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崭新的社会主义宪法,它总结了旧中国的历史、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宝贵经验、建国后社会改革、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统一起来。1975年宪法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存在严重缺点,1978年宪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未完全摆脱"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82年12月通过的现行宪法,是建国以来最为完善的宪法。现行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优良传统又有很大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正>新世纪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基础性管理工作,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断发展企业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从主体上讲,企业档案工作能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好,关键在人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又是党和国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是中国现代政制史上制度变动最混乱、最频繁、最无常的时期。体制由西方引进移植来的民主共和制初息变为复辟之帝制,再忽变为“变异”的“再造”共和制,终忽变为执政府和军政府的独裁制;国家元首由总统忽到皇帝,再忽到总统,再忽到执政,再忽到大元帅;政府由责任内阁制总为总统制,又忽为帝制,又忽为责任内阁制,又忽为元首独裁制;国会成立了被解散,而后又成立,而后再被解散;总统之争,帝制之争,内阁之争,府院之争,国会之争,法统之争,约法之争,宪法之争,地盘之争,南北之争,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4.
●吴邦国说"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应当保持稳定。但宪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是必要的。"●中共中央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也得到全国人大常委的广泛认同,他们认为:中共自十五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形势下,把这些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非常必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此次修宪建议中最受瞩目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这也表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不可逆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官员说,修宪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我国的客观实际和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总结和吸取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与传统的、纯粹的社会主义现相区别的新型的主体社会主义观。邓小平主体社会主义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以找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为出发点和基础,体现了其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叶金方 《沧桑》2008,(5):90-91
在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能否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宪法能够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的直接适用必将有助于我国宪法由静态变为动态,真正成为"活的宪法"。围绕此观点,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宪法在普通诉讼中直接适用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也需要不断推进,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是内容上的替代和形式上的同一关系,不同于单行刑法与刑法典之间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权主体必然不同于单行刑法,而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和颁布刑法修正案,实际上也是有违宪法规定的,因此对其立法权主体错位的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认识、发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列宁不仅第一个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而且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些崭新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求能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宪法既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又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也照顾到了我国将来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宪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1982年宪法颁布后,虽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过四次局部修改(第一次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是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1982年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与修改、修正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及其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的基本过程 ,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了我国立宪、修宪中的主要特点 ,充分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在制订、修改、修正的过程中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特定人"是指基于宗教、种族、文化、身体等原因在社会上处于劣势,或者为了社会全面发展、保障人权的需要而由宪法特别指定,在一般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享有特殊保障的特殊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修改过程中,对"特定人"权利的保障经历了基本确立、停滞倒退、初步恢复、快速发展的变迁轨迹。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涉及经济条件、主观认识、客观情况等方面。宪法对"特定人"权利的规定与保护的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1889年的明治宪法是一部以天皇大权为中心的专制宪法,议会的权限有限,但是由于它被赋予了重要的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促使战前日本天皇制的政治体制中竞产生了政党政治。那么,宪法的缔造者——伊藤博文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权力赋予议会?有学者认为,伊藤博文等人对“宪政及各类政体的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是重要原因。而本文则通过对近世以来日本地方上存在的租税协议惯行、明治维新后地方民会和府县会的预算审议权以及宪法发布前政府及民党的宪法草案内容等进行分析,认为议会拥有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已是当时普遍的基本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伊藤博文不可能逆社会潮流而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allow for hydro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Quebec,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fed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to negotiate conditions of settlement with the tree and Inuit people. These negotiations resulted in the James Bay and Northern Quebec Agreement in 1975.

A process to define aboriginal rights was established when the Canadian Constitution was repatriated in 1981–1982. In 1983, the Constitution was amended to recognize, among other things, rights or free ‐doms acquired by way of land claims agreements, as well as existing aboriginal and treaty rights. However, after a series of constitutional meetings, participants did not agree on an amendment to entrench the right to self‐government.

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ctual practices, the exercise of rights is also extremely crucial; and, indeed, it is only through practice that those rights can be measured.  相似文献   

16.
In 1833, a mere forty-five years after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ok effect, the young republic was striving to establish the form it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would take. For while the Constitution and its first ten amendments had set forth many principles regarding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 citizens with respect to the actions of their government,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se relations would be determined in large part by U.S. Supreme Court Chief Justice John Marshall.  相似文献   

17.
The High Cour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social role. However, recent debate over implied rights in the Constitution has brought judicial power into focus, making it an important topic for assessment. One framework that has been used to test judicial power in Canadian, English and United States appeal courts is the notion of party capability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reported and unreported decisions of the High Court since 1948 in light of party capability theory. It attempts to identify what impact (if any) both the experience and resources of the litigants has had on which parties win and lose on appeal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thesis that stronger parties persistently come out ahead.  相似文献   

18.
吴传毅 《攀登》2007,26(2):121-1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question whether James Madison believed the Bill of Rights improved the Constitution. In particular, it asks whether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Madison was persuaded that bills of rights serve an important educative function in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t concludes that the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this argument and suggests that Madison did not believe that the Bill of Rights improved the 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共中央在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之后,采取了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以及在全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等有力举措,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法制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法律服务工作发展迅速;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当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立法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执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司法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法律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