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两年前,有一天李春光同志到我家来,说起胡耀邦怎样处理傅聪回国演奏的情况。我在听了之后,认为应该设法公开发表。为此目的,我请他把情况写出来给我。他一回家就写。2001年8月15日晨写完,17日寄出。18日我收到。不久,他又去美国了。原先我对他说,我打算根据这个材料,自己写成文章拿出去发表的。所以在材料前李春光同志写了“光远同志参考”六字。可是看过之后,我觉得还是就用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为好。我觉得他对事实写得具体真实,并且从他叙述的傅聪回国演奏一事前前后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人,看出他(胡耀邦)处理问题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看出他处理事务的精神和方法。请读者们特别注意这篇文章中,李春光同志所叙述的赵沨看了他写的那封不少于四千字的给胡耀邦的长信之后,劝他“不要去批评胡耀邦,你把那些话统统删掉罢”时,李春光回答说“据我所知,耀邦是可以批评的。”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史料价值,希望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2.
罗川 《百年潮》2008,(8):36-42
胡耀邦的许许多多老战友、老部下、老朋友,从各自的角度写了大量纪念他的文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我作为他的晚辈,一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直想写点儿东西纪念他。每当回想起我和胡耀邦伯伯及他的家人相处的往事,我的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几次拿起笔写了又放下,2006年6月11日下午胡德平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他父亲胡耀邦写篇文章,并且还提醒我要写上哪些事情。于是我又下了决心写。  相似文献   

3.
唐非 《百年潮》2005,(10):4-14
陕情堪忧 1964年11月,胡耀邦接到中共中央的任命: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同时保留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原职.12月1日,胡耀邦去西北局报到.此时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病重,不能理事,由省委第二书记赵守一、省长李启明分别主持党委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实际上西北区候补书记王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春光 《炎黄春秋》2003,(11):24-25
两年前,有一天李春光同志到我家来,说起胡耀邦怎样处理傅聪回国演奏的情况。我在听了之后,认为应该设法公开发表。为此目的,我请他把情况写出来给我。他一回家就写。2001年8月15日晨写完,17日寄出。18日我收到后,不久,他又去美国了。原先我对他说,我打算根据这个材料,自己写成文章拿出去发表的。所以在材料前李春光同志写了“光远同志参考”六字。可是看过之后,我觉得还是就用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为好。我觉得他对事实写得具体真实,并且从他叙述的傅聪回国演奏一事前前后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人,看出他处理问题既有高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1972年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他儿子李良模上山下乡中屡遭苦难的状况。信寄出4个多月后的1973年4月25日,毛主席亲笔给他回信,并给他寄了300元人民币。随即李庆霖的名字全国家喻户晓。他的这封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千万知识青年的生存状况。当年,我才23岁,也是一个下乡知青,比较幸运的是已在莆田地委宣传部通联站工作;这是个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的机构。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陪同新华社记者采访李庆霖,是莆田地区内第一个知道毛主席回信的人,  相似文献   

6.
罗炤是安徽金寨县人,1962年9月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与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是同班同学,他俩平时很谈得来,常在一起议论人生道路。1963年5月,他俩认为读大学是浪费青春,应该到农村去半工半读才是革命化的道路,为此给胡耀邦写了一封长信。胡耀邦找他们谈了一个晚上,告诫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说:“我要给你们泼瓢冷水!”要他们安心在校学习。“文革”中,胡耀邦挨批斗,胡德平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罗炤常去胡家,与胡耀邦敞开心扉交谈。罗炤在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的林海雪原,他在山沟里研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并由此逐渐涉入佛学领域,1976年11月写出学术论文《初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首先寄给胡耀邦请求批评。12月8日,一向关怀年轻人的胡耀邦给罗炤写了这封长信,在信中,胡耀邦着重讲述了批判“四人帮”的重要性,并且特别“谈到勇气”。耀邦同志说:“多年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所筑起的两道堤坝──愚民政策和法西斯式的恐怖政策的堤坝,已经被我国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冲决了……他们的残渣余孽,或者他们的幽灵还能重新筑起这两道堤坝吗?……由几亿人民已经掀起的历史巨浪,小小的障碍物怎么能够阻档它的奔腾前进呢!”耀邦同志热情鼓励一代青年,“在这个大好时光里,  相似文献   

7.
1951年,全省开展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省委决定我们在忻县地区的工作队转赴临汾地区,帮助那里地委工作.过了春节,我去了临汾.除参加地委会,还就近直接联系临汾县.这是应省委刊物《前进》主编的约请于同年5月而写的.  相似文献   

