伟大意义》(载《黑龙江史志》2003年第2期)一文中,论述了编纂中国国家志的巨大现  相似文献   

5.
历代封建皇朝没有记载国家事务的国家志。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记载各地地情,它还承担不了全面、系统记载国情的任务。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国情总貌及各方面的情况,还需要国家一级的志书——国家志,应适时开展国家志的编纂。  相似文献   

6.
在第一、二轮修志中,文化志编纂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缺乏编纂质量的系统控制。因此应当加强环节监控,实现系统控制,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论证外延,精订篇目。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注重整体性、注重创新与求特四个原则。二是明确内容,把握重点。要记好以下内容:机构与设施、文艺创作、民间文艺、文化娱乐活动、文物胜迹、文化产业、图书、文化市场管理、艺文选录等。三是突出特点,反映规律。要反映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适当采用升格方法。四是审稿把关,不走过场。要做到以制度为依据把好自审关、以政策为依据把好外审关,以及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7.
乡镇志属方志类别中的乡村志范畴。乡镇志顾名思义,即以乡镇为记述范围,系统记述和反映乡镇区域内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化习俗等内容和特点的志书。在我国,乡镇志的编纂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方志较为成型的宋代,就已有人着手乡镇志的编写。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由宋朝宋常棠所撰修的浙江海盐县《谢水志》,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乡镇志。  相似文献   

8.
新志应单设民营企业志以替代乡镇企业志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本文在回顾总结首届修志问题的同时,就新修民营企业志的指导思想、篇目编排、记述方法等方面均提出科学见解,是可行的,应引起重视,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编地方志除了综合性志书外,近年还出现了重大事件志、重大自然灾害志等专题志。《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决定编纂地方专题志书。新时期编纂自然灾害志,有着鲜明的"资治"功能,其服务现实和现实关怀的意义十分明确。作为一个新的志种,自然灾害志编纂有其显著的特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要求自然灾害志的编纂应尽早尽快启动。自然灾害志的内容架构,以灾害发生、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为线索,依次展开记述,记述的出发点是总结救险救灾的经验,为今后的抗灾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柳州地委和行署领导认为,不修地区志,就会造成历史记载在“府”一级的空白或“断层”,因此,决定修地区志,此举得到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肯定和支持。地委和行署除解决人员、经费外,多次开会发文督促专志编修。在编纂过程中,既要继承府志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学习兄弟地区志的经验,又要有所突破。要处理好与驻地市志在记载内容上的关系。要补县志之所漏,纠县志之所错。为保证志书质量,要层层把关,反复校对,减少差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各地修志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广州市部门志、行业志的编纂工作,分析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当前"官修志书"体制造成一些思想误区:把官修等同于只用官方资料,把官修等同于编纂上只依靠行政手段推动,把官修等同于"志"只能为官所用。这些思想误区极大制约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创新。今后地方志编纂工作要创新资料搜集手段,拓展资料来源,多吸纳来自民间和反映民生的资料;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志书编修的模式,坚持民修与官修相结合,坚持众手成志和专家修志相结合;要提升志书的资料性和著述性,打造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权威性志书;要以市场为导向修志,编写可读性强、吸引力大的地方志书。  相似文献   

12.
<正>方才,鹏君二同志代表阿城市志办就阿城市续志准备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了汇报,我再补充和强调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专志是记载某项或某方面专门内容或某单位专门内容的志书,与专业分志不同,属于独立成书的志书。以全国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召开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发布为起点,地方志编纂由原来的三级志鉴向专志、社区志、乡镇村志、专业年鉴延伸。专志编纂方兴未艾,尤以部门志、行业志、山水志(新编山水志实际上是风景名胜区志,是为另类的部门志)为主。这三类专志的编纂特点各有异同,应注意在修志实践中避免互相套用体例、千志一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刘娟 《中国地方志》2009,(10):49-52
文章认为,由于省志工作的阶段性、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和编写人员的流动性等因素,省志工作存在组织协调比较困难,编修进度、质量不易掌控等问题。因此,省志工作往往滞后于市、县志。省志工作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省志编纂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加强业务规范,以服务推动工作的开展,以规范提高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和方志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将自己的史学理论用于修志实践,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对方志的性质、源流、作用、体例、编纂原则和方法、要求等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极有见地的主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理论。本文以《章学诚遗书》为据,以《湖北通志》为基础,对章学诚的省志编纂理论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编纂志书的过程中,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志书文化部类的内容应该属于“中文化”的范畴。志书的分类应以科学分类和现实分工相结合为原则,不应机械地以承编单位的归属来认定。扎实的文化类资料是文化类分志的基础,二轮修志加大了经济部类内容的分量,但不能矫枉过正,削弱文化部类的内容。志书文化部类记述的只是一部分文化内容,这就需要非文化部类配合承担个别文化现象的记述。文化特色是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面,对于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要浓墨重彩。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文化部类与其他部类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注意科学归类,详主略次,合理归口。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方志》2004,(4):14-14
乌苏具有修志的光荣传统。曾有清末《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和民国《乌苏县志》面世。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党委、政府历任领导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及时解决修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修志机构健全,修志队伍稳定,修志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一批修志成果。已出版的志书有《乌苏县志》、《乌苏县粮食志》、  相似文献   

18.
自首轮新方志编修开展以来,省志编纂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与市县志相比,相对薄弱,对省志编纂工作中的问题缺乏研究和分析。作者从对两轮《山东省志·工商行政管理志》的分析和比较中,看到第二轮《山东省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存在的优长与不足。指出目前省志编纂工作中的优势在于依托政府部门,行政力度大,部门业务熟,工作档案多,但也极易出现部门志的倾向和缺乏大历史观。并提出如果对于某一事业作为一个行业认识的视野再拓宽一些,省志的立意将更高,记述的深度将更深。  相似文献   

19.
刘观海 《福建史志》2001,(2):16-18,34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目前全国人口达12.9亿,占世界60亿人口的21%。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我国史学著作中,关于人口问题的记述不多。历代多将其记于“田赋志”“食货志”、“地理志”中。且所载主要偏重于当时的人口数和户数。当代地方志中,虽将人口单列为一卷或一章,  相似文献   

20.
一轮修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类志书既有一些优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一轮省志交通志出现的问题,省志交通志编纂应站在交通运输行业全局的高度,设立综合卷,把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容纳于一体;打破传统模式,按交通要素统一分类,统一谋篇布局,这样更符合志书的体例要求和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