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向华 《南京史志》2010,(10):16-16
今天,儿子一放学就对我说:"今天差点你就被老师请去了。"我说:"为什么呢?"儿子说:"因为上操时我和同学嬉闹,老师过来批评,我就反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只批评我呢。老师很生气,上完操把我叫到办公室继续骂。我一看势头不对,赶忙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  相似文献   

2.
悼志谅     
为参加在扬州博物馆举办的"苏泉大观"展览的开幕式,我于开展的前一天,即2014年11月28日下午3点许赶到扬州,并随即到了博物馆现场,想先看一看展览的实情,以便为明天的发言做些准备。这次展览的主办者汪洋陪同参观,并为我做了讲解。在谈到苏泉会(指"宝苏局钱币研讨会")时,他说,苏泉会的活动,邹志谅每次都参加,但这次因病住院,不能来了。我问:是什么病?答曰:是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3.
徐昕 《风景名胜》2012,(11):168-169
我以前一直觉得,旅游,应该深入到最本土的地方,去感受当地最真实的场景,而不是仅仅浮在表面,去看一些只有"外地人"才看的景点。如今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4.
杜铁英轻轻推开门一看,只见启明衣衫不整,上身披着军棉袄,下身没穿军裤,只穿着棉毛内裤,一双脚半踩在鞋里,他身体上下颠动着,挥动手臂,口中念念有词地哼着,不时用笔在纸上写着画着。杜铁英咳嗽了一声,启明并未在意。杜铁英只能喊道:"是谁呀,不睡觉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启明回头看她一眼,情绪兴奋地:"哦,我灵感来了,灵感来了!"杜铁英不悦地:"启明同志,你是歌咏组的组长,  相似文献   

5.
白狐     
陈庆港 《风景名胜》2010,(12):81-81
老猎人像握着猎枪那样握着长长的烟斗,双手不停地颤抖。他说:"老了,拿不稳了。"他见我在认真地看白狐皮,就又对我说:"小伙子,那不是真正的白狐,是人养出来的。野生的和养的不一样,根本就是两种东西。真正的白狐是精灵,人养不了它。"我说:"那能看到真正的白狐吗?"他说:"看不到了,已经绝了。"  相似文献   

6.
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评衔工作的文献概述刘岩宋任穷的《我在军委总干部部的经历》一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提到,我军50年代评授军衔,是他"印象最深"、"耗费精力最多"、"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这次评授军衔,从1953年...  相似文献   

7.
<正>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听了佳木副院长的开幕词、慕书记的欢迎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想就会议的重要性讲点认识。我认为这次会议确实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从会议的主题和会议的地点看,我有三点认识:一是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二是研讨一个重要的题目,三是召开于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8.
古博同志(原湖北省孝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常委,1957年10月调到黄陂县任县委书记)写有《往事札记》一书。他在该书"大跃进年代"一节中写到:"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夫人郝治平同志来黄陂检查工作,未到县委会来。我陪他们在鲁台公社吃的午饭,并到田间看后,下午在社员食堂内看群众吃饭。  相似文献   

9.
梵高国家森林公园。这次我不是来美术馆看梵高的,千里迢迢跋涉至此,是为了一座历史悠久的森林古堡——休伯特狩猎城堡。  相似文献   

10.
信天瑾游 《旅游》2002,(11):35-37
穿越乌兰布和沙漠 这次出行,使我深刻明白,看地图上的路线和亲自走一趟,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编读     
<正>读者来信@段凤贺:终于看到我最仰慕的历史学大师许倬云的专栏了,他的著作我看了不少,这次专栏一亮相,就是学术大家的风范啊。今后看国历,不仅能读到"热"历史,还能看到"大"历史,真是太好了。值班编辑:许倬云先生在学界中的地位,我相信以国历读者的水平,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相似文献   