8.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9.
1963年夏,我初中毕业,即去西宁市找工作,在青海省交通厅民工招募处等候分配.等候分配的日子好难挨,我捧着一本小说心不在焉地翻着,突然耳边一声惊叫“501号,你能识文断字?” 我惊异地瞅着这个面孔黧黑个头比我高出一大截的大个子:“你咋知道我是501号呢?” 他说:“排队报名时,你挤在我身后,我是500,你不就是501.” 他把我那本厚厚的书瞅了瞅,说:“请给我婆姨(方言,老婆)写封信.”我问道:“写啥子事呢?” 他笑道:“就写我已经到了西宁,西宁是个好大好大的庄子啊,天天像赶集.我正在交通厅等候分配活计,餐餐给我们吃白面包子.” 我扑噗一笑:“你啥时候吃白面包子了?”他说:“就这样写吧,叫她放心就行.”  相似文献   

10.
1952年夏,中央决定调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和川北区党委书记的胡耀邦到中央工作,他们去北京之前,顺道到成都短暂休息. 一天,省委书记的秘书打电话给我,说是会打桥牌的人难找,想到我是大学毕业,一定会打桥牌,让我到永兴巷招待所陪邓小平他们打桥牌.我奉命赶到永兴巷,省委书记向邓小平介绍说:“找了个大学毕业的来陪你们打桥牌.”邓小平看着我笑着说,“我们在南京就认识了”.胡耀邦和我是第一次见面,他很热情地过来与我寒暄了几句,便让我坐到桌边打桥牌.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尊敬爱戴的领导同志,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人们一直在深深地怀念他。胡耀邦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5年内两次视察百色,体现了他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当时我正在百色地委任职,对耀邦同志两次视察的过程及对百色发展所作的讲话和指示,记忆犹新。第  相似文献   

12.
<正>1984年12月13日下午2时左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一行在省委领导关广富、钱运录,地委领导杨祖炎、原世泽、胡永继等陪同下,从黄梅县冒雨来到广济。胡耀邦在县委客房会议室接见了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一开始钱运录介绍县委书记吴定富的时候,胡耀邦风趣地说:"你们一定要富嘛!"接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12,(12):87-90
《炎黄春秋》编辑部:看到贵刊2012年第8期刊登的《我所目击的胡耀邦发病经过》一文,对文中所提的问题,作以下说明:一、我在贵刊2010年第2期上发表过《我参与了抢救胡耀邦》一文,当时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呢?1.鉴于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有媒体失真的报道。而胡耀邦是我十分敬仰的老一辈,又是我父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夏天,胡耀邦下台半年左右,一位友人去看望他,安慰他说:"您在人民心中是不会磨灭的。"他回答说:"我问心无愧,我的问题二十年以后才能见分晓。"现在,二十年过去。他的"问题"见分晓没有呢?有的见分晓了,有的还没有。下台以后,他把在位前后十年间的全部讲话、文章、报告、发言稿,集中清理出来,约数百万言,花三个月时间,从头至尾查看一遍。结果,"没有查到原则性的错误",他很感安慰。但是,他没有去深思:自己说过写过的东西,讲过做过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曾有幸见到过毛泽东、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但那都是在一些大场合里,聆听他们的讲话和瞻仰他们的风采,真正能够有幸坐在一起并促膝畅谈的,就是曾担任过团中央第一书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他两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人物名片:毛志红,江夏区政协常委、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区文联主席. 在北京,我跟随军人父亲在部队大院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父亲博学多闻,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经常站在他身边一边研墨,一边欣赏.我10岁那年,父亲转业回到家乡江夏(当时的武昌县),进入宣传部,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那是改革开发初期,我们回到这个"君子...  相似文献   

18.
我作为胡耀邦的秘书,曾在他身边工作多年,有幸得到他的许多教育和帮助,亲眼看到他是怎样勤奋工作和刻苦读书的。胡耀邦在团中央工作的13年,是团的工作最活跃、最有成效的13年,在他的工作日程上,没有周末和星期天1952年7月,大区撤销前夕,胡耀邦由川北调到中央等待分配新的工作。此时,恰遇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工作要调动,刘少奇提出了三位接替冯文彬工作的人选,即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这三人在当时都是年轻的省委书记,都是红军时期的红小鬼。名单送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大笔一挥,圈定了胡耀邦,那年他37岁。他从那时任…  相似文献   

19.
4月9—10日,《四川省志·中共志》(以下简称“中共志”)联席会议办公室在郫县召开了《中共志》编纂工作暨培训会议。参加《中共志》编纂的省委办公厅等14个部门分管领导和写稿人员509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中共志》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调整情况: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荣仲担任联席会议第二召集人;增补省纪委副书记黄昌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戴永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明国、省委老干局副局长史可、省委党校秘书长古德辉、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余丽为领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20.
父亲走之前,他的妻打电话给我。我和外婆赶去医院看他,他已经说不出话了,着急地舞着手。他的妻明白他的意思,忙去买来纸和笔给他写字,可他只能写下一堆连笔划都算不上的线条。他的妻眼泪扑簌簌落下,昨天还能写,今天就连字也写不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