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本世纪最早的一次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早在上一世纪的九十年代,由于俄国积极推行远东政策,日本加紧实施大陆政策,狭路相逢,已经有人断言日俄战争不可避免,俄国政府甚至预计到发生战争的时间在1903~1906年之间。俄日两国都对战争进行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军事准备。 俄国加强远东的武装力量开始于1885年,在远东针对日本的战争准备开始于1895年,到  相似文献   

2.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曹大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两国在对付日本侵略扩张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英国竭力遵循对日妥协的方针,以保证其远东殖民地的继续存在;美国则执行一种“非纵容不抵抗”政策,防止日本过...  相似文献   

3.
陈仁霞 《民国档案》2001,1(3):73-82
从日军 1 931年 9月 1 8日强占沈阳、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到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书在 1 933年 2月 2 4日的国联大会上通过 ,因日本侵华而引发的远东危机延续了一年半之久。这场远东危机最直接的后果是 ,日本用武力粉碎了华盛顿体系 ,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它标志着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的结束和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开始。日本的侵略野心急剧膨胀 ,中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然而 ,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 ,希特勒的纳粹政权也已经在德国粉墨登场 ,并开始毫不掩饰地重整军备 ,这更…  相似文献   

4.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在本文主要是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对远东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的政策。中国—德国—日本的三角关系是考察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纳粹德国的最主要盟友,而中国则是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中的一员,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实际上,这种格局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相反,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日本都曾与德国保持过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中国在纳粹德国远东战略中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0年纳粹德国与日本、意大利订立三国军事同盟,并进而于1941年承认汪伪政权,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经历了一种根本性的演变。本文的意图就是力图揭示出这种演变的轨迹、原因及其规律。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是其全部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远东政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  相似文献   

5.
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宣告成立。1922年11月15日宣布归并苏俄。它是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远东地区创立的一个与苏俄政权并存的独立共和国。作为日苏之间的“缓冲国”,远东共和国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东方赢得了缓和与喘息,使苏俄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的敌军,较快地结束了国内战争。作为独立的国家,远东共和国曾与日本、与毗邻的中国展开过积极、实际的外交活动,构成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可以说,研究这一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史、世界史、中苏关系史,都离不开对远东共和国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日本和苏联三国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远东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1941年4月13日,就在中国抗日战争陷于胶着之际,被中国倚重的苏联却断然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一举措无疑对中国、对远东以及对国际的局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苏  相似文献   

7.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张愿 《史学月刊》2012,(7):83-88
苏德战争的爆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对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不仅密切关注着远东局势,而且立刻做出了防止日本北进苏联的反应。更重要的,苏德战争爆发促使远东局势进一步趋向明朗,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对日本推行更为强硬的威慑政策。首先,它进一步冲击了远东原已摇摇欲坠的力量均势,迫使美国更积极地介入到远东事务中来;其次,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战场在美国远东政策筹算中的地位,美国必须更重视中国的态度;再次,美苏结盟增强了美国对抗日本的决心和信心;最后,援苏政策的确立使得美日妥协的希望更加渺茫。1941年下半年不断升级的美日矛盾正是在苏德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一、东京审判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清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45年9月11日,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部下令逮捕以东条英机为首的39名战犯。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3,(1)
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以后,在太原这块黄土地上,曾先后两次组织审讯“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的军事法庭。由于审讯的目的不一样,采取的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大不一样。这两次审判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正义审判和阎锡山代表国民党反动派保护“战争狂魔”的假审判。 (一) 1946年7月29日。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根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的《波茨坦公告》颁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通告和远东军事法庭宪章,并决定将远东军事法庭  相似文献   

12.
1933年8月至1934年3月,奉美国远东司司长霍恩贝克之命,副司长汉密尔顿对远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并最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日本、关于"满洲国"、关于中国、关于美国远东政策的四份报告。这四份报告对第一届罗斯福政府的远东政策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重新调整了远东政策,即在中日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并持续对该区域的出口;摆脱了对战争的担忧,认为短期内苏日、美日间不会发生武装冲突;对伪满洲国继续奉行"不承认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军战略反攻,先后解放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国,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签定了苏联在打败德国后二三个月内对日开战的协定,基于国际义务和本国的利益,苏联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后的三个月,于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实施远东战役。远东战役由斯大林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定下最后决心,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远东苏联总部组织实施。远东苏军总部设在伯力,下辖3个方面军、11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军、3个机械化军,共80个师、46个步兵、坦克和机械化旅,计157.7万人。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英国因其自身在远东实力不足,迫切希望与美国采取联合外交行动,抑制日本。美国在远东利益较少,且受国内孤立主义影响,只同意英美各自对日采取平行的外交行动。以下一组外交函电①反映了中日战争爆发初期英美不同政策、立场以及英国在中国、日本之间交涉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远东,苏、日之间硝烟突起1936年1月24日,蒋介石成为《时代》封面上的人物。不过,这一次,他是一组人物中的一个,报道的背景是新年伊始在中、蒙边界上爆发的苏、日军事冲突,而参与者还有支持苏联的蒙古、支持日本的“满洲国”。  相似文献   

16.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突然打响。共计128个师的苏联红军长驱直入,在猛烈的攻击下,日军很快丧失了抵抗能力。8月15日,关东军与其他战区的日军奉命收听东京的广播。裕仁天皇宣读了终战诏书。日本的突然投降,对国共双方都是十分意外的。无论是散布在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还是  相似文献   

18.
1933年7月26日,法国宣称占领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的抗议被法国忽视,而日本的非法声索却受到法国的重视。出于对远东政策的贯彻以及对日本“恫吓外交”的屈服,法国被迫于1934年对南沙政策作出调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法国派舰前往南沙群岛巡视,试图重新进行“有效占领”,针对日本非法占领经营太平岛,法日在东京和太平岛进行多轮交涉。英国亦几次试图伺机攫取南沙部分岛礁,盘算落空后则竭力怂恿法国登岛以抗衡日本。1938年,法国再次调整其南沙政策,并派兵登上太平岛。法国南沙政策的两次调整主要基于远东局势的变化,亦是对其“印度支那”安全、利益等因素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移民问题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影响日美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日美两国围绕移民问题产生的外交纠纷与日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逐渐发生摩擦和争执的时间是吻合的。日俄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大国心态急剧膨胀,引发了美国人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担忧。美国借移民问题压制日本并最终通过了含有严重歧视日本人条款的《1924年移民法》,给日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20.
对远东危机时期英国对日政策的若干评价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始、以1933年3月日本退出国联为终的远东危机时期,由于英国“是唯一在远东拥有较大利益的欧洲国家”,因而,它的对日政策对事件的演进和局势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在史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和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各种观点大都可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笔者拟就若干观点提出商榷。一英国对日政策是否是绥靖政策对于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政策,在中国史学界,持否定观点者居多,认为:“英国的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政策”,它“首先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