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快车     
正我国"古书第一"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的典籍《永乐大典》,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系统性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第一部神化集《山海经》,  相似文献   

2.
乔娜 《中国史研究》2023,(1):203-208
<正>《武备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大型军事类书,它将历代兵书的精华融合于一书,凸显了明代的兵学成就,在中国兵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关于《武备志》的成书时间,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其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依据为《武备志》卷首序言。((1))《武备志》卷首有茅元仪自序、李维桢序、顾起元序、张师绎序、郎文焕序、宋献序和傅汝舟序,各篇序文的落款时间均题署为“天启辛酉夏日”,即天启元年。序中文字“而毕志一虑,则始于万历己未,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与海湾战争 陈雄在海湾战争中,“飞毛腿”、“战斧”、“爱国者”各类导弹令关注这场战争的人们大开眼界,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美军和伊拉克军队都使用了比导弹更具神奇威力、被誉为“无声导弹”的武器,这就是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在战争中,双方在攻防中均以这部中国古代兵书为最高指导原则,既斗勇。也斗智,既打军事仗,也打外交战,演出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活剧。 《孙子兵法》让我国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对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孙子为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他所著的这部兵书共十三篇,运用简洁…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一部谈兵论战、论断精辟的兵书,有着极高的声誉,被称为“兵经”、“武经”、“兵学圣典”,在中国古代兵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兵家文献,也是备受西方重视的一部军事著作。  相似文献   

5.
茅元仪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武备志》为著名。《武备志》是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本文主要对前人关于《武备志》的研究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6.
张家山汉简《盖庐》中的兵阴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 2 47号汉墓发现的竹简《盖庐》①,是一部属于兵阴阳性质的兵书 ,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所著录“兵阴阳”类兵书全部亡佚 ,后人对兵阴阳性质及具体内容的了解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 ,它对于我们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所谓盖庐即春秋时期的吴国国王阖闾 ,《盖庐》是吴王阖闾与其谋臣申胥即伍子胥的对话记录 ,全书共 5 5支简 ,分为 9章 ,各章以吴王阖闾提问为开头 ,伍子胥回答为主体 ,实际反映的是伍子胥的军事思想。其内容除涉及一般的治国安邦、行师用兵的理论外 ,最具特色的是带有浓厚的兵阴阳家色彩 ,现举…  相似文献   

7.
田旭东 《文博》2006,(1):91-94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有一部《曹沫之陈》,是一部失传已久的鲁国兵书,在历代目录书的著录中,在传世和出土的古代兵书中,从未见到过鲁兵书,而且这是一部目前所见唯一的一部战国写本兵书,它的出现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先秦兵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曹沫之陈》全书共65支简,  相似文献   

8.
先秦兵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是在世界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源远流长的先秦兵书 ,不仅为历代军事家所尊崇 ,为学者们所瞩目 ,就是当代工商界巨子也无不以此为商战法宝。摆在我案头的《先秦兵书通解》、《先秦兵书佚文辑解》 ,都是由徐勇同志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两部对先秦兵书整理研究的力作。徐勇是我的大学同窗。他潜心于先秦兵书研究已近二十年 ,自 2 0世纪 80年代出版《尉缭子浅说》以来 ,又先后独撰、主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军区从2002年1月开始逐年编写军事年鉴,它集万卷于一册,溶一年为一瞬,为各级领导全面认识、研究部队及民兵预备役建设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信息,受到上级军事志指导机构和本级首长、机关的一致好评。通过几年的编写实践,各级也摸索出一些编写经验和做法,但也有的上报稿件,条目内容冗杂,主题不突出;有的条目缺少记述要素,没有资料价值;有的则是机关文字材料的汇总,空话套话长篇累牍,不见具体的内容。其主要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抓住军事年鉴的列条原则,没有掌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馀种.此书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相似文献   