12.
金松 《湖南文史》2013,(9):52-53
1900年5月21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曾在给英国外交大臣的一封信中说:"我相信,只要下几天大雨,消灭了激起乡村不安的长久的旱象,将比中国政府或外国政府的任何措施更迅速地恢复平靖。"很奇怪的是,庚子年北方各省的自然灾害与往年以涝为主的态势相反,这次是普遍而严重的干旱。北方的这次旱灾蔓延甚广,除了山东与直隶外,山西、河南与陕西等地也饱受干旱之苦。  相似文献   

13.
周志坚 《风景名胜》2012,(9):92-106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隽永流长,我不忍剽窃一回他那脍炙人口的诗:"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未嫁少女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心上。"这首情诗足已表达我对滇藏线的情有独钟。之前懵懂坐在拉萨八廓街那黄房子的玛吉阿米酒馆,竟然不知这里就是仓央嘉措的《情歌》写真处。"未嫁少女"藏语就是"·玛吉阿米",这里充斥着很文艺的氛围。我要了杯可乐,坐在楼顶上看顺时针涌动的人群,心随烟飞,深深植入原汁原味的西藏文化之中。我一直在想"玛吉阿米"是什么模样?在用藏纸做的留言记事本上永远也找不到她的身影。玛吉阿米,你到底在哪里?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玛吉阿米。"滇藏线",就是我心中的"玛吉阿米"。  相似文献   

14.
音乐     
"温暖的太阳照着冬天的花,你微微笑着让我抹去眼泪,看这座城市慢慢被时光移动。"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的三件"宝"文/张容生北伐时,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血花剧社,东征前在北校场表演新剧《革命军》。演出结束后,蒋介石照例要请演员到家中聚会。这天,蒋介石兴致很高,对同学们说:"我看你们谁最机灵。我这间屋里有三件宝,我喊一二三,看谁先找到,本校长给予...  相似文献   

16.
美国摄影师拉尔夫·吉卜生曾说:"我不管照相机是如何看事物的,我只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数量庞大的摄影人呈现出非常多元的摄影理念,其中也不乏一些偏执乃至偏激的表现。虽然摄影更多被认为是"艺术"和"技术",但有的时候,反思一下摄影观还是挺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培林  刘健 《旅游》2003,(12):10-11
看盆景,我从来没有像在北京中蔬大森林花卉市场“姹紫嫣红总是春”花卉艺术节上看得这么久,几十盆盆景,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历来我看盆景都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欣赏盆景、需要静功,停得下步,沉得下心,不能浮躁,像品茗、品酒一样,细细地咂摸,才能咂摸出味道来,这就是我这次的体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正在备课,一位家长急匆匆地推门而入,她坐定后开始陈述:女儿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昨天晚上哭了一夜,说,“不想活了”。我怎么劝也没用。“老师,你帮帮我吧。”由此,我们展开了对话: 老师:考得不好,具体是什么? 家长:高一时,女儿的成绩都在前10名以内,这次掉下来了。老师:对学生而言,成绩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她是怎么看考试后的事的?  相似文献   

19.
一阵悉悉索索的拖鞋声后,黄宗江给我开了门。跟我同时到达的还有邮局的一个包裹,从广东寄来的。黄宗江急急地用剪刀挑开一看,眉开眼笑地乐了,"呦!腊肠!"她女儿曾说过,爸爸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不求高级,但求地道,什么他都要尝一尝,"一年过了20次生日,都是为了找个借口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  相似文献   

20.
何尔蒙  任玉明 《世界》2005,(10):47-49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日本著名的影评人佐藤忠男接受了记者专访。比中国人更爱中国电影记者:这次电影节,您带来了一份厚礼:《中国电影百年》,这之前您花了多少年时间看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的兴趣是源于什么想法?佐藤忠男:算起来已有26年了。1979年,我首次专程到上海看中国电影。日军侵华时,我还很小,当时日本为侵略找了很多借口,其中一条就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