11.
《守圉全书》是明季晋绛天主教徒韩霖编辑的一部有关守城御边的军事著作。该书与以往的兵书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汇辑的主要是明朝人的著作、疏章及书信,即以当时人写当代史;二是收录大批与西学关系密切的明朝士大夫及本身即是基督徒的明朝官员的奏疏和文章。因此,西学传播构成了该书最为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守圉全书》内涵西学内容和西学史料之多,在现存的明代文献之中应当是首屈一指的,因而具有特殊的文献意义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0,(2)
<正>一、典籍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珍藏的古彝文典籍,先后收集到569册。其中,523册是万斯年先生与马学良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云南武定县慕连乡(万德乡)那安和卿土司家,以及武定、禄劝一带彝区收集的。当时法、英、德、美等国的所谓"文化人"都对古彝文典籍极为关注,妄图以高价争购。深入彝区进行  相似文献   

13.
《福建史志》2002,(5):64-64
《四库全书》因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得名。全书共七万九千余卷,三万六千余册,近十亿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文史丛书。编纂此书,动用了三千余人,前后用了十年。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大家学者参加了编写。他们非常尽职,当时有“一字之误罚俸一年”的说法。才子纪晓岚担任总纂官,也就是总编辑。他们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4.
刘蔷  朱崇先 《文献》2006,(2):25-30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不仅收藏有三十万册汉文古籍和少量满、蒙文古籍,还珍藏着一批不为外界所知的古彝文典籍.这批彝文典籍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由中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代宗师--马学良先生亲自搜集得来的①,内容非常丰富,除彝族的民间宗教经书外,还有家谱、医书、史书、民歌、历算等,广泛涉及西南地区的社会历史生活,流传稀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经书共约2100馀册,由国立北平图书馆长袁同礼呈文教育部,获经费购得.北平图书馆庋藏507册,加上15块《劝善经》明代雕版和12册汉文档册、写经卷子一轴②.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脚下的军事科学院,有一座目前我国最大的军事图书资料馆,它的前身是创建于延安时期的中央军委四局图书资料室。这里存放着从延安转移出来的一批我党我军珍贵兵书和历史档案资料。 当年那几孔窑洞组成的军事图书资料室,主要是保障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人员的学习和查询。因创建后条件很差,曾一度停办过,1948年5月,这些图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临沂银雀山在1972年出土了一批汉简。这批汉简的发现,对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是思想史、军事史和古文字的研究很为重要,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光辉指引下,在文物考古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收获和胜利。本文仅就其中四部古代兵书残简,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这四部古代兵书是《孙子兵法》(一○五枚),《孙膑兵法》(二三二枚),《六韬》(五四枚)和《尉  相似文献   

17.
《回族人物志》是一部大型的回族人物传记,将出版四册,第一册元代,第二册明代,第三册清代,第四册近代。总共编入回族历史人物四百人左右。现已出版的第一册元代,三十万字,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十四篇,收录元代有影响的回族人物七十四人,其中专传三十九人。附传三十五人。分别按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包含在军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文人学者与军事的关系,一般来说相对疏离。但有些文人学者基于个人的兴趣和政治的原因,或潜研军事,撰写兵书;或披挂上阵,领兵打仗。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军事素养,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在武备学堂或军事院校训练出来的科班将领,丁文江即属这样一位涉足军事甚深的学者。对军事教育的雄心,对军事形势的关注,可以说贯穿于丁文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思想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李宇 《文博》2010,(6):45-50
中国古代射箭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射箭技术也是古代军事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门技术,是对士兵体能和技能的双重考验。古人在长期使用弓箭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整套射箭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这就是在汉初被整理成文的"射法"。可惜的是,这些有关射箭技术的兵书早已亡佚。但是,在先秦秦汉的典籍中,还保存有射箭技术的只言片语,本文对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对弓箭、弩制造技术与使用技术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对秦汉时期弩射技术理论的发展进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戍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指军事征伐,"戍求"指带领军队参与会同的职官。铭文内容为王命宜子与一方诸侯会同军队以行征伐,与典籍记载的会礼相合。此外铭文中的"省"为"九伐"之一,与典籍记载中会礼的目的为行"九伐之法"相合。这说明商代已经存在成型的会礼,且与典籍记载的周代会礼有